第一百零六章 真正的猛士
雁堂村距离闻道书院西50里,是京城西郊著名的煤炭产地。官窑和私窑并立。窑工人数不可胜计。
树林间的凸凹不平的空地上,残阳如血,将最后的余晖印下来。林外都是密密麻麻停下脚步的饥民。闻道书院的十几人和七八名拿铁镐的窑工相互警惕、隐隐对持。
气氛僵硬。
两名领头的窑工都是约三四十岁的汉子,穿着蓝色的短褂,手脚粗大,精壮健硕。一个姓孔,一个姓方。
贾环主动的打招呼,客气的和两名领头的窑工寒暄,互通姓名,身份。
孔窑工上下的打量着贾环几眼,轻蔑的道:“小娃娃,你家大人不厚道。我们诚心实意的求点口粮活命。他竟然派你个小娃娃来和我们说话。嘿,不想借粮就直说。”
说着,孔窑工回头看了眼,身后拿着铁镐、铁锤等器械的矿工往前走了半步。气势逼人。孔窑工再看贾环一眼,咧嘴一笑。威胁的意味十足。
贾环嘴角微微抽了一下。以他的阅历,见惯世情的黑暗。来谈判,心里其实知道:此事难以善了。但他还是抱有万一的希望:大雨已停,山中和外界的联系随时都会恢复,窑工们根本没有必要鱼死网破。
但现在,万一的希望还是破灭。
贾环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他最近的运气不太好!墨菲定律持续验证。
…
…
闻道书院西边的一处回廊中,山长张安博、骆讲郎、叶讲郎、韩秀才等人眺望着不远处的树林,焦虑的等待贾环、易俊杰前去谈判结果。
有弟子在书院的墙壁上搭了梯子,骑在墙头,和外面传递着消息。一百多名青壮手持木棍等简陋的武器在秦弘图的带领下等候在墙下。
山林外那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的饥民队伍实在让人头皮发麻。
张安博转头问身边的韩秀才,“贤生可有退敌良策?”他是老资格的进士。这么称呼韩秀才并无问题。
韩秀才惭愧的道:“张前辈,此等局面在下无能为力。硬拼的话,我们肯定会输。要看贾院首的决断。”
张安博轻轻的叹口气,点点头。将六七百人的生死存亡,压在一个九岁孩童的肩膀上,他心中实在是有些歉意。但他主持局面,也解决不了问题。
夜幕之中,苍山如海。沉甸甸的压力,在看不见的空气中凝聚。
…
…
约半个小时,贾环和窑工的两名首领勉强达成一份提供粮食的协议:闻道书院将以救灾的形式向饥民们施粥,同时要求饥民们分批进入书院领粥时保持秩序。书院明天就能打通山中和外界的联络。
随后,贾环率人退回书院中,做着准备。
山林中,窑工中领头的几人聚在一起商议。氛围轻松。刚才那份协议,他们并不放在心上。闻道书院有粮食就行。至于,事后朝廷的追捕,他们这些亡命之徒又怕什么?
孔窑工讥笑道:“老方,他们要我们派人进去领粥吃,还有守规矩。那小兔崽子怕是憋着什么坏主意吧?嘿,一碗稀粥够什么?”
其中一名刀疤脸大笑道:“读书人心眼多。不过,那个小屁孩肯定是眼高手低!哈哈。”
领头的几人都笑起来。
方窑工阴森一笑,道:“正好里应外合。免的我们多费手脚。老孔,老九,你们安排下去。一个时辰后动手。”
…
…
天色渐渐的黑下来时,潭柘寺的智无和尚带着十名武僧、十几名僧人赶到。同行的还有庞泽等留守在潭柘寺的书院弟子。
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贾环、公孙亮、罗向阳、庞泽、韩秀才等二十多人系数汇聚在灯火明亮的明伦堂商议对策。由贾环主持会议。
贾环初步判断,饥民群体很有可能已经给亡命之徒控制。否则,窑工们将会像乡民一样,接受闻道书院的赈济,并接受管辖。这很正常,乱世出英雄。当然,这些亡命之徒算不得英雄。
因而,贾环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协议。否则,号称有3千饥民的窑工门要吃饭,怎么可能半个小时就达成协议?贾环只是为争取到2个小时的缓冲时间。
时间紧迫,明伦堂中气氛十分紧张。大家讨论着,会议持续了1个小时后结束。在贾环的调配下,领了任务的士子都离开明伦堂,各司其职。
明伦堂门口,贾环扶着廊柱,沉默的仰望着阴沉的星空。
贾环很清楚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是管理,是准备预案,是领先数百年的知识、见识。但要说军事、个人武力、指挥打群架,这不是他擅长的。他顶多就个街头斗殴、匹夫一怒的水平。
作为一个现代人,直面生死这种事很少,很少。顶多是车祸、生病等。文明社会在秩序、安全上还是相当不错。现在的情况多少让他有些无语、肝疼。
是的。没有迷茫、彷徨、犹豫、哀伤!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贾环很清楚他现在身上肩负着什么样的担子、期望、责任。
自小父亲的教导,生活的磨砺,让他并不缺乏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的勇气。
男儿到死心如铁!
贾环感慨时,卫阳走到贾环身后,提醒道:“院首,时间到了。”
贾环回头,用强大的理智压制住心中各种负面的情绪,镇定的命令道:“打开书院大门!”
来吧!
…
…
闻道书院大门徐徐的打开。刀疤脸老九带着二十多名兄弟混在第一批200多名饥民中,排队进场。按照协议,窑工们将会以200名一批,每隔半个时辰,依次前往闻道书院中领取稀粥。
闻道书院偏西侧的一处小山岗,几支火把点燃,方、孔几人给众人簇拥着,嘴角带着阴谋得逞的笑容,看着刀疤脸老九等人分批进入。
进入书院后,就看几名书院的弟子和乡民拿着木棍,高声维持着秩序,“顺着回廊往前走,有粥吃,不要乱。10人一组。”回廊中的箩筐中放着瓷碗、土碗。
“花样真多。这有用吗?”刀疤脸老九心里嘀咕,拿了一只碗,往一处偏厅中走去。进门后,偏厅中摆放着一联排的书桌,书桌后各自坐着一个书生。总计有十个。
“大叔,贵姓?”
“没有姓,矿上大家都叫我老九。”
“大叔,年龄?”
“32。”
“大叔,有无家人在队伍中?”
连续的十个问题,问的刀疤脸老九心烦气躁,最后一个位置上坐着一名小小的孩童。老九瞬间就认出来,这是刚才出去谈判的闻道书院院首。
显然,这是对方的首脑人物。刀疤脸老九不自觉的感受了下怀中揣着的锋利匕首。目光在这孩童的喉咙处比划了一下。
贾环看了看传过来的纸张上问题的答案:危险份子。签字画押,将纸张递给刀疤脸老九,“这是领粥的凭证,拿好。”指了指路,“左转,直行。”
刀疤脸老九强忍着杀了他的冲动,左转,进门。一道匹练划过。
“咚!”
似乎有什么东西滚落到地上。
…
…
时间渐渐的过去了。第一批200名饥民全部进入闻道书院。方窑工眯起了眼睛。刀疤脸老九并没有按照约定发起攻击。
有人询问,有人建议立即强攻。但领头的方窑工摇摇头,指派道:“鹞子,你再带十几个兄弟混进去。”
半个小时后,方窑工再次指派了一名头领带着几个兄弟进去。
再过半个小时后,闻道书院中依旧没有任何内应的迹象。方窑工的心逐渐的沉下去。
随后有一大批灾民从书院出来。很快新的消息在饥民队伍中传开。“书院里的粮食足够大伙儿吃三天。明天就能和山外联通消息。随后就会有粮食运进来。”
窑工组成的饥民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还没有分配到进入书院领取稀粥的人群躁动起来。往前拥挤着。场面有些混乱。
此时,方窑工感受到几许微微的凉意。他能感觉到场面有些失控。
当第三批两百名饥民完全进入闻道书院后,大批的乡民打着火把,手持武器,从闻道书院的大门口涌出来。迅速的,气势汹汹的向灾民们扑来,“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漫山遍野的叫喊声,声势极大。谁也不知道书院里到底有多少青壮,过来。窑工们正要组织抵抗时,自家队伍后面爆发出呐喊声,与书院的青壮相和。黑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喊。
领头的几名武僧拿着钢刀将手持铁镐要反抗的矿工劈死。血迹弥漫。
局势瞬间崩溃!
…
…
闻道书院外到处是“蹲下不杀”的口号。漫山遍野。锣鼓喧天。
贾环此时已经从偏厅返回书院正中的明伦堂。散布流言,安抚灾民的事情都是韩秀才和都弘带着人在做。正面的战场,他全权委托潭柘寺的武僧慧来、闻道书院的秦弘图、易俊杰、姚纬处理。
明伦堂中,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公孙亮、庞泽、智无和尚等人脸露喜色。书院里的妇孺,等待消息的士子们,都是欢欣鼓舞。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局势。在大厅里,在寝舍中,在讲堂里,在回廊中,在厨房里,在粮库中。有担忧,有释然、放松,有喜悦,有流泪。种种情绪,爆发出来,在书院上空行成巨大的欢呼声!在压抑之后猛烈的爆发!
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
赢了。
贾环没有参与大家的讨论,走到门口,他想一个人静一静。突然间一阵不可抵御的疲倦袭来。贾环倚坐在门槛上,笑着,突然间,有眼泪流出来了。(未完待续。)
树林间的凸凹不平的空地上,残阳如血,将最后的余晖印下来。林外都是密密麻麻停下脚步的饥民。闻道书院的十几人和七八名拿铁镐的窑工相互警惕、隐隐对持。
气氛僵硬。
两名领头的窑工都是约三四十岁的汉子,穿着蓝色的短褂,手脚粗大,精壮健硕。一个姓孔,一个姓方。
贾环主动的打招呼,客气的和两名领头的窑工寒暄,互通姓名,身份。
孔窑工上下的打量着贾环几眼,轻蔑的道:“小娃娃,你家大人不厚道。我们诚心实意的求点口粮活命。他竟然派你个小娃娃来和我们说话。嘿,不想借粮就直说。”
说着,孔窑工回头看了眼,身后拿着铁镐、铁锤等器械的矿工往前走了半步。气势逼人。孔窑工再看贾环一眼,咧嘴一笑。威胁的意味十足。
贾环嘴角微微抽了一下。以他的阅历,见惯世情的黑暗。来谈判,心里其实知道:此事难以善了。但他还是抱有万一的希望:大雨已停,山中和外界的联系随时都会恢复,窑工们根本没有必要鱼死网破。
但现在,万一的希望还是破灭。
贾环心中轻轻的叹了口气:他最近的运气不太好!墨菲定律持续验证。
…
…
闻道书院西边的一处回廊中,山长张安博、骆讲郎、叶讲郎、韩秀才等人眺望着不远处的树林,焦虑的等待贾环、易俊杰前去谈判结果。
有弟子在书院的墙壁上搭了梯子,骑在墙头,和外面传递着消息。一百多名青壮手持木棍等简陋的武器在秦弘图的带领下等候在墙下。
山林外那密密麻麻,看不到尽头的饥民队伍实在让人头皮发麻。
张安博转头问身边的韩秀才,“贤生可有退敌良策?”他是老资格的进士。这么称呼韩秀才并无问题。
韩秀才惭愧的道:“张前辈,此等局面在下无能为力。硬拼的话,我们肯定会输。要看贾院首的决断。”
张安博轻轻的叹口气,点点头。将六七百人的生死存亡,压在一个九岁孩童的肩膀上,他心中实在是有些歉意。但他主持局面,也解决不了问题。
夜幕之中,苍山如海。沉甸甸的压力,在看不见的空气中凝聚。
…
…
约半个小时,贾环和窑工的两名首领勉强达成一份提供粮食的协议:闻道书院将以救灾的形式向饥民们施粥,同时要求饥民们分批进入书院领粥时保持秩序。书院明天就能打通山中和外界的联络。
随后,贾环率人退回书院中,做着准备。
山林中,窑工中领头的几人聚在一起商议。氛围轻松。刚才那份协议,他们并不放在心上。闻道书院有粮食就行。至于,事后朝廷的追捕,他们这些亡命之徒又怕什么?
孔窑工讥笑道:“老方,他们要我们派人进去领粥吃,还有守规矩。那小兔崽子怕是憋着什么坏主意吧?嘿,一碗稀粥够什么?”
其中一名刀疤脸大笑道:“读书人心眼多。不过,那个小屁孩肯定是眼高手低!哈哈。”
领头的几人都笑起来。
方窑工阴森一笑,道:“正好里应外合。免的我们多费手脚。老孔,老九,你们安排下去。一个时辰后动手。”
…
…
天色渐渐的黑下来时,潭柘寺的智无和尚带着十名武僧、十几名僧人赶到。同行的还有庞泽等留守在潭柘寺的书院弟子。
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贾环、公孙亮、罗向阳、庞泽、韩秀才等二十多人系数汇聚在灯火明亮的明伦堂商议对策。由贾环主持会议。
贾环初步判断,饥民群体很有可能已经给亡命之徒控制。否则,窑工们将会像乡民一样,接受闻道书院的赈济,并接受管辖。这很正常,乱世出英雄。当然,这些亡命之徒算不得英雄。
因而,贾环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协议。否则,号称有3千饥民的窑工门要吃饭,怎么可能半个小时就达成协议?贾环只是为争取到2个小时的缓冲时间。
时间紧迫,明伦堂中气氛十分紧张。大家讨论着,会议持续了1个小时后结束。在贾环的调配下,领了任务的士子都离开明伦堂,各司其职。
明伦堂门口,贾环扶着廊柱,沉默的仰望着阴沉的星空。
贾环很清楚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是管理,是准备预案,是领先数百年的知识、见识。但要说军事、个人武力、指挥打群架,这不是他擅长的。他顶多就个街头斗殴、匹夫一怒的水平。
作为一个现代人,直面生死这种事很少,很少。顶多是车祸、生病等。文明社会在秩序、安全上还是相当不错。现在的情况多少让他有些无语、肝疼。
是的。没有迷茫、彷徨、犹豫、哀伤!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贾环很清楚他现在身上肩负着什么样的担子、期望、责任。
自小父亲的教导,生活的磨砺,让他并不缺乏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的勇气。
男儿到死心如铁!
贾环感慨时,卫阳走到贾环身后,提醒道:“院首,时间到了。”
贾环回头,用强大的理智压制住心中各种负面的情绪,镇定的命令道:“打开书院大门!”
来吧!
…
…
闻道书院大门徐徐的打开。刀疤脸老九带着二十多名兄弟混在第一批200多名饥民中,排队进场。按照协议,窑工们将会以200名一批,每隔半个时辰,依次前往闻道书院中领取稀粥。
闻道书院偏西侧的一处小山岗,几支火把点燃,方、孔几人给众人簇拥着,嘴角带着阴谋得逞的笑容,看着刀疤脸老九等人分批进入。
进入书院后,就看几名书院的弟子和乡民拿着木棍,高声维持着秩序,“顺着回廊往前走,有粥吃,不要乱。10人一组。”回廊中的箩筐中放着瓷碗、土碗。
“花样真多。这有用吗?”刀疤脸老九心里嘀咕,拿了一只碗,往一处偏厅中走去。进门后,偏厅中摆放着一联排的书桌,书桌后各自坐着一个书生。总计有十个。
“大叔,贵姓?”
“没有姓,矿上大家都叫我老九。”
“大叔,年龄?”
“32。”
“大叔,有无家人在队伍中?”
连续的十个问题,问的刀疤脸老九心烦气躁,最后一个位置上坐着一名小小的孩童。老九瞬间就认出来,这是刚才出去谈判的闻道书院院首。
显然,这是对方的首脑人物。刀疤脸老九不自觉的感受了下怀中揣着的锋利匕首。目光在这孩童的喉咙处比划了一下。
贾环看了看传过来的纸张上问题的答案:危险份子。签字画押,将纸张递给刀疤脸老九,“这是领粥的凭证,拿好。”指了指路,“左转,直行。”
刀疤脸老九强忍着杀了他的冲动,左转,进门。一道匹练划过。
“咚!”
似乎有什么东西滚落到地上。
…
…
时间渐渐的过去了。第一批200名饥民全部进入闻道书院。方窑工眯起了眼睛。刀疤脸老九并没有按照约定发起攻击。
有人询问,有人建议立即强攻。但领头的方窑工摇摇头,指派道:“鹞子,你再带十几个兄弟混进去。”
半个小时后,方窑工再次指派了一名头领带着几个兄弟进去。
再过半个小时后,闻道书院中依旧没有任何内应的迹象。方窑工的心逐渐的沉下去。
随后有一大批灾民从书院出来。很快新的消息在饥民队伍中传开。“书院里的粮食足够大伙儿吃三天。明天就能和山外联通消息。随后就会有粮食运进来。”
窑工组成的饥民爆发出阵阵欢呼声。还没有分配到进入书院领取稀粥的人群躁动起来。往前拥挤着。场面有些混乱。
此时,方窑工感受到几许微微的凉意。他能感觉到场面有些失控。
当第三批两百名饥民完全进入闻道书院后,大批的乡民打着火把,手持武器,从闻道书院的大门口涌出来。迅速的,气势汹汹的向灾民们扑来,“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朝廷缉匪,只诛首恶,余者不问。”
漫山遍野的叫喊声,声势极大。谁也不知道书院里到底有多少青壮,过来。窑工们正要组织抵抗时,自家队伍后面爆发出呐喊声,与书院的青壮相和。黑暗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喊。
领头的几名武僧拿着钢刀将手持铁镐要反抗的矿工劈死。血迹弥漫。
局势瞬间崩溃!
…
…
闻道书院外到处是“蹲下不杀”的口号。漫山遍野。锣鼓喧天。
贾环此时已经从偏厅返回书院正中的明伦堂。散布流言,安抚灾民的事情都是韩秀才和都弘带着人在做。正面的战场,他全权委托潭柘寺的武僧慧来、闻道书院的秦弘图、易俊杰、姚纬处理。
明伦堂中,山长张安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公孙亮、庞泽、智无和尚等人脸露喜色。书院里的妇孺,等待消息的士子们,都是欢欣鼓舞。
所有人都在谈论着局势。在大厅里,在寝舍中,在讲堂里,在回廊中,在厨房里,在粮库中。有担忧,有释然、放松,有喜悦,有流泪。种种情绪,爆发出来,在书院上空行成巨大的欢呼声!在压抑之后猛烈的爆发!
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
赢了。
贾环没有参与大家的讨论,走到门口,他想一个人静一静。突然间一阵不可抵御的疲倦袭来。贾环倚坐在门槛上,笑着,突然间,有眼泪流出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