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买房计划提上日程。
烧烤店六月份的业绩又双叒叕打破纪录,这一次沈丽姝的分红加工资突破了一千三百两。
已经是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数字。
不过看看那些每天络绎不绝、就算不撸串也要打几壶奶茶回去慢慢喝的顾客,这个数字倒也可以理解了。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再一次引领京城风尚,大街小巷都跟风卖起了奶茶。
而顾客们也跟他们以往的新产品一样,有点追求和家里的汴京人民,仍然只认准小郎君家,无论撸串还是奶茶,小郎君才是最正宗的。
而且奶茶容易模仿,想跟他们一样做大做强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这个时代人们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条件,对牛奶的腥味很敏[gǎn],因此想要做出让汴京人民接受并真香的奶茶,第一步就要给牛奶去腥。
在没有各种功课教程的年代,这已经是一道门槛。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偶尔也会关注对家,比如听说谁家的奶茶比较受欢迎,他们就会假装顾客去买几份回来尝一尝,一起讨论对家的优劣点,有没有值得他们自己学习或者警惕的地方。
沈丽姝还是老板,不过她这个老板的目标却是当甩手掌柜,好不容易培养起了小伙伴们独立行走的习惯和能力,店里的大事小事她开始逐渐放手,有关休假等人事安排都是徐虎和沈大柳在负责。
但她嘴上说着冤种,这么久不见,心里还是挺想念的,所以父母一问要不要和他们一块回镇上,沈丽姝二话不说就去找小伙伴调休了。
沈丽姝举手投降,“娘分明是有钱了气派了,待人接物越发敞亮大气,街坊邻居、我爹外边那些朋友家眷们,都对您赞不绝口呢,大手大脚能有这好名声吗?”
安逸的生活使人咸鱼,沈丽姝这段时间没再绞尽脑汁研究新品,美其名曰要巩固奶茶市场,但事实上,她正在沉迷清点小金库,无法自拔。
回家的路上又是大包小包,不过这次沈丽姝没来得及花钱,都是她娘给准备的,除了照例给老人的补品、大弟二弟的日用品、林举人他们家的礼物和一些点心零食外,同样发了财的沈徐氏这次还带了一份厚礼,给娘家婆家人各准备了两匹料子。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小郎君家的奶茶能让大人小孩都欲罢不能,珍珠芋圆凉粉等小料功不可没,尤其是珍珠和芋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把后厨护得滴水不漏,外面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更别说各种各样想打听消息的人了。
沈徐氏自个儿提这茬,本就存了点自卖自夸的心思,被自家姝娘一吹彩虹屁,她反倒端起来了,嗔了沈丽姝一眼,“别给我戴高帽,哪就当家太太了,没得叫人听笑话。我如今这么大手大脚,还不都是你怂恿的?”
于是靠着这手绝技,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过上了每天收钱收到手软的幸福生活。
出城的路上,沈徐氏还在那儿自得,“我准备的那两匹料子,爹娘和兄嫂们必然很欢喜,如今家里孩子们是不缺新衣裳,可大人都还舍不得花钱,更何况是让他们自己掏钱买这么好的料子,他们见了咱们准备的,怕是要乐得走不动路了。”
沈丽姝毫不吝啬给她娘竖了个大拇指,“我娘做事就是大气,一派当家太太的风范。”
他俩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沈丽姝也很乐意当被安排的老板,报备完了就开开心心跟父母回老家。
毕竟这是没有商业保护法的时代,即便被全城跟风,也没办法替自己找回公道,沈丽姝只能选择利益最大化,从对家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让他们成为自己进步的基石。
一恍神,冤种弟弟被他们的先生拎回去读书,已有三个多月了。
开店三个月,沈丽姝的小金库前所未有的丰盈起来,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她竟然攒了足足三千两银子!
富婆姝娘扒拉了一下存款,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好像都不用等到明年,她最迟年底,就会有钱买大别墅了!
不过在将别墅计划提上日程前,沈丽姝先休了个假,陪着爹娘回镇上看望长辈和小朋友们。
也是这段时间忙着上班搬砖,没什么机会出去挥霍,沈丽姝最大的一笔花销,还是在四月底给自己的房间装修,吭哧吭哧努力花钱,一看账单也都不到一百两。
就这么一边开源一边节流,一不小心又成了富婆。
当然了,能做到这点的两三家,生意也很不错,比不上沈丽姝他们日进斗金,但也足够让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
不知道是该紧张还是欣慰,满京城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家店子或摊贩在跟风卖奶茶,汇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能为牛奶去腥的商家,也只是凤毛麟角。
珍珠和芋圆的做法,至今仍是不传之秘,即便劳动人民再善于思考学习,没有个三五年,估计也研究不出这里面的秘密。
近一百天没见,虽然徐二舅隔三差五,就能从老家捎来小哥俩热情洋溢的信,并且随着哥俩的文化水平加深,写信风格越来越唠叨,什么鸡毛蒜皮要学给她,完了疯狂催她回信,信里催不够,还要让徐二舅帮他们手动催稿,弄得沈丽姝烦不胜烦。
她娘这爱听好话、喜欢好名声的毛病,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沈丽姝一语中的,沈徐氏再也绷不住笑了,再看贴心的小棉袄更是怎么看怎么顺眼,欣慰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尽情表扬道:“姝娘如今也很好,总算不乱花钱了,你再接再厉。既知道赚钱辛苦,就该好好珍惜,往后还想填添置什么,只管跟爹娘说,我们帮你参详参详,若是值得添置的,爹娘自会把钱掏了,还不用你个小妮子养家糊口。”
沈丽姝:“嗯嗯。”
等她静悄悄憋个大招。
沈徐氏不知道她闺女的心思,只觉得姝娘果然如大家说的,长大了懂事了,乖巧又贴心,家中事事顺遂,再没什么不满足的,徐女士舒心的笑了。
不过比起被沈丽姝乖巧表象迷惑的沈徐氏,抱着小儿子的沈家旺显然更了解他闺女的本性,闻言意味深长的看过来,“是了,姝娘这回没带礼物,大弟二弟恐怕要失望了。”
沈丽姝早有准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珍珠奶茶就是我送给弟弟们最好的礼物,想着他们会喜欢才做出来的。”
沈家旺:……
这么匪夷所思的借口,沈徐氏居然信了,很是感动了一番她闺女对弟弟们的宠爱之情,然后才关注到重点,“姝娘,既然是给弟弟们的礼物,怎么没从店里带一些奶茶过来?”
“天这么热,路途遥远,等咱们走到镇上,奶茶口感也不好了,我想着不如等大弟二弟回家去喝,反正过段时日他们也放假了。”
沈徐氏立刻又被放假的话题转移了注意力,“大弟二弟放什么假?”
“有个田假,听说是在地里最忙的时候,应该要到七八月以后了吧。”
沈家旺也点头:“国子监和大书院确实都有田假,不过私塾具体怎么安排,还要看先生的意思,待会去林举人家拜访,我再问问他。”
于是到了镇上放下东西,夫妻俩第一时间去了林家拜访。
沈丽姝这次没跟着一块去,主要她怕老太太和举人娘子又热情的拉着她打马吊,这回她娘也学会了,偶尔出去交际,扑克和马吊都玩得不错,她们四个刚好凑成一桌,以林家婆媳的瘾头,估计能拉着她们一直玩到启程回城之前,那她这趟回老家就白忙活了。
是的,沈丽姝愉快的跟着爹娘回老家探亲,除了关爱一下小老弟们外,还另有正事在身。
目送着爹娘离去的背影,沈丽姝就兴致勃勃邀请徐姥爷,“我想去看看辣椒和羊圈,姥爷同我一起去吗?”
徐姥爷闻言很是积极的拄着拐杖起身,旁边几个小徒弟赶紧过来搀扶,老人家骄傲摆手,“我们爷孙俩出去走走,不用照顾,你们在家帮忙烧饭,也好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你们的手艺。”
沈丽姝也笑着给几位远房堂哥表哥保证,“我会扶着姥爷慢慢走路的,兄长们只管放心。”
徐姥爷之前从侄孙中收了四个徒弟教他们厨艺,经过几个月操练,只有一个据说是吃不了这份苦,找个借口跑路了,剩下三个特别勤劳努力。
纵使有人天赋有限,看在他们的态度和血缘关系的份上,徐姥爷也愿意一直教下去。
而且他老人家一直认为,收徒弟,天赋一般没关系,够刻苦就行,能力那些都能慢慢培养,只有心性才是决定他们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留下来的这三个徒弟,其心性就很让老人家满意,不骄不躁,埋头干活。
他带着他们给店里供应馒头和小菜,配方步骤全部倾囊相授,三个徒弟只管听他吩咐,从不向任何人透露供货的事;赚的钱徐姥爷象征性的分了一些给徒弟们当辛苦费,三人非但不计较数目是否公平,反而把大半收入贡献给了他们一家,隔三差五给家里带点米面鸡蛋,或是给几个孩子买玩具零食。
平日里,三人更是知恩图报,对徐姥爷和徐姥姥照顾无微不至,俨然把他们当自己的亲爷爷奶奶对待了。
将徒弟们心意看在眼里的徐姥爷十分欣慰,也借徐二舅的口把他们的表现统统告诉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所以沈丽姝一看,果然跟徐二舅说的一样,也很为徐姥爷感到高兴,扶着老爷子去沈家的路上还感慨道,“二舅和表哥表弟被被我拉到城里去干活了,大舅虽在家中,可他工作也很繁忙,每日跟二舅一样早出晚归,怕是没法在姥爷身边尽孝。我先前还担心您和姥姥无人照料,如今看到三位兄长们这般孝顺,再没有不放心的了。”
徐姥爷满脸慈祥的看着外孙女:“你们只管在城里好好赚钱,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好的。”沈丽姝乖巧点头,本以为老人家这只是一句叮嘱,不想徐姥爷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了,“姝娘,姥爷一直知道你是有志气的好孩子,比你爹娘舅舅和这些兄弟们加起来都强,以前说要带他们在城里发财,不到一年已然办到了,这之后可还有什么打算?”
沈丽姝一愣,她还以为问这个问题的会是她爹或是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万万没想到,第一个问她下一步计划的是徐姥爷。
这会儿,小伙伴们全都还沉浸在搬砖发财的快乐中呢。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沈丽姝这么感慨,在老人家慈祥又期待的注视下,也没有藏着掖着,诚实回答道,“其实我一直很想买个宅子,家里没有院子和水井,住着多有不便。”
徐姥爷眼睛一亮,“在你家附近买吗?那价钱可不便宜。”
沈丽姝点头:“最好不要离我家太远,这样我爹去衙门当值也方便。价钱不便宜也没办法,家里人多,弟弟们总有长大的时候,再过两年,现在的房子就不够住了,早晚都是要买的,早买早享受。”
“难为你一个孩子,还要为弟弟们打算。”徐姥爷感慨一句,接着话锋一转,“姝娘准备何时买宅子?也帮姥爷一起看看。”
沈丽姝:……
她以为生出她娘那么精打细算闺女的姥爷,多少会劝劝她脚踏实地,不要这么大胆冒进,结果老人家不走寻常路,非但不劝阻,还要跟着她一起买房。
看到外孙女眼底的惊诧,徐姥爷爽朗一笑,“很惊讶是不是?悄悄告诉你,姥爷这么多年也攒了些银子,既然进城买房,那些用不着的田地也可以卖出去,再找你表哥表弟凑一凑,凑个两千贯,在外城买个宅子,一家子搬过去住,也比现在方便。”
徐姥爷不用人教,天生就懂得置换的道理,眯着眼睛笑道:“姥爷不如你爹娘有福气,能有姝娘你这样出息的孩子,家中还有一大家子人,想进城生活只能一步一步来,先在外城定居,让你舅舅和表兄弟们再跟着你打拼几年,等他们成亲前,说不准有机会搬到内城去。”
那个时候,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再也不是乡下泥腿子了。
“姥爷这般有远见,一定会心想事成的!”确定徐姥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心想跟她一样在京城买房,沈丽姝当然举双手双脚赞同,她掰着指头算了算,“如果姥爷跟我一块买房,咱们年底去看看,还有四五个月呢,到时候表哥表弟和大舅二舅,也能攒下大几百两银子……”
徐姥爷老当益壮,骄傲的指了指自己,“我也能赚一两百贯。”“是,加上姥爷您的,那年前再赚一千两没问题了,不过您跟表哥表弟他们说好了买房的事吗?”
沈丽姝问的是有没有得到表哥表弟的同意,而没问她俩舅舅,徐姥爷明白她的意思,笑道:“只是有这个念头,没想到姝娘这么快就要买房,还没来得及同他们商量,不过跟你大舅二舅粗略提过,你放心,日后当真要买房,房契写姥爷我的名字,但是你表哥表弟们出的银子也算在里头,不会亏了他们。”
沈丽姝确实放心很多。
徐姥爷愿意买房搬城里去住,对一起搞事业的大家都是件好事,徐二舅和徐林徐鹭都能全职上班了,徐姥爷他们的小菜和馒头也可以当天做当天卖,不需要路途遥远的运送,另外大舅母和二舅母要是愿意,也可以去店里当个保洁阿姨,工资待遇和小伙伴们一样,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给她打工,岂不是美滋滋?
只是徐姥爷家不像她家,她家买房沈丽姝一个人出钱,房契铺契都只会写她一个人的名字,产证清晰、无需扯皮。
可徐姥爷家里人多,要买的宅子搞不好比她的还大,比徐姥爷和大舅二舅三人,恐怕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买不起汴京的宅子,哪怕只是外城,主力军还得看跟她一起发家致富的小伙伴们。
徐虎徐力哥俩也姓徐,这年头不讲究分家,家里要买房,他们掏钱本是天经地义,可是
要知道这里还有个奇葩的习俗,家产的百分之八十都分给长子,到时候徐虎徐力吭哧吭哧出大力气买房,轮到分家的时候,徐力大概就分走个厨房厕所,坑不坑爹?
哦对,店里的分红是徐虎徐力和徐林徐鹭四兄弟共有,可大房的长子只有徐虎,二房的长子是徐力,到时候家产都给他俩,徐林徐鹭俩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大冤种。
照这么分配,不止徐姥爷这个家要散,沈丽姝担心他们的生意也迟早要完,不得不多嘴问一句。
幸好徐姥爷没有一味的强调风俗传统,采用了她最喜欢的公平分配原则,沈丽姝放心了,满意了,给徐姥爷加油打气,“到年前攒个两三千两,姥爷直接在内城买宅子,位置不用太好,靠近城门关那边就有不错的宅子。”
买房计划提上日程。
烧烤店六月份的业绩又双叒叕打破纪录,这一次沈丽姝的分红加工资突破了一千三百两。
已经是连她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数字。
不过看看那些每天络绎不绝、就算不撸串也要打几壶奶茶回去慢慢喝的顾客,这个数字倒也可以理解了。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再一次引领京城风尚,大街小巷都跟风卖起了奶茶。
而顾客们也跟他们以往的新产品一样,有点追求和家里的汴京人民,仍然只认准小郎君家,无论撸串还是奶茶,小郎君才是最正宗的。
而且奶茶容易模仿,想跟他们一样做大做强却没那么容易,因为这个时代人们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条件,对牛奶的腥味很敏[gǎn],因此想要做出让汴京人民接受并真香的奶茶,第一步就要给牛奶去腥。
在没有各种功课教程的年代,这已经是一道门槛。
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偶尔也会关注对家,比如听说谁家的奶茶比较受欢迎,他们就会假装顾客去买几份回来尝一尝,一起讨论对家的优劣点,有没有值得他们自己学习或者警惕的地方。
沈丽姝还是老板,不过她这个老板的目标却是当甩手掌柜,好不容易培养起了小伙伴们独立行走的习惯和能力,店里的大事小事她开始逐渐放手,有关休假等人事安排都是徐虎和沈大柳在负责。
但她嘴上说着冤种,这么久不见,心里还是挺想念的,所以父母一问要不要和他们一块回镇上,沈丽姝二话不说就去找小伙伴调休了。
沈丽姝举手投降,“娘分明是有钱了气派了,待人接物越发敞亮大气,街坊邻居、我爹外边那些朋友家眷们,都对您赞不绝口呢,大手大脚能有这好名声吗?”
安逸的生活使人咸鱼,沈丽姝这段时间没再绞尽脑汁研究新品,美其名曰要巩固奶茶市场,但事实上,她正在沉迷清点小金库,无法自拔。
回家的路上又是大包小包,不过这次沈丽姝没来得及花钱,都是她娘给准备的,除了照例给老人的补品、大弟二弟的日用品、林举人他们家的礼物和一些点心零食外,同样发了财的沈徐氏这次还带了一份厚礼,给娘家婆家人各准备了两匹料子。
不过这也只是第一步,小郎君家的奶茶能让大人小孩都欲罢不能,珍珠芋圆凉粉等小料功不可没,尤其是珍珠和芋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把后厨护得滴水不漏,外面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更别说各种各样想打听消息的人了。
沈徐氏自个儿提这茬,本就存了点自卖自夸的心思,被自家姝娘一吹彩虹屁,她反倒端起来了,嗔了沈丽姝一眼,“别给我戴高帽,哪就当家太太了,没得叫人听笑话。我如今这么大手大脚,还不都是你怂恿的?”
于是靠着这手绝技,沈丽姝和小伙伴们过上了每天收钱收到手软的幸福生活。
出城的路上,沈徐氏还在那儿自得,“我准备的那两匹料子,爹娘和兄嫂们必然很欢喜,如今家里孩子们是不缺新衣裳,可大人都还舍不得花钱,更何况是让他们自己掏钱买这么好的料子,他们见了咱们准备的,怕是要乐得走不动路了。”
沈丽姝毫不吝啬给她娘竖了个大拇指,“我娘做事就是大气,一派当家太太的风范。”
他俩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沈丽姝也很乐意当被安排的老板,报备完了就开开心心跟父母回老家。
毕竟这是没有商业保护法的时代,即便被全城跟风,也没办法替自己找回公道,沈丽姝只能选择利益最大化,从对家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让他们成为自己进步的基石。
一恍神,冤种弟弟被他们的先生拎回去读书,已有三个多月了。
开店三个月,沈丽姝的小金库前所未有的丰盈起来,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她竟然攒了足足三千两银子!
富婆姝娘扒拉了一下存款,发现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好像都不用等到明年,她最迟年底,就会有钱买大别墅了!
不过在将别墅计划提上日程前,沈丽姝先休了个假,陪着爹娘回镇上看望长辈和小朋友们。
也是这段时间忙着上班搬砖,没什么机会出去挥霍,沈丽姝最大的一笔花销,还是在四月底给自己的房间装修,吭哧吭哧努力花钱,一看账单也都不到一百两。
就这么一边开源一边节流,一不小心又成了富婆。
当然了,能做到这点的两三家,生意也很不错,比不上沈丽姝他们日进斗金,但也足够让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
不知道是该紧张还是欣慰,满京城大大小小几十上百家店子或摊贩在跟风卖奶茶,汇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然而能为牛奶去腥的商家,也只是凤毛麟角。
珍珠和芋圆的做法,至今仍是不传之秘,即便劳动人民再善于思考学习,没有个三五年,估计也研究不出这里面的秘密。
近一百天没见,虽然徐二舅隔三差五,就能从老家捎来小哥俩热情洋溢的信,并且随着哥俩的文化水平加深,写信风格越来越唠叨,什么鸡毛蒜皮要学给她,完了疯狂催她回信,信里催不够,还要让徐二舅帮他们手动催稿,弄得沈丽姝烦不胜烦。
她娘这爱听好话、喜欢好名声的毛病,怕是这辈子都改不了,沈丽姝一语中的,沈徐氏再也绷不住笑了,再看贴心的小棉袄更是怎么看怎么顺眼,欣慰慈爱之情溢于言表,尽情表扬道:“姝娘如今也很好,总算不乱花钱了,你再接再厉。既知道赚钱辛苦,就该好好珍惜,往后还想填添置什么,只管跟爹娘说,我们帮你参详参详,若是值得添置的,爹娘自会把钱掏了,还不用你个小妮子养家糊口。”
沈丽姝:“嗯嗯。”
等她静悄悄憋个大招。
沈徐氏不知道她闺女的心思,只觉得姝娘果然如大家说的,长大了懂事了,乖巧又贴心,家中事事顺遂,再没什么不满足的,徐女士舒心的笑了。
不过比起被沈丽姝乖巧表象迷惑的沈徐氏,抱着小儿子的沈家旺显然更了解他闺女的本性,闻言意味深长的看过来,“是了,姝娘这回没带礼物,大弟二弟恐怕要失望了。”
沈丽姝早有准备,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珍珠奶茶就是我送给弟弟们最好的礼物,想着他们会喜欢才做出来的。”
沈家旺:……
这么匪夷所思的借口,沈徐氏居然信了,很是感动了一番她闺女对弟弟们的宠爱之情,然后才关注到重点,“姝娘,既然是给弟弟们的礼物,怎么没从店里带一些奶茶过来?”
“天这么热,路途遥远,等咱们走到镇上,奶茶口感也不好了,我想着不如等大弟二弟回家去喝,反正过段时日他们也放假了。”
沈徐氏立刻又被放假的话题转移了注意力,“大弟二弟放什么假?”
“有个田假,听说是在地里最忙的时候,应该要到七八月以后了吧。”
沈家旺也点头:“国子监和大书院确实都有田假,不过私塾具体怎么安排,还要看先生的意思,待会去林举人家拜访,我再问问他。”
于是到了镇上放下东西,夫妻俩第一时间去了林家拜访。
沈丽姝这次没跟着一块去,主要她怕老太太和举人娘子又热情的拉着她打马吊,这回她娘也学会了,偶尔出去交际,扑克和马吊都玩得不错,她们四个刚好凑成一桌,以林家婆媳的瘾头,估计能拉着她们一直玩到启程回城之前,那她这趟回老家就白忙活了。
是的,沈丽姝愉快的跟着爹娘回老家探亲,除了关爱一下小老弟们外,还另有正事在身。
目送着爹娘离去的背影,沈丽姝就兴致勃勃邀请徐姥爷,“我想去看看辣椒和羊圈,姥爷同我一起去吗?”
徐姥爷闻言很是积极的拄着拐杖起身,旁边几个小徒弟赶紧过来搀扶,老人家骄傲摆手,“我们爷孙俩出去走走,不用照顾,你们在家帮忙烧饭,也好让大家都见识见识你们的手艺。”
沈丽姝也笑着给几位远房堂哥表哥保证,“我会扶着姥爷慢慢走路的,兄长们只管放心。”
徐姥爷之前从侄孙中收了四个徒弟教他们厨艺,经过几个月操练,只有一个据说是吃不了这份苦,找个借口跑路了,剩下三个特别勤劳努力。
纵使有人天赋有限,看在他们的态度和血缘关系的份上,徐姥爷也愿意一直教下去。
而且他老人家一直认为,收徒弟,天赋一般没关系,够刻苦就行,能力那些都能慢慢培养,只有心性才是决定他们走多远的关键因素。
留下来的这三个徒弟,其心性就很让老人家满意,不骄不躁,埋头干活。
他带着他们给店里供应馒头和小菜,配方步骤全部倾囊相授,三个徒弟只管听他吩咐,从不向任何人透露供货的事;赚的钱徐姥爷象征性的分了一些给徒弟们当辛苦费,三人非但不计较数目是否公平,反而把大半收入贡献给了他们一家,隔三差五给家里带点米面鸡蛋,或是给几个孩子买玩具零食。
平日里,三人更是知恩图报,对徐姥爷和徐姥姥照顾无微不至,俨然把他们当自己的亲爷爷奶奶对待了。
将徒弟们心意看在眼里的徐姥爷十分欣慰,也借徐二舅的口把他们的表现统统告诉了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所以沈丽姝一看,果然跟徐二舅说的一样,也很为徐姥爷感到高兴,扶着老爷子去沈家的路上还感慨道,“二舅和表哥表弟被被我拉到城里去干活了,大舅虽在家中,可他工作也很繁忙,每日跟二舅一样早出晚归,怕是没法在姥爷身边尽孝。我先前还担心您和姥姥无人照料,如今看到三位兄长们这般孝顺,再没有不放心的了。”
徐姥爷满脸慈祥的看着外孙女:“你们只管在城里好好赚钱,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好的。”沈丽姝乖巧点头,本以为老人家这只是一句叮嘱,不想徐姥爷顺着这个话题聊下去了,“姝娘,姥爷一直知道你是有志气的好孩子,比你爹娘舅舅和这些兄弟们加起来都强,以前说要带他们在城里发财,不到一年已然办到了,这之后可还有什么打算?”
沈丽姝一愣,她还以为问这个问题的会是她爹或是一起创业的小伙伴,万万没想到,第一个问她下一步计划的是徐姥爷。
这会儿,小伙伴们全都还沉浸在搬砖发财的快乐中呢。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沈丽姝这么感慨,在老人家慈祥又期待的注视下,也没有藏着掖着,诚实回答道,“其实我一直很想买个宅子,家里没有院子和水井,住着多有不便。”
徐姥爷眼睛一亮,“在你家附近买吗?那价钱可不便宜。”
沈丽姝点头:“最好不要离我家太远,这样我爹去衙门当值也方便。价钱不便宜也没办法,家里人多,弟弟们总有长大的时候,再过两年,现在的房子就不够住了,早晚都是要买的,早买早享受。”
“难为你一个孩子,还要为弟弟们打算。”徐姥爷感慨一句,接着话锋一转,“姝娘准备何时买宅子?也帮姥爷一起看看。”
沈丽姝:……
她以为生出她娘那么精打细算闺女的姥爷,多少会劝劝她脚踏实地,不要这么大胆冒进,结果老人家不走寻常路,非但不劝阻,还要跟着她一起买房。
看到外孙女眼底的惊诧,徐姥爷爽朗一笑,“很惊讶是不是?悄悄告诉你,姥爷这么多年也攒了些银子,既然进城买房,那些用不着的田地也可以卖出去,再找你表哥表弟凑一凑,凑个两千贯,在外城买个宅子,一家子搬过去住,也比现在方便。”
徐姥爷不用人教,天生就懂得置换的道理,眯着眼睛笑道:“姥爷不如你爹娘有福气,能有姝娘你这样出息的孩子,家中还有一大家子人,想进城生活只能一步一步来,先在外城定居,让你舅舅和表兄弟们再跟着你打拼几年,等他们成亲前,说不准有机会搬到内城去。”
那个时候,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再也不是乡下泥腿子了。
“姥爷这般有远见,一定会心想事成的!”确定徐姥爷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真心想跟她一样在京城买房,沈丽姝当然举双手双脚赞同,她掰着指头算了算,“如果姥爷跟我一块买房,咱们年底去看看,还有四五个月呢,到时候表哥表弟和大舅二舅,也能攒下大几百两银子……”
徐姥爷老当益壮,骄傲的指了指自己,“我也能赚一两百贯。”“是,加上姥爷您的,那年前再赚一千两没问题了,不过您跟表哥表弟他们说好了买房的事吗?”
沈丽姝问的是有没有得到表哥表弟的同意,而没问她俩舅舅,徐姥爷明白她的意思,笑道:“只是有这个念头,没想到姝娘这么快就要买房,还没来得及同他们商量,不过跟你大舅二舅粗略提过,你放心,日后当真要买房,房契写姥爷我的名字,但是你表哥表弟们出的银子也算在里头,不会亏了他们。”
沈丽姝确实放心很多。
徐姥爷愿意买房搬城里去住,对一起搞事业的大家都是件好事,徐二舅和徐林徐鹭都能全职上班了,徐姥爷他们的小菜和馒头也可以当天做当天卖,不需要路途遥远的运送,另外大舅母和二舅母要是愿意,也可以去店里当个保洁阿姨,工资待遇和小伙伴们一样,一家人整整齐齐的给她打工,岂不是美滋滋?
只是徐姥爷家不像她家,她家买房沈丽姝一个人出钱,房契铺契都只会写她一个人的名字,产证清晰、无需扯皮。
可徐姥爷家里人多,要买的宅子搞不好比她的还大,比徐姥爷和大舅二舅三人,恐怕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买不起汴京的宅子,哪怕只是外城,主力军还得看跟她一起发家致富的小伙伴们。
徐虎徐力哥俩也姓徐,这年头不讲究分家,家里要买房,他们掏钱本是天经地义,可是
要知道这里还有个奇葩的习俗,家产的百分之八十都分给长子,到时候徐虎徐力吭哧吭哧出大力气买房,轮到分家的时候,徐力大概就分走个厨房厕所,坑不坑爹?
哦对,店里的分红是徐虎徐力和徐林徐鹭四兄弟共有,可大房的长子只有徐虎,二房的长子是徐力,到时候家产都给他俩,徐林徐鹭俩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大冤种。
照这么分配,不止徐姥爷这个家要散,沈丽姝担心他们的生意也迟早要完,不得不多嘴问一句。
幸好徐姥爷没有一味的强调风俗传统,采用了她最喜欢的公平分配原则,沈丽姝放心了,满意了,给徐姥爷加油打气,“到年前攒个两三千两,姥爷直接在内城买宅子,位置不用太好,靠近城门关那边就有不错的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