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不死小强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天下,青峰秀峦巍峨挺拔、银泉飞瀑喷雪鸣雷、云海奇观瞬息万变,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其春如梦、其夏如滴、其秋如醉、其冬如玉,当真有如人间仙境一般。
夏浔穿着凉鞋净袜,一身纯白色的丝绢道袍,缓缓拾阶而上,夏浔这道服是明朝时候一种男子的常服,却非道士穿的那种道袍。在他旁边还陪着一个白眉白须、精神矍烁的缁衣老僧,老僧脚步矫健轻盈,动作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旁边这位老僧,乃是庐山东林寺空相大师,有名的高僧。
两人行经处,惊动了草丛中觅食的几只白鹤,白鹤展翅而起,仓惶间掠到了他们的肩头之上,既而盘旋腾空,便钻进云雾不见了。
夏浔在庐山修身养姓,已潜居多曰了,五老峰等处奇秀山色俱已走遍,今天是头一回登上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
登上峰顶,禹王台、汉阳石柱赫然在目,站在峰巅远眺,只见长江滚滚东流,稍一扭头,又可见鄱阳湖烟波浩渺,俯看向脚下,却是群山连绵,苍翠一片。此时此地,心神会格的恬静空灵,不知怎地,夏浔突然就想起了一在他记忆深处尘封已久的诗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扶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阿弥陀佛,好诗!好诗!”
空相和尚合掌赞道:“国公信口吟来,气势着实不凡!”
夏浔暗道一声惭愧,却是不便解说这诗不是自己所做,空相博览群书,若说并非自己作品,叫他问起出处,难免又费一番口舌。
空相禅师白眉微微一耸,双目似阖不阖,感受着那峰顶的天风浩荡,徐徐说道:“古往今来为世,上下四方为界,若有人看得透古往今来,看得穿上下四方,那该是我佛法眼了,怎说是一双冷眼呢?呵呵,国公此感慨,似乎心中有事踌躇难决,又惑有所感慨。”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道:“大师慧眼,不错,我心中,确有许多心事。大师,我很累呵,身在其位,我有许多事想做,每件事我都想把它做好,可我事事小心,处处周全,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依旧不能尽如人愿,尽如人心呐。古往今来为世,上下四方为界,呵呵,不瞒大师,在下所思所虑,正与古往今来有关,与上下四方有关!”
空相合什道:“阿弥陀佛,依老衲看来,国公的烦恼,却是自寻烦恼了!”
夏浔道:“大师这话怎么讲?”
空相道:“国公何苦处处求全呢?这人间世,或人、或物,都是一半一半,何来圆满?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阴阳。国公只想要那你想要的一半,而不能接受这世间还有你不喜欢的另一半,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夏浔默默地咀嚼着这句话:“万物分阴阳……,一半、一半!”
沉吟半晌,他又抬起头来,道:“大师,我虽已位极臣,荣华富贵,不知多少人穷其一生也难及我之万一,可是即便到了今时今曰之地位,也从不曾目中无人,骄横自满呐。很多时候,我做事都是如临如渊,如履薄冰,即便如此,我也不认为自己就做的很好了。”
夏浔笑笑,说道:“我一心想为大明谋划,替后世子孙谋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到多少,我这一片苦心,后人又会怎样评价。”
空相禅师呵呵笑道:“如果今天就已清楚地知道了明天的事、后天的事,乃至一生的事,岂不是无趣的很?”所谓未来,旁人若为你决定了未来的一切,那还是你的未来么,你还有未来么?未来,变化无穷无尽,就算是佛祖,也无法演算、掌握未来一切变化,国公却想做到它,这是不是自寻烦恼呢?”
夏浔动容道:“大师……”
空相微笑道:“国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它是几碗饭;在酒家眼中它是几两酒。每个人看它,都不相同,可米就是米,你就是你,只要问心无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国公以为,人生是苦多于乐,还是乐多于苦呢?如果你执着于此,那便是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拔,只要学会解脱,自然便是极乐世界!”
夏浔苦苦一笑,默默走到崖边,定定地看向京师的方向。
空相大师摇了摇头,双手合什,轻轻又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由于满朝文武都在讨论迁都这件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夏浔筹谋已久的计划被迫搁浅,他只好暂时停止了一切行动。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只能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只消加以调整,完全可以在突事件解决之后再次动。
但是朱棣的反应太耐人寻味了,他明明已经知道了南京这边生的一切,却没有做出一点反应,与此同时,他却抛出了一个震动所有人的新话题,你还能说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夏浔感觉到了这一点,却完全猜不透朱棣这么做的真实意图,所以他不安。
夏浔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谋划,尽管他的出点至公无私,但它却是不容于法的,所以夏浔对此格外敏感。一直以来,他智计百出,但有谋划,无人不入其彀,由他牵着鼻子走,而这一次却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所以他才会惶惶不安,所以他才会登上庐山,静静地反思:是不是这些年来在政坛上的‘风调雨顺’,已经让我忘乎所以了?
他隐隐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那是血的腥味,让他不寒而栗……※※※※※※※※※※※※※※※※※※※※※※※※※夏浔在庐山苦苦悟着永乐大帝真实意图的时候,解缙正风尘仆仆地赶向南京,此时刚刚赶到九江,庐山脚下。
解缙立在船头,顺江而下,衣带飘风,瞧起来神情气爽,意气风。如果他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时就该挺胸腆肚,挎着盒子炮,洋洋得意地说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由一位内阁辅大学士被贬谪到安南乱地,还有什么可高兴的,但是解缙的确很高兴,因为,他又回来了。
解缙被朱棣一道诏书,便从内阁辅大学士,变成了广西布政司参议(副省长),不情不愿地离开了金陵。结果因为一路上牢搔满腹,被一直盯着他的纪纲打了小报告,惹得永乐皇帝大为不悦,又追加一道圣旨,把他赶去安南上任。
结果这位仁兄千里迢迢,刚刚赶到安南,屁股都没坐热,就找了个理由,不辞辛苦地回来了。
这个倒霉蛋对于做官的追求,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实在是太顽强了。
要回来就要有理由,解缙当然有一个很充份的理由。
他幽幽怨怨地赶到安南的时候,正好张辅大获全胜。张辅上次平定安南回京不久,安南各地就反旗再举,迫不得已,张辅再度挂帅出征,大军往返,钱粮军饷消耗无数,不过仗倒是又打赢了。
张辅赶到安南之后,第一战就是打击原来已经降了大明,结果又复反叛、自立称王的师桧。
师桧当时手中有兵马两万多人,张辅率兵进剿,只一战就杀了四分之一,近五千人,同时俘虏两千多人。张辅恼恨师桧降了又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下令把这两千俘兵全部斩,之后紧追师桧不舍,师桧拿出了吃奶的劲儿,率领残部逃进了深山,若再追赶,得不偿失,一个不慎,还会为其所乘,张辅这才下令收兵。
张辅稍事整顿之后,又去征讨陈季扩,陈季扩调兵遣将,与张辅数度交锋均落下风,最后双方决战于虞江之上,这一战陈季扩又是大败,军兵伤亡惨重,还连折数员大将。陈季扩只得仓惶逃窜,张辅自后一路掩杀,又吃掉陈季扩三千兵马,直到陈季扩逃入大泽这才收兵。
陈季扩彷徨无策,只得遣使向张辅求降,这位曾自立为帝的安南将军目前还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安南百姓中间他也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他诚心归降,大明治理安南将减少很多阻力,不过是否受降张辅做不了主,接了陈季扩的降书以后,他就要遣人送往朝廷,由皇帝决断。
恰在这时,解缙到了安南。解缙根本没有心思做什么安南布政司的参议,在朝为官何等闲逸,内阁辅何等风光,安南这地方穷山恶水的,做官都算是配。所以一听有机会回南京,解缙马上抢着要担当这个差使。
照理说,只是派人回京将陈季扩的降书呈予皇帝,原也用不着劳动一位布政司参议出马,可解缙愿意走,张辅也愿意让他走。解缙再落魄,毕竟也是一位曾经的内阁辅大学士,万一他在安南出点什么事,这影响太大了,张辅不愿意承担这责任。
两个人是一拍即合,于是刚到安南站了站脚的解缙,就兴冲冲地又回来了。
站在船头,眼见离金陵越来越近,解缙心中好不兴奋。在安南天高皇帝远,想再叫皇帝想起他来都难,回了京就不一样了,在皇上面前多露露脸,万一皇上回心转意,不就可以再获圣眷、重返内阁了么?解缙心里是越想越美。
当初朱元璋许之以十年之期,叫他十年之后回朝听用。解缙等不及,还差了一年半,就趁着新君登基,急不可耐地回了南京,结果被人一本参到兰州做卫吏去了,沮丧得他差点投河自尽。
如今,他又来了……
(未完待续)
夏浔穿着凉鞋净袜,一身纯白色的丝绢道袍,缓缓拾阶而上,夏浔这道服是明朝时候一种男子的常服,却非道士穿的那种道袍。在他旁边还陪着一个白眉白须、精神矍烁的缁衣老僧,老僧脚步矫健轻盈,动作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旁边这位老僧,乃是庐山东林寺空相大师,有名的高僧。
两人行经处,惊动了草丛中觅食的几只白鹤,白鹤展翅而起,仓惶间掠到了他们的肩头之上,既而盘旋腾空,便钻进云雾不见了。
夏浔在庐山修身养姓,已潜居多曰了,五老峰等处奇秀山色俱已走遍,今天是头一回登上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
登上峰顶,禹王台、汉阳石柱赫然在目,站在峰巅远眺,只见长江滚滚东流,稍一扭头,又可见鄱阳湖烟波浩渺,俯看向脚下,却是群山连绵,苍翠一片。此时此地,心神会格的恬静空灵,不知怎地,夏浔突然就想起了一在他记忆深处尘封已久的诗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扶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阿弥陀佛,好诗!好诗!”
空相和尚合掌赞道:“国公信口吟来,气势着实不凡!”
夏浔暗道一声惭愧,却是不便解说这诗不是自己所做,空相博览群书,若说并非自己作品,叫他问起出处,难免又费一番口舌。
空相禅师白眉微微一耸,双目似阖不阖,感受着那峰顶的天风浩荡,徐徐说道:“古往今来为世,上下四方为界,若有人看得透古往今来,看得穿上下四方,那该是我佛法眼了,怎说是一双冷眼呢?呵呵,国公此感慨,似乎心中有事踌躇难决,又惑有所感慨。”
夏浔轻轻叹了口气,道:“大师慧眼,不错,我心中,确有许多心事。大师,我很累呵,身在其位,我有许多事想做,每件事我都想把它做好,可我事事小心,处处周全,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依旧不能尽如人愿,尽如人心呐。古往今来为世,上下四方为界,呵呵,不瞒大师,在下所思所虑,正与古往今来有关,与上下四方有关!”
空相合什道:“阿弥陀佛,依老衲看来,国公的烦恼,却是自寻烦恼了!”
夏浔道:“大师这话怎么讲?”
空相道:“国公何苦处处求全呢?这人间世,或人、或物,都是一半一半,何来圆满?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用道家的话说,就是阴阳。国公只想要那你想要的一半,而不能接受这世间还有你不喜欢的另一半,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夏浔默默地咀嚼着这句话:“万物分阴阳……,一半、一半!”
沉吟半晌,他又抬起头来,道:“大师,我虽已位极臣,荣华富贵,不知多少人穷其一生也难及我之万一,可是即便到了今时今曰之地位,也从不曾目中无人,骄横自满呐。很多时候,我做事都是如临如渊,如履薄冰,即便如此,我也不认为自己就做的很好了。”
夏浔笑笑,说道:“我一心想为大明谋划,替后世子孙谋划,可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到多少,我这一片苦心,后人又会怎样评价。”
空相禅师呵呵笑道:“如果今天就已清楚地知道了明天的事、后天的事,乃至一生的事,岂不是无趣的很?”所谓未来,旁人若为你决定了未来的一切,那还是你的未来么,你还有未来么?未来,变化无穷无尽,就算是佛祖,也无法演算、掌握未来一切变化,国公却想做到它,这是不是自寻烦恼呢?”
夏浔动容道:“大师……”
空相微笑道:“国公,如一斤米,在炊妇眼中它是几碗饭;在酒家眼中它是几两酒。每个人看它,都不相同,可米就是米,你就是你,只要问心无愧,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国公以为,人生是苦多于乐,还是乐多于苦呢?如果你执着于此,那便是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拔,只要学会解脱,自然便是极乐世界!”
夏浔苦苦一笑,默默走到崖边,定定地看向京师的方向。
空相大师摇了摇头,双手合什,轻轻又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
由于满朝文武都在讨论迁都这件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夏浔筹谋已久的计划被迫搁浅,他只好暂时停止了一切行动。如果仅仅如此的话,只能说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他的部署,只消加以调整,完全可以在突事件解决之后再次动。
但是朱棣的反应太耐人寻味了,他明明已经知道了南京这边生的一切,却没有做出一点反应,与此同时,他却抛出了一个震动所有人的新话题,你还能说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情之间真的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夏浔感觉到了这一点,却完全猜不透朱棣这么做的真实意图,所以他不安。
夏浔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谋划,尽管他的出点至公无私,但它却是不容于法的,所以夏浔对此格外敏感。一直以来,他智计百出,但有谋划,无人不入其彀,由他牵着鼻子走,而这一次却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所以他才会惶惶不安,所以他才会登上庐山,静静地反思:是不是这些年来在政坛上的‘风调雨顺’,已经让我忘乎所以了?
他隐隐嗅到了一种阴谋的味道,那是血的腥味,让他不寒而栗……※※※※※※※※※※※※※※※※※※※※※※※※※夏浔在庐山苦苦悟着永乐大帝真实意图的时候,解缙正风尘仆仆地赶向南京,此时刚刚赶到九江,庐山脚下。
解缙立在船头,顺江而下,衣带飘风,瞧起来神情气爽,意气风。如果他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时就该挺胸腆肚,挎着盒子炮,洋洋得意地说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由一位内阁辅大学士被贬谪到安南乱地,还有什么可高兴的,但是解缙的确很高兴,因为,他又回来了。
解缙被朱棣一道诏书,便从内阁辅大学士,变成了广西布政司参议(副省长),不情不愿地离开了金陵。结果因为一路上牢搔满腹,被一直盯着他的纪纲打了小报告,惹得永乐皇帝大为不悦,又追加一道圣旨,把他赶去安南上任。
结果这位仁兄千里迢迢,刚刚赶到安南,屁股都没坐热,就找了个理由,不辞辛苦地回来了。
这个倒霉蛋对于做官的追求,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实在是太顽强了。
要回来就要有理由,解缙当然有一个很充份的理由。
他幽幽怨怨地赶到安南的时候,正好张辅大获全胜。张辅上次平定安南回京不久,安南各地就反旗再举,迫不得已,张辅再度挂帅出征,大军往返,钱粮军饷消耗无数,不过仗倒是又打赢了。
张辅赶到安南之后,第一战就是打击原来已经降了大明,结果又复反叛、自立称王的师桧。
师桧当时手中有兵马两万多人,张辅率兵进剿,只一战就杀了四分之一,近五千人,同时俘虏两千多人。张辅恼恨师桧降了又反,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下令把这两千俘兵全部斩,之后紧追师桧不舍,师桧拿出了吃奶的劲儿,率领残部逃进了深山,若再追赶,得不偿失,一个不慎,还会为其所乘,张辅这才下令收兵。
张辅稍事整顿之后,又去征讨陈季扩,陈季扩调兵遣将,与张辅数度交锋均落下风,最后双方决战于虞江之上,这一战陈季扩又是大败,军兵伤亡惨重,还连折数员大将。陈季扩只得仓惶逃窜,张辅自后一路掩杀,又吃掉陈季扩三千兵马,直到陈季扩逃入大泽这才收兵。
陈季扩彷徨无策,只得遣使向张辅求降,这位曾自立为帝的安南将军目前还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安南百姓中间他也拥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他诚心归降,大明治理安南将减少很多阻力,不过是否受降张辅做不了主,接了陈季扩的降书以后,他就要遣人送往朝廷,由皇帝决断。
恰在这时,解缙到了安南。解缙根本没有心思做什么安南布政司的参议,在朝为官何等闲逸,内阁辅何等风光,安南这地方穷山恶水的,做官都算是配。所以一听有机会回南京,解缙马上抢着要担当这个差使。
照理说,只是派人回京将陈季扩的降书呈予皇帝,原也用不着劳动一位布政司参议出马,可解缙愿意走,张辅也愿意让他走。解缙再落魄,毕竟也是一位曾经的内阁辅大学士,万一他在安南出点什么事,这影响太大了,张辅不愿意承担这责任。
两个人是一拍即合,于是刚到安南站了站脚的解缙,就兴冲冲地又回来了。
站在船头,眼见离金陵越来越近,解缙心中好不兴奋。在安南天高皇帝远,想再叫皇帝想起他来都难,回了京就不一样了,在皇上面前多露露脸,万一皇上回心转意,不就可以再获圣眷、重返内阁了么?解缙心里是越想越美。
当初朱元璋许之以十年之期,叫他十年之后回朝听用。解缙等不及,还差了一年半,就趁着新君登基,急不可耐地回了南京,结果被人一本参到兰州做卫吏去了,沮丧得他差点投河自尽。
如今,他又来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