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第 22 章
方立安这次回去,背的是第一次回乡探亲的同款军绿色大背包。背包里塞满各种东西,是送给大家的礼物。不贵,但是看起来数量庞大。
十几年没回来,村里变化很大,不光村里,镇上也是。
1983年10月12日,人民公社被取消,向阳公社从此改叫向阳镇,周庄大队改为周庄村。
方立安到路阳县后,本来是打算步行回去的,谁知半路上遇到一个开手扶拖拉机的老乡。
这位老乡乍看见一身绿军装,激动的不得了,热情似火地邀请她上车,说什么也要捎她一程。方立安见实在推辞不过,就爬了上去,一边扯着嗓子跟老乡唠嗑,一边兜风看风景。
老乡爽朗的笑声、拖拉机的“突突”声、田里的蛙叫蝉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一股脑儿的汇入耳蜗,让她不自觉地回想起一九七二年的夏天,她报名参军回来的那个下午。
同样的高温天气,同样的酷暑难耐,不同的是,那时候夏收已经结束,不像现在,地里全是人,大家正抢着收水稻。
十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乡间土路上颠簸摇晃的方立安,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包里掏了两个大苹果送给开拖拉机的老乡后,方立安踏上进村的小道,寻着记忆中的路线摸到家门口。
院门没关,两个六七岁的娃娃正蹲在院子里玩泥巴。(方立安:多少年了,就不能换个项目?)
两个小孩听见门口的动静,看向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瑟缩了一下,然后,其中个子高点的男娃突然放声大喊:“太爷!太奶!有坏人!有坏人来抓我了!”
方立安脚下不停,惊得两只小的逃命般的往屋里飞奔,还没到门口,就遇上从屋里闻声赶来的周老头。两个小屁孩儿“胆战心惊”地躲在周老头身后,对着方立安扮鬼脸,吐舌头。
方立安:手痒……
周老头看到高大挺拔的方立安,有一瞬间的恍惚,眼眶湿润,很快便有浑浊的泪水溢出眼角。
方立安上前搀扶他,“爷,我回来了。”
“哎,回来好,回来好。”周老头用手背揩泪,另一只手紧紧攥着方立安的手不放,“二壮,去地里喊你爷你奶,说你二叔回来了,快去。”
“好嘞!”二壮领命,恋恋不舍地窜了出去,他平时没少听自家二叔的故事。二叔是个军人,二叔是个开飞机的,二叔上过战场,二叔……总之,二叔超厉害的,他将来也要像二叔一样!
二壮虽然人小腿短,但跑起来飞快,一溜烟儿就没了人影。远远的,还没到田里,就一阵放声大喊:“爷,奶,二叔回来啦!爷,奶,开飞机的二叔回来啦!”
隔着一段距离,周大根和向红梅耳朵不好使,听得不真切,还是大壮提醒,两人才知道二壮风风火火说的什么。他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让大柱几个手下别停,自己回去看看。
土地是农民的碗,庄稼是农民的饭。
农忙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但凡有点眼色的人都不会赶在这时候到人家家里来做客。抢收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闲工夫招呼客人。
方立安是极有眼色的,她跟着周老头进门,本来打算说上两句就下地帮忙。结果得知周老太前不久摔断了腿,不良于行,只能躺在床上。
关键是正值农忙,大家伙儿没空送她去医院,只能请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看,上点土方子就算了。其实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什么要命的大病,谁往医院跑?谁花得起那个钱?
方立安觉得这么着不行,老人家本就免疫力低下,骨头又脆,不去医院找医生系统诊断,且不说能不能好,就算好了,腿脚也未必能恢复原样。
所以,在方立安看来,先不管地里的活计,带周老太去看病才是最要紧的。
周老头和周老太闻言,感动的不行,又是一阵抹泪。
这两天,周老太腿脚不便,都是周老头伺候的吃喝拉撒,谁叫碰上了农忙,家里有一个算一个,忙的不可开交。
最近,除了伺候老婆子,周老头还得帮着做饭,午饭、晚饭。其实这都没什么,问题是老婆子天天疼的哼哼,他在边上听着,心里能好受吗?
七十开外的人了,还有几个年头好活,周老太这么一遭下来,周老头难免有些物伤其类。
周大根和向红梅就是这时候回来的,两人因为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裸露在外的皮肤晒得通红,汗涔涔油亮亮的。
方立安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明天问大队长家借个驴车,送她奶去县医院看腿。
向红梅:“大队长家的驴早老死了。”
周大根:“现在不叫大队长,改叫村长、村支书了。”
方立安:这是重点吗?
“没有驴车就借自行车,一样的。”说着,从背包的边侧口袋拿出一套洗得发黄的t恤长裤,“我把衣服换了跟你们下地。”
两分钟后,“友军”到达“战场”。
方立安跟众多叔伯婶娘打了招呼后,便开始埋身于稻田,头顶草帽,脖子上挂一条毛巾,十分地道的农民打扮。即便多年不曾下地干活,抄起家伙来还是一样的熟练利索。
周庄村早就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家家户户各种各的,老周家也不例外。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壮劳力,今天的抢收进度明显快了许多。
趁着天亮把稻谷运去打谷场,回到家时,周老头已经把饭做好了。
方立安打了盆井水,囫囵擦了擦身子,重新找了件t恤穿上,才来到堂屋吃饭。
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子在灶房,这是农村的习俗。桌上没人动筷子,都在等她。
“快吃快吃,饿坏了吧,家里只有年根剩下的一点腊肉,我全炒了。”周老头这话明显是对方立安说的。
方立安一边答应一边嚷嚷道,“哎,都吃,大家都吃啊。”干了一下午的活,她确实又累又饿,“娘和大嫂也过来吃吧,忙了一天。”
向红梅端着碗从灶房出来,也不坐下,只道,“你吃你的,别管我们,你大嫂还要看两个小的。”
方立安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她们的想法,客气完了,也不再劝,自顾自地吃起来。
周老头还专门拿了一瓶招待她,“来,大根、大柱、二柱,陪老头子喝几杯。”
方立安也不推辞,祖孙三代就着花生米喝开了。
酒足饭饱,除了乘凉,也没别的事,方立安口袋里踹了两包烟,跟在大柱身后去了李水根家。
如今,李水根早已退居幕后,村长换成了他的大儿子李宝俊。李宝俊为人处世很像李水根,公允可靠,听说当年的选举是村民们一致通过的。
多年未见,少不得一顿寒暄,方立安道明来意后,李宝俊一丝犹豫也无直接让她把自行车推回家。
之前在饭桌上就说好,明天向红梅跟她一起去县城,当天去当天回,耽误的活计,等他们俩回来就给补上。
晚上睡觉前,方立安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分,大人小孩都有,都是些简单的衣服、裤子、凉鞋,质量一般,款式一般,不值什么钱。
但还是那句话,放到农村,就是难得。所以,一大家子都很高兴,这回真的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发自内心的欢迎二叔回家。
第二天,天蒙蒙亮,下地的下地,去县城的去县城。周老太坐在车后座,向红梅扶着她,方立安在前面推车。
也是巧了,路上遇到之前那个开拖拉机的老乡,即便方立安没穿军装,人家也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
为什么?十里八乡哪个后生背有她挺?哪个后生脸有她俊?
老乡见他们带着周老太,一路不易,便真诚相邀,“来,叔载你们去县城,快当。”
一回生二回熟,方立安也不客气,把老太太抱到驾驶座后面的空地,找个东西让她抓好,自己骑自行车载向红梅直奔县城。
有了老乡的拖拉机帮忙,他们比原计划早到了不少。热情淳朴的老乡不仅帮她们把周老太送到医院门口,还说好下午两点过来,到时候他们要是好了,就再帮他们把人带回去。
方立安不禁感叹:好人啊!
时间还不到十点,方立安去挂了号,医院的人不多,医生那里也不是很忙,很快便轮到周老太。
周老太的情况不好不坏,最开始治的草率,那所谓的土方子几乎没什么作用。骨头一直断着,又没消炎,不疼才怪。
医生先给正骨,然后上了夹板,开了药。让外敷内服两星期,到时候如果不疼了,就不用再吃药,再过一个月,夹板就能拆了。
方立安闻言松了口气,要是再严重点,就要打石膏了。大夏天的,打石膏约等于活受罪。
等这边处理好,才十一点出头,她又带向红梅和周老太去医院食堂吃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婆媳两吃的满嘴流油。
吃完饭,方立安把盘子收拾了,让她们在这里坐着等自己,她出去买点东西。厕所就在旁边,要去的话,喊人帮个忙。
她骑自行车去县城的百货商店,打算买点营养品,老人家养病,总得吃点好的。看家里的情况,估计自己平时寄回来的钱都被周老头攒了起来。早该想到的,过惯了穷日子,但凡有点钱都要存着。
方立安的目标很明确,买了一罐麦乳精、一罐奶粉,称了两袋苹果。麦乳精是给周老头补营养的,奶粉是给周老太补钙的,苹果一袋给周老头、周老太,另一袋是给开拖拉机的老乡的谢礼。
等她回到医院食堂,时间才过去半小时多一点。
向红梅看她拎着左一罐右一罐,左一袋又一袋,也不知道这里头有没有自己的份。
方立安见她眼睛都盯上面来了,真担心她用眼神把袋子灼个洞。想了想,拿出两个苹果在衣服上简单擦了擦,给了她和周老太一人一个。
两人并没有接过来就吃,她们都习惯了把好吃的留给儿子和孙子。
方立安就劝道,“吃吧,我买的时候尝过了。”
周老太和向红梅这才小口小口吃起来,等时间离两点只差一刻钟的时候,两人才把手里的苹果吃完。要不是方立安提醒,怕是连苹果核都不打算放过。
两点差十分,方立安把罐头、苹果挂在自行车龙头两边,推着来到医院门口,发现老乡的拖拉机已经停在那里,不知道等了多久。
回程用了差不多的时间,到村口的时候,天还没黑,方立安把其中一袋苹果递给老乡,千恩万谢让对方一定要收下。
老乡说什么也不答应,上次载了这个后生,得了人家两个苹果,就已经很让他不好意思了,不过举手之劳,这次竟然又要给他一袋苹果,他哪有脸拿。
方立安:“叔,您收着,不然下次不搭您的顺风车了。”
老乡真心不想收,但舍不得这么好的小伙子啊,一脑补到小伙子宁愿步行也不愿意搭他的车,心里再多不好意思也只能厚着脸皮收下了,还叮嘱道,“就这一次啊,下次再坐叔的拖拉机,可不许再塞东西,不然叔也不载你了。”
方立安笑笑,跟他告别,推着自行车回家。
回去的路上,向红梅忍不住抱怨道,“不就是搭个车吗,有必要给一袋苹果?三四斤呢吧?二柱,娘发现你也太大手大脚了,过日子咋能这样?”
方立安被她吵得脑仁儿疼,“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要不是姜叔,咱们今天顶晚也不一定能到家。要不是姜叔帮忙带了我奶,我能骑自行车带你?咱们两不得走一天?”
周老太虽然也心疼送出去的苹果,但谁叫那是她乖孙送的呢。乖孙带她去县城治病,还给她买好吃的,她自然要帮着乖孙,“二柱有二柱的道理,你管这么多做什么?缺你一口吃的了?别没事找事。”
二对一,向红梅完败。
十几年没回来,村里变化很大,不光村里,镇上也是。
1983年10月12日,人民公社被取消,向阳公社从此改叫向阳镇,周庄大队改为周庄村。
方立安到路阳县后,本来是打算步行回去的,谁知半路上遇到一个开手扶拖拉机的老乡。
这位老乡乍看见一身绿军装,激动的不得了,热情似火地邀请她上车,说什么也要捎她一程。方立安见实在推辞不过,就爬了上去,一边扯着嗓子跟老乡唠嗑,一边兜风看风景。
老乡爽朗的笑声、拖拉机的“突突”声、田里的蛙叫蝉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一股脑儿的汇入耳蜗,让她不自觉地回想起一九七二年的夏天,她报名参军回来的那个下午。
同样的高温天气,同样的酷暑难耐,不同的是,那时候夏收已经结束,不像现在,地里全是人,大家正抢着收水稻。
十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在乡间土路上颠簸摇晃的方立安,竟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包里掏了两个大苹果送给开拖拉机的老乡后,方立安踏上进村的小道,寻着记忆中的路线摸到家门口。
院门没关,两个六七岁的娃娃正蹲在院子里玩泥巴。(方立安:多少年了,就不能换个项目?)
两个小孩听见门口的动静,看向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瑟缩了一下,然后,其中个子高点的男娃突然放声大喊:“太爷!太奶!有坏人!有坏人来抓我了!”
方立安脚下不停,惊得两只小的逃命般的往屋里飞奔,还没到门口,就遇上从屋里闻声赶来的周老头。两个小屁孩儿“胆战心惊”地躲在周老头身后,对着方立安扮鬼脸,吐舌头。
方立安:手痒……
周老头看到高大挺拔的方立安,有一瞬间的恍惚,眼眶湿润,很快便有浑浊的泪水溢出眼角。
方立安上前搀扶他,“爷,我回来了。”
“哎,回来好,回来好。”周老头用手背揩泪,另一只手紧紧攥着方立安的手不放,“二壮,去地里喊你爷你奶,说你二叔回来了,快去。”
“好嘞!”二壮领命,恋恋不舍地窜了出去,他平时没少听自家二叔的故事。二叔是个军人,二叔是个开飞机的,二叔上过战场,二叔……总之,二叔超厉害的,他将来也要像二叔一样!
二壮虽然人小腿短,但跑起来飞快,一溜烟儿就没了人影。远远的,还没到田里,就一阵放声大喊:“爷,奶,二叔回来啦!爷,奶,开飞机的二叔回来啦!”
隔着一段距离,周大根和向红梅耳朵不好使,听得不真切,还是大壮提醒,两人才知道二壮风风火火说的什么。他们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让大柱几个手下别停,自己回去看看。
土地是农民的碗,庄稼是农民的饭。
农忙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但凡有点眼色的人都不会赶在这时候到人家家里来做客。抢收的时间都不够,哪还有闲工夫招呼客人。
方立安是极有眼色的,她跟着周老头进门,本来打算说上两句就下地帮忙。结果得知周老太前不久摔断了腿,不良于行,只能躺在床上。
关键是正值农忙,大家伙儿没空送她去医院,只能请村里的赤脚医生看看,上点土方子就算了。其实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没有什么要命的大病,谁往医院跑?谁花得起那个钱?
方立安觉得这么着不行,老人家本就免疫力低下,骨头又脆,不去医院找医生系统诊断,且不说能不能好,就算好了,腿脚也未必能恢复原样。
所以,在方立安看来,先不管地里的活计,带周老太去看病才是最要紧的。
周老头和周老太闻言,感动的不行,又是一阵抹泪。
这两天,周老太腿脚不便,都是周老头伺候的吃喝拉撒,谁叫碰上了农忙,家里有一个算一个,忙的不可开交。
最近,除了伺候老婆子,周老头还得帮着做饭,午饭、晚饭。其实这都没什么,问题是老婆子天天疼的哼哼,他在边上听着,心里能好受吗?
七十开外的人了,还有几个年头好活,周老太这么一遭下来,周老头难免有些物伤其类。
周大根和向红梅就是这时候回来的,两人因为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裸露在外的皮肤晒得通红,汗涔涔油亮亮的。
方立安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明天问大队长家借个驴车,送她奶去县医院看腿。
向红梅:“大队长家的驴早老死了。”
周大根:“现在不叫大队长,改叫村长、村支书了。”
方立安:这是重点吗?
“没有驴车就借自行车,一样的。”说着,从背包的边侧口袋拿出一套洗得发黄的t恤长裤,“我把衣服换了跟你们下地。”
两分钟后,“友军”到达“战场”。
方立安跟众多叔伯婶娘打了招呼后,便开始埋身于稻田,头顶草帽,脖子上挂一条毛巾,十分地道的农民打扮。即便多年不曾下地干活,抄起家伙来还是一样的熟练利索。
周庄村早就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家家户户各种各的,老周家也不例外。因为家里多了一个壮劳力,今天的抢收进度明显快了许多。
趁着天亮把稻谷运去打谷场,回到家时,周老头已经把饭做好了。
方立安打了盆井水,囫囵擦了擦身子,重新找了件t恤穿上,才来到堂屋吃饭。
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子在灶房,这是农村的习俗。桌上没人动筷子,都在等她。
“快吃快吃,饿坏了吧,家里只有年根剩下的一点腊肉,我全炒了。”周老头这话明显是对方立安说的。
方立安一边答应一边嚷嚷道,“哎,都吃,大家都吃啊。”干了一下午的活,她确实又累又饿,“娘和大嫂也过来吃吧,忙了一天。”
向红梅端着碗从灶房出来,也不坐下,只道,“你吃你的,别管我们,你大嫂还要看两个小的。”
方立安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她们的想法,客气完了,也不再劝,自顾自地吃起来。
周老头还专门拿了一瓶招待她,“来,大根、大柱、二柱,陪老头子喝几杯。”
方立安也不推辞,祖孙三代就着花生米喝开了。
酒足饭饱,除了乘凉,也没别的事,方立安口袋里踹了两包烟,跟在大柱身后去了李水根家。
如今,李水根早已退居幕后,村长换成了他的大儿子李宝俊。李宝俊为人处世很像李水根,公允可靠,听说当年的选举是村民们一致通过的。
多年未见,少不得一顿寒暄,方立安道明来意后,李宝俊一丝犹豫也无直接让她把自行车推回家。
之前在饭桌上就说好,明天向红梅跟她一起去县城,当天去当天回,耽误的活计,等他们俩回来就给补上。
晚上睡觉前,方立安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分,大人小孩都有,都是些简单的衣服、裤子、凉鞋,质量一般,款式一般,不值什么钱。
但还是那句话,放到农村,就是难得。所以,一大家子都很高兴,这回真的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发自内心的欢迎二叔回家。
第二天,天蒙蒙亮,下地的下地,去县城的去县城。周老太坐在车后座,向红梅扶着她,方立安在前面推车。
也是巧了,路上遇到之前那个开拖拉机的老乡,即便方立安没穿军装,人家也一眼就把她认了出来。
为什么?十里八乡哪个后生背有她挺?哪个后生脸有她俊?
老乡见他们带着周老太,一路不易,便真诚相邀,“来,叔载你们去县城,快当。”
一回生二回熟,方立安也不客气,把老太太抱到驾驶座后面的空地,找个东西让她抓好,自己骑自行车载向红梅直奔县城。
有了老乡的拖拉机帮忙,他们比原计划早到了不少。热情淳朴的老乡不仅帮她们把周老太送到医院门口,还说好下午两点过来,到时候他们要是好了,就再帮他们把人带回去。
方立安不禁感叹:好人啊!
时间还不到十点,方立安去挂了号,医院的人不多,医生那里也不是很忙,很快便轮到周老太。
周老太的情况不好不坏,最开始治的草率,那所谓的土方子几乎没什么作用。骨头一直断着,又没消炎,不疼才怪。
医生先给正骨,然后上了夹板,开了药。让外敷内服两星期,到时候如果不疼了,就不用再吃药,再过一个月,夹板就能拆了。
方立安闻言松了口气,要是再严重点,就要打石膏了。大夏天的,打石膏约等于活受罪。
等这边处理好,才十一点出头,她又带向红梅和周老太去医院食堂吃饭。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婆媳两吃的满嘴流油。
吃完饭,方立安把盘子收拾了,让她们在这里坐着等自己,她出去买点东西。厕所就在旁边,要去的话,喊人帮个忙。
她骑自行车去县城的百货商店,打算买点营养品,老人家养病,总得吃点好的。看家里的情况,估计自己平时寄回来的钱都被周老头攒了起来。早该想到的,过惯了穷日子,但凡有点钱都要存着。
方立安的目标很明确,买了一罐麦乳精、一罐奶粉,称了两袋苹果。麦乳精是给周老头补营养的,奶粉是给周老太补钙的,苹果一袋给周老头、周老太,另一袋是给开拖拉机的老乡的谢礼。
等她回到医院食堂,时间才过去半小时多一点。
向红梅看她拎着左一罐右一罐,左一袋又一袋,也不知道这里头有没有自己的份。
方立安见她眼睛都盯上面来了,真担心她用眼神把袋子灼个洞。想了想,拿出两个苹果在衣服上简单擦了擦,给了她和周老太一人一个。
两人并没有接过来就吃,她们都习惯了把好吃的留给儿子和孙子。
方立安就劝道,“吃吧,我买的时候尝过了。”
周老太和向红梅这才小口小口吃起来,等时间离两点只差一刻钟的时候,两人才把手里的苹果吃完。要不是方立安提醒,怕是连苹果核都不打算放过。
两点差十分,方立安把罐头、苹果挂在自行车龙头两边,推着来到医院门口,发现老乡的拖拉机已经停在那里,不知道等了多久。
回程用了差不多的时间,到村口的时候,天还没黑,方立安把其中一袋苹果递给老乡,千恩万谢让对方一定要收下。
老乡说什么也不答应,上次载了这个后生,得了人家两个苹果,就已经很让他不好意思了,不过举手之劳,这次竟然又要给他一袋苹果,他哪有脸拿。
方立安:“叔,您收着,不然下次不搭您的顺风车了。”
老乡真心不想收,但舍不得这么好的小伙子啊,一脑补到小伙子宁愿步行也不愿意搭他的车,心里再多不好意思也只能厚着脸皮收下了,还叮嘱道,“就这一次啊,下次再坐叔的拖拉机,可不许再塞东西,不然叔也不载你了。”
方立安笑笑,跟他告别,推着自行车回家。
回去的路上,向红梅忍不住抱怨道,“不就是搭个车吗,有必要给一袋苹果?三四斤呢吧?二柱,娘发现你也太大手大脚了,过日子咋能这样?”
方立安被她吵得脑仁儿疼,“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要不是姜叔,咱们今天顶晚也不一定能到家。要不是姜叔帮忙带了我奶,我能骑自行车带你?咱们两不得走一天?”
周老太虽然也心疼送出去的苹果,但谁叫那是她乖孙送的呢。乖孙带她去县城治病,还给她买好吃的,她自然要帮着乖孙,“二柱有二柱的道理,你管这么多做什么?缺你一口吃的了?别没事找事。”
二对一,向红梅完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