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坑
早晨,一场春雨过后,柔和的日光越过低垂的檐角,洒在长廊。
高纬、高熲这一对君臣便手持吊杆立在栏杆前,栏杆之下,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锦鲤在水底游动,为清冷的宫殿平添了几分生意。
宫里的鱼儿都是不许人钓的,根本不怕人,不多时高纬就钓了满满一桶,而高熲因为从来没有参与过此类活动,显得很是笨拙。
你小子还有今天?
皇帝目露得意之色,面上却端着胜利者的架子,摸了摸颌下刚蓄不久的短髯,道:
“右相这回无话可说了吧?哼,前年朕邀你去打猎,你一头没打来,回来跟朕说麋鹿育子,不忍下手;又请你去射雁,你说雁乃吉禽,当成全其归家之意,今日咱们比钓鱼,钓了半天,朕已经收获颇丰了,你却如何还是两手空空呢?”
高熲耳朵微红,便干脆搁下杆子道:
“今天手感不好,改日臣再与陛下一较高下…今日本应休沐,陛下既召臣见面,不会是为了钓鱼吧?”
“不是。”
皇帝也收起钓竿,脸上又显出了严肃的神态,可谓翻脸比翻书还快:
“你履任右相时日不短,于朝政屡有补救之策,可谓劳苦功高,这些朕都看在眼里。按照朕的设想,朝廷的百年大策会在你的手里完成,可这些时日我观察下来,你遇到的阻力也不少…”
“臣愧对陛下…”
高熲以为皇帝兴师问罪来了,难免心中忐忑,第一时间起身回话,被高纬一个动作安抚住。
高纬抬手示意他坐下,又道:
“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朝之政自神武帝奠基开国以来,一直都处于水火交攻的姿态,各种人,背后又站着各种势力,中间牵扯到的东西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你很难办,朕其实心里很清楚。”
“这些日子,很多人跟朕弹劾你,但朕很清楚,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大齐江山长远考虑,不能不做的,你推行得很坚决,并没有因为一些人反对就畏首畏尾,朕很高兴,这代表朕当初力排众议选你做了宰相是值得的、更是正确的。”
他定定的望着高熲,斟酌地说道:
“之所以见效缓慢,朕想来想去,觉得不是你的问题,是因为朕还有在这件事对你扯明旗鼓地支持,让他们抱了一些不该有的希望。”
高熲的表情一顿,继而大喜。
皇帝终于表明了立场,不再让高熲怀疑自己随时会沦为被牺牲的棋子。而且,比起被随手牺牲,他更怕的是皇帝在多方压力之下做出妥协,让他到头来做的是一场无用功,连牺牲都牺牲得毫无意义!
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结果。
皇帝表明了态度,高熲心里自然也就有谱了,只是他也很好奇,皇帝对他的支持会到哪一步。
高纬撇过头,又道:“六天前,徐州民变那篇折子的首尾你看仔细了?”
高熲道:“臣已知晓,这是一桩积年老账引起的案件。”
“武平三年以来,朝廷动作不断,吞襄阳、据江陵,会盟突厥,更兴师灭周,并与陈国交战,山东、两淮物阜民丰,所征米粮一向倍于各地,积年累月下来,已让许多百姓负担不起,直春夏之交,连播种的粮种都凑不整齐,而粮价却日渐激增,一石粮已经到了七八百钱,实在到了难以负担的地步。”
活不下去,不得不反。
高纬点点头,神色平静道:
“而当地官府居然一问三不知,也从没有过开仓赈济的举措,徐州刺史郑伦上疏对朕说明情况,你自己看看。”
小黄门连忙手捧一本奏章上前,恭敬递给他。
高熲翻开一看,面色却是阴晴不定。
奏报上,郑伦先是详细汇报了此次民变的前因后果,言明民乱的规模不会多于五百,以及他后续推出的补救措施。在结尾处,还一面痛斥徐州官吏欺上瞒下,一面自我撇清。
并说道:
“臣治徐州不到两载,地方事务,臣不能详细周知,但各州县仓储大半多非实贮已是事实,似此情形,不胜枚举。陛下授臣安民之责,但地方势力盘庚错节,多有掣肘,往往政令不能上通下达,臣之过失。今时势至此,再不据实陈明,即是背负天恩,丧尽良心之至。”
接下来无非就是‘惶恐’、‘请罪’、‘以谢天恩’那一套东西。
看,这便是老官僚的自我修养。
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圆融自洽,诚可谓达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也让皇帝感受到其忠诚谋国、不得不尔的苦衷。
但高熲是越看越生气。
郑伦此人他还是清楚的,毕竟身为宰相,考核官员是每年必做的工作,郑伦此人本事并不怎么样,连年业绩考核也只是勉强挂在中游,若不是背靠荥阳郑氏早就被刷下,焉能谋得徐州刺史这样的肥差?而且此人貌似忠直豪爽,实际心机颇密,素为高熲所厌。
于是高熲很干脆就下了结论:“治徐州两年,竟对治内情状一概不知,此人若不是在有意装傻充愣、推诿过错,便是饭桶一个!”
“这就生气了?不急,后面还有的你气。”
高纬哼了一声,小黄门又将一本奏章递给高熲,高熲看封面,这竟是晋州道行台张延隽的密奏!张延隽在密奏中言道:
“臣奉圣命从长安返晋州道,又转至洛阳,一路见闻,各地刺史、官吏名声不佳,吏治废弛,经行之处,商民蹙额兴叹,仓储空虚,不足账面四成…”
没等高熲看完,高纬便冷冷道:
“如果不是朕派张延隽去查,朕恐怕现在都还不知道朕的仓储已经被那些硕鼠给搬空了!”
“朕这些年忙于征战,对朝内朝外一向奉行宽仁,结果呢,他们就是这么对待朕对他们的信任?”
一下给高熲干沉默了,他默然无语,终于意识到事情大条了。
张延隽一向低调,但能力不俗,北齐征讨突厥、北周一小半钱粮军资的征集调用都是通过他的手才能筹备得起来,是一个十分老辣能干的臣子,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知地方钱粮之运作,他出手搜集这些东西,绝不会是无心之举,必然是陛下早有授意!
那么,陛下接下来要掀起的这场风波就绝不会小!
高熲现在也是满脑门子官司。
形势已经很明朗。
也终于明白当年祖珽受过的苦楚。
陛下用祖瞎子来削弱鲜卑权贵,现在又要用他来打压世家豪族,虽然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他从没想过用激进的手段打压敌人。
可陛下显然不这么想,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高卿,朕想彻查到底,你觉得怎么样?”
临走前,皇帝还很缺德地问了他一句。
“正该如此。”
高熲嘴角扯动了一下,想笑一笑却笑不出来。
可想而知,这场大案掀起过后,他便真的成为了天下各豪族的公敌,不搞得满手血腥是难以收手了!
高纬、高熲这一对君臣便手持吊杆立在栏杆前,栏杆之下,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锦鲤在水底游动,为清冷的宫殿平添了几分生意。
宫里的鱼儿都是不许人钓的,根本不怕人,不多时高纬就钓了满满一桶,而高熲因为从来没有参与过此类活动,显得很是笨拙。
你小子还有今天?
皇帝目露得意之色,面上却端着胜利者的架子,摸了摸颌下刚蓄不久的短髯,道:
“右相这回无话可说了吧?哼,前年朕邀你去打猎,你一头没打来,回来跟朕说麋鹿育子,不忍下手;又请你去射雁,你说雁乃吉禽,当成全其归家之意,今日咱们比钓鱼,钓了半天,朕已经收获颇丰了,你却如何还是两手空空呢?”
高熲耳朵微红,便干脆搁下杆子道:
“今天手感不好,改日臣再与陛下一较高下…今日本应休沐,陛下既召臣见面,不会是为了钓鱼吧?”
“不是。”
皇帝也收起钓竿,脸上又显出了严肃的神态,可谓翻脸比翻书还快:
“你履任右相时日不短,于朝政屡有补救之策,可谓劳苦功高,这些朕都看在眼里。按照朕的设想,朝廷的百年大策会在你的手里完成,可这些时日我观察下来,你遇到的阻力也不少…”
“臣愧对陛下…”
高熲以为皇帝兴师问罪来了,难免心中忐忑,第一时间起身回话,被高纬一个动作安抚住。
高纬抬手示意他坐下,又道:
“朕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朝之政自神武帝奠基开国以来,一直都处于水火交攻的姿态,各种人,背后又站着各种势力,中间牵扯到的东西几乎涵盖了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你很难办,朕其实心里很清楚。”
“这些日子,很多人跟朕弹劾你,但朕很清楚,你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大齐江山长远考虑,不能不做的,你推行得很坚决,并没有因为一些人反对就畏首畏尾,朕很高兴,这代表朕当初力排众议选你做了宰相是值得的、更是正确的。”
他定定的望着高熲,斟酌地说道:
“之所以见效缓慢,朕想来想去,觉得不是你的问题,是因为朕还有在这件事对你扯明旗鼓地支持,让他们抱了一些不该有的希望。”
高熲的表情一顿,继而大喜。
皇帝终于表明了立场,不再让高熲怀疑自己随时会沦为被牺牲的棋子。而且,比起被随手牺牲,他更怕的是皇帝在多方压力之下做出妥协,让他到头来做的是一场无用功,连牺牲都牺牲得毫无意义!
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结果。
皇帝表明了态度,高熲心里自然也就有谱了,只是他也很好奇,皇帝对他的支持会到哪一步。
高纬撇过头,又道:“六天前,徐州民变那篇折子的首尾你看仔细了?”
高熲道:“臣已知晓,这是一桩积年老账引起的案件。”
“武平三年以来,朝廷动作不断,吞襄阳、据江陵,会盟突厥,更兴师灭周,并与陈国交战,山东、两淮物阜民丰,所征米粮一向倍于各地,积年累月下来,已让许多百姓负担不起,直春夏之交,连播种的粮种都凑不整齐,而粮价却日渐激增,一石粮已经到了七八百钱,实在到了难以负担的地步。”
活不下去,不得不反。
高纬点点头,神色平静道:
“而当地官府居然一问三不知,也从没有过开仓赈济的举措,徐州刺史郑伦上疏对朕说明情况,你自己看看。”
小黄门连忙手捧一本奏章上前,恭敬递给他。
高熲翻开一看,面色却是阴晴不定。
奏报上,郑伦先是详细汇报了此次民变的前因后果,言明民乱的规模不会多于五百,以及他后续推出的补救措施。在结尾处,还一面痛斥徐州官吏欺上瞒下,一面自我撇清。
并说道:
“臣治徐州不到两载,地方事务,臣不能详细周知,但各州县仓储大半多非实贮已是事实,似此情形,不胜枚举。陛下授臣安民之责,但地方势力盘庚错节,多有掣肘,往往政令不能上通下达,臣之过失。今时势至此,再不据实陈明,即是背负天恩,丧尽良心之至。”
接下来无非就是‘惶恐’、‘请罪’、‘以谢天恩’那一套东西。
看,这便是老官僚的自我修养。
一番话说的入情入理,圆融自洽,诚可谓达到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也让皇帝感受到其忠诚谋国、不得不尔的苦衷。
但高熲是越看越生气。
郑伦此人他还是清楚的,毕竟身为宰相,考核官员是每年必做的工作,郑伦此人本事并不怎么样,连年业绩考核也只是勉强挂在中游,若不是背靠荥阳郑氏早就被刷下,焉能谋得徐州刺史这样的肥差?而且此人貌似忠直豪爽,实际心机颇密,素为高熲所厌。
于是高熲很干脆就下了结论:“治徐州两年,竟对治内情状一概不知,此人若不是在有意装傻充愣、推诿过错,便是饭桶一个!”
“这就生气了?不急,后面还有的你气。”
高纬哼了一声,小黄门又将一本奏章递给高熲,高熲看封面,这竟是晋州道行台张延隽的密奏!张延隽在密奏中言道:
“臣奉圣命从长安返晋州道,又转至洛阳,一路见闻,各地刺史、官吏名声不佳,吏治废弛,经行之处,商民蹙额兴叹,仓储空虚,不足账面四成…”
没等高熲看完,高纬便冷冷道:
“如果不是朕派张延隽去查,朕恐怕现在都还不知道朕的仓储已经被那些硕鼠给搬空了!”
“朕这些年忙于征战,对朝内朝外一向奉行宽仁,结果呢,他们就是这么对待朕对他们的信任?”
一下给高熲干沉默了,他默然无语,终于意识到事情大条了。
张延隽一向低调,但能力不俗,北齐征讨突厥、北周一小半钱粮军资的征集调用都是通过他的手才能筹备得起来,是一个十分老辣能干的臣子,有丰富的经验,而且深知地方钱粮之运作,他出手搜集这些东西,绝不会是无心之举,必然是陛下早有授意!
那么,陛下接下来要掀起的这场风波就绝不会小!
高熲现在也是满脑门子官司。
形势已经很明朗。
也终于明白当年祖珽受过的苦楚。
陛下用祖瞎子来削弱鲜卑权贵,现在又要用他来打压世家豪族,虽然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他从没想过用激进的手段打压敌人。
可陛下显然不这么想,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高卿,朕想彻查到底,你觉得怎么样?”
临走前,皇帝还很缺德地问了他一句。
“正该如此。”
高熲嘴角扯动了一下,想笑一笑却笑不出来。
可想而知,这场大案掀起过后,他便真的成为了天下各豪族的公敌,不搞得满手血腥是难以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