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_纨绔世子爷
奇鹫小说 > 纨绔世子爷 >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字体:      护眼 关灯

八百六十二、缓兵之计

  彰武元年是平和的一年,至少对于周边国家来说如此。

  连年内外用兵的景国今年格外安静,没有任何动作。

  十月初,惠州城内充满烟火气息,金景之战才过去一年多,但景国种种措施使得百姓生产生活很快恢复。

  比起惠州以北的战乱,惠州及其以南显然如另一个世界。

  杨洪昭早在九月便接收赵光华率领的岭捷军左厢,以及四千支枪,众多子弹和好药。

  零四式新枪已经是一体装子弹,弹药一体。

  但两千条遂发枪还是枪弹分离的老式填装,这些枪是要卖给金国人的。

  殿下给他写了好几封亲笔信,信中只交代国家大略,对于具体行动、如何作为,完全没有半点指示,全让他自行决定。

  书信中说了大体的方略,首先,若能在不伤及自身情况下保金国则保,不能则作罢,售卖他们遂发枪让他们自保,同时把上京国库搬空,以免万一落入蒙古之手。

  如果首要不能达,退而求其次,金国完颜家安危不必作为首要考虑,女真大族中,只考虑保护蒲察家,蒲察家世代经营辽阳府,汉化最好,蒲察家女儿和众多人质在京城好操控。

  蒲察家要保全,力求中上,如若不能最低底线则是上京及惠州以北的金国土地可以沦陷,但要保证蒙古人不越过惠州一线。

  并直言告诉他,往后几年,朝廷重心在西不在东,他在东面要独担大任,无论用什么办法都稳住东面局势。

  至于具体如何布置,用什么方式,全部由他自己决定,同时还令赵光华传诏,加他为辽东、辽西两路北面招讨使,全权调度两路兵马。

  这样的信任和重用,让杨洪昭既感动又有些惶恐,生怕自己难担此大任。

  安置好赵光华大军之后,杨洪昭已经定下计策,开始练兵。

  一面派人不断探查北方情况。

  杨洪昭在找一个时机!

  等到十月初,他下令让辽阳防御使固立川带兵西进,主持中兴府事宜,随后让辰州权知州事谢临江到中兴府任事,主理两路之事。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随着北方越来越冷,蒙古大汗铁木真以及北归,只留下木华黎和四五万大军继续围城,劫掠周边。

  杨洪昭知道机会来了。

  如果蒙古主力和铁木真尽在,他还有所忌惮。

  其一因为蒙古人人多,此时景国在辽东的兵团即便加上赵光华带来的岭捷军左厢,总共也只有三万多人,与蒙古的十万大军相比太少。

  其二则是这样的大事,事关两国是否开战,只有蒙古大汗能决断。

  若铁木真还在上京他便给压力,把铁木真逼急了当场决断断翻脸也有可能。

  可若铁木真主力回草原,只留一个大将容错率就会高很多。

  无论他杨洪昭如何给压力,蒙古大将木华黎面对要不要和景国翻脸这样天大的事肯定不敢独断,必会请示铁木真,这其中路途遥远,来回时间长,可操作空间就大了。

  所以现在铁木真走了,蒙古主力尽去大半,正是施压迫使蒙古妥协的大好机会,杨洪昭要抓住此时机。

  十月初,杨洪昭开始集结军队。

  从辽东、辽西两地调度军队,除去在东面辽阳防守完颜宗弼、完颜盈歌的部队,所有主力已集中到惠州前线。

  十月初六,杨洪昭集结新军四个营,用两千条新步枪按新军训练的四个营,命名为雷火军。

  杨洪昭身为新加的辽东、辽西北面招讨使,有权力组建新军。

  于是,到十月十二,惠州城外,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大军军容整齐,列阵阴水北岸。

  前方新军四个营,两个炮兵营地,两个步兵营地。右侧则是新组建的雷火军四个营,按照新军训练方式,用皇太孙送来的步枪,加紧训练六个月训练出来的军队,大多数是辽东一带百姓中招募。

  后方是岭捷军左厢二十个营,共计一万人,十营主力骑兵,辅兵十营。

  最后则是从各州县抽调厢兵精锐步兵十个营。

  大军总四十八营,两万四千人,是此时辽东、辽西两路能调集的精兵已经基本全调过来了。

  杨洪昭亲自披挂,率领大军。

  城外,他对刚从东面赶来的固立川和谢临江道:“老夫此去,中兴府及惠州就全靠两位了。”

  沧桑许多的谢临江连忙拱手:“大人尽管放心,下官定不辱使命。”

  杨洪昭看着两位年轻后辈交代:“我等共为皇上、皇太孙谋天下事,当勠力同心,不怀私怨,老夫与固将军还算同为战友,打过一些仗,但对谢大人知之甚少。

  不过若皇太孙如此信任大人,老夫也便信,希望两位能守好惠州,中兴府。”

  杨洪昭心里却是有担心,两人一文一武,按以往的经验,怕他们互相猜忌掣肘,所以才会警告。

  在两人连连保证之后,他才率领大军出惠州北河谷北上。

  此次北上军容严整,同时将战斗力最强的新军四个营布置在前,中间是岭捷军骑兵精锐,最后是厢军步兵和雷火军四个营。

  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应该和辽军差不多,轻骑齐射袭扰,散而复聚,进击则退,退则追击。

  而且辽人尚有众多步兵,而根据情报,蒙古大军几乎人人有马,这样一来可能会比辽军更难缠。

  但对付这样的战法,新军是有丰富经验的,马再快,快不过子弹,弓再远,远不过火枪。

  所以“品”字阵的火枪兵能克制这种战法,加上敌人有马,不像步兵缓慢,随时可能袭击大军首尾,所以杨洪昭将八营步枪兵分开,分别放在大军首尾,防范蒙军。

  将最精锐的骑兵放在中间,能及时抵御蒙军突袭,而且支援两头。

  虽说此次北上不是为与蒙古人打仗,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十月十五,四十八营大军渡过辽河,顺河谷北上,到达上京城东南三四十里外的敖包地区,在河边的草地上扎营,不在北上。

  此时,大军周边已经有许多蒙军留下的痕迹,路边的尸体,大路边村落被烧后的残垣断壁,蒙古人在大道小道上的小队斥候。

  蒙军显然知道景国大军的到来。

  不过杨洪昭没有干别的,而是下令三军开始演训。

  只要是新军炮兵对着河谷对岸山谷开火,巨响回荡河谷之间,数里外山崩石裂,轰得河谷一侧土崩瓦解。

  而此地距离上京只有三十多里,这么大的动静蒙古人肯定知道,他们在周边还有许多斥候。

  这样的火力展示持续几天之后,到十月十八,杨洪昭率领大军顺着上京东南河谷西侧草原北上,路上没有丝毫阻碍。

  一直到上京城东南十五里,蒙古人按捺不住了,主将木华黎派出使者,询问他们的来意,之前不是答应不插手,任由他们报仇,明年牛羊就会送上,为何突然反悔。

  杨洪昭回答来接人,上京城中有景国使官,如今被蒙古国围困,他奉命来接人。

  上京城中蒲察翼似乎当今皇太孙的岳父,他奉命来接人。

  这让蒙古人哑口无言,又惧怕景国大军,特别是见识过景军炮兵连山崖都能拆的恐怖实力之后。

  于是迫不得已,蒙军围城主力木华黎请在带了两百亲兵,来与杨洪昭交涉。

  双方语言不通,交涉十分困难,要经过中间人翻译。

  木华黎表示他会亲自把杨洪昭要求的人送出来。

  杨洪昭寸步不让,表示不放心蒙古人,城破时蒙军入城必会大开杀戒,到时兵荒马乱怎么能保证景国官员和皇太孙岳父安全。

  景国大军必须到城下接人,要求围城蒙古军让出道路,而且因为景国在上京驻派官员众多,现在冬天也快到,天寒地冻,希望蒙军暂时撤兵回草原,给他们两个月的时间撤走相关人员,等来年开春再来打。

  是个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不要脸的缓兵之计,上京已经被围困那么久,物资补给困难,城里就差人吃人了,人困马乏,岌岌可危,破城在即。

  这时候撤兵让他们修整两个月,哪之前努力岂不是白费了!母木华黎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杨洪昭却咬死不让步,“金人本官不管,我景国官员命大于天,皇太孙的岳父也是万金之躯,蒲察家的女儿刚给皇太孙生了儿子,将来就是我景国皇子。

  无论如何,本官必须保证他们安全。

  本官身后的大军击败过辽军十几万,金军五十万,若贵国不同意,本官自会率他们亲自去上京要人。”

  翻译的人翻译之后,木华黎脸色很不好看,脸上涨得通红,但景军确实灭了辽国,打残金国,加之前几天景军用大炮轰塌山崖,轰鸣彻夜响彻山谷的事还在军中广为流传,他只能忍下去。

  最终气哼哼的带人返回。

  杨洪昭也撂下一个期限,“二十日之内要求答复。”

  其实这个二十日也是个缓兵之计,给个充分时间,好让他千里迢迢去草原请示他们大汗,到时来回之后,年底都快到了,今年就这么拖过去了。

  杨洪昭挑此时北上也是因为铁木真不再,若铁木真还在前线,是打是忍,当场就能做出决断。

  到时若铁木真不忍,决心和他拼个你死我活,那数倍于己的骑兵在草原决战,胜负还未可知。

  现在铁木真不在,木华黎不敢做这种大事的决断,只能忍,时间便拖过去了.......

  只要拖着有机会,他把两千条遂发枪送入城中,到时就让金人自己应对去吧。

  他次来两件事,接人是真的,景国官员和皇太孙岳父,其次就是要用两千条遂发枪搬空金国上京府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