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三、哪来的人?
不过关于出任首官殿前指挥使还是侍卫亲军步军指挥使还是有争议的,因为狄至太年轻,今年不过二十多岁,而且升的也太快。
以德公、康亲王为首的激进派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还引经据典,当初霍去病十六七岁出征,二十岁官居大将军大司马云云,还能昭示君恩,之类的。
而稳健派则以何昭,鲁节为首,觉得就算要嘉奖,也可以让狄至慢慢来,先加到武烈、神武军指挥使,等事务熟悉,再慢慢升任三衙首官,毕竟一下直接从新军副指挥使,直上殿前指挥使不好。
两边人各有道理,说得不可开交,皇上却只是高兴的看着,毕竟这是大喜事,他们再吵都是好事。
关于狄至、严申的奖赏自然没什么,刘季不能上明面,他毕竟还有个反贼的身份。
最难的是关于魏雨白奖赏,因为向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女子为官为将,景国历史上根本没出现过,但魏雨白的功劳也很大。
先是蔚州、安定之战,魏雨白都是先锋主力,最后决战中她的迂回绕后也奠定大胜的局势,俘虏四千与人,还俘获辽国南院大王,辽兴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韩德让死后加的)耶律大石以及众多辽国高层将领。
这下争议更大了,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女子不能加官。有人说不加寒将士们的心,有人说这会为景国开不好的头,有人说用功不赏才是开最坏的头......
总之双方争吵不下,僵持不休,这下是连皇上也真犹豫了。
李星洲看一群老头在那吵闹得面红耳赤,也觉得有趣,就看着他们吵架。
其实北方才胜,他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别人都好说,可魏雨白是女人,之前起芳就有过有功却无法得到应有赏赐的事。
那是因为起芳比不了魏雨白,魏雨白他爹是关北节度使,帝国边疆稳固全看他,而且这次魏雨白立下的功劳也太大,光是俘虏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大石这点,就让她人尽皆知,名扬天下。
李星洲自然希望魏雨白得到公正的对待,其实在汉朝时,女人干政并没有那么大的忌讳,虽然汉朝出过好几个平民皇后,但女人向来权力很大,虽然做不到与男人平起平坐,至少可以说非常有分量。
结果唐朝出了个武则天撺唐,这下可把人们弄出心理阴影来了,从此之后就竭力提防女性地位过高,连带的连李治也被黑了一把,史书也好,民间传说也好,都时刻众恶归之,教育人们不要像李治那样。
可实际上李世民打下的江山,在李治期间发展到极致,李治在位时是唐朝疆域最广阔,对外强硬,对完战争不打则已,一打就要灭国,向东打到里海,向西打到西伯利亚,向东攻灭百济和高句丽,实际控制领土可能到达一千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注1),就是自身疆域也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真正的万国来朝的唐朝巅峰时代。
武则天因为是唯一的女性皇帝而被后世大大神话,但其实和李治比起来是差很多的,因为到武则天后,国力已经开始逐步衰退,对外也无法保持李治那样的恩威并施,万国来朝。
好在这个时空没有武则天,所以大家对女性夺权的防备没那么重,这让魏雨白有了机会。
当天说了一天,吵了一天,大家吵归吵,都很高兴,因为再吵也是喜事,随后皇上还让众大臣在宫中用膳。
他们高兴了,李星洲的事没有说成,回家后,诗语告诉他已经跟起芳说好了,将后山的新军调到前方来驻防。
可这样大张旗鼓,引人耳目,他们只是猜测,可没有真的证据能证明杨洪昭要反。
李星洲想了想,就以后山工厂太过,地方狭小,影响新军操练,干脆贴个告示出去,让府中的人都看见,既然藏不住,那就大张旗鼓。
随后又告诉起芳,不要隐秘,也不要躲躲藏藏,每天早起,就在王府门前宽敞大街上操练,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事,越大方自然越好。
到第二天,距离中秋只有一天,起芳带新军大张旗鼓驻扎到王府正门外,自然引来众人好奇,不只是王府里的人还有来做工的工人,就连街坊邻居都来围观。
围观就围观,起芳按照李星洲的吩咐,不怯场,不别扭,大大方方的继续操练,搞得他们好像真的是为方便操练才驻扎到前院来的。
明天就是中秋了,李星洲心里还是有那不安的感觉........
“将军,我刚去城外回来。”杨府,杨洪昭正端着个铁盆,在给家里杂草丛生的花坛浇水,忠实的老仆就回来了。
他说去城外,没具体说什么,但两人都懂。
“情况怎么样?”
“好着呢,都准备好了。”老人道,“明天都是敢死的人。”
杨洪昭点点头,然后问:“昨天的话你也听了,你说晋王会不会怀疑我,总觉得话里有话啊......”
老人听了摇摇头:“不知道,不过事情到这一步,将军,我们没法退了,要是退了太子就能弄死我们。”
杨洪昭点头,表示赞同:“太子有多少人。”
“一开始他说有两百多号人,后来又说还有死士,能有四五百人。”
“他哪里那么多人?”杨洪昭皱眉。
“不知道,宫里肯定容不下那么多人。”
杨洪昭皱起眉头:“不行,本来我想的是杀进宫去,反正一死,最后把太子也拖进来,当初要不是他,我也不会落到如今地步。
一个东宫能有多少人,到时候进去一起杀了就是,可现在他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人来?”
老人摇头,随即小声道:“将军,如果我们除不掉太子,那太子.......肯定会冲着晋王去,晋王.......”
杨洪昭自己也说不出话了,晋王对他的关照和礼遇,大家都看在眼里。
而且他和众多老兵最初想法就是想豁出去报仇,太子、言官、皇帝都是他们的目标!
没人准备活着出宫,还有另外一层,那就是他们都觉得皇帝死了也好,少年英雄,威震四方,体恤士兵的晋王会是个好皇帝......
等太子一死,言官授首,皇帝驾崩,他们大仇得报,可以安心去死,收拾局面的自然是晋王,可现在太子突然多出那么些人来,杨洪昭一下有些乱了套。
如果太子趁乱带着这些人直接杀向晋王府呢?那该如何是好,而且太子是很可能这么行事的,不说对晋王恨意,就是晋王一死,太子也能稳坐江山这点,他都会这么干.......
杨洪昭丢下水盆,紧捂额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以德公、康亲王为首的激进派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还引经据典,当初霍去病十六七岁出征,二十岁官居大将军大司马云云,还能昭示君恩,之类的。
而稳健派则以何昭,鲁节为首,觉得就算要嘉奖,也可以让狄至慢慢来,先加到武烈、神武军指挥使,等事务熟悉,再慢慢升任三衙首官,毕竟一下直接从新军副指挥使,直上殿前指挥使不好。
两边人各有道理,说得不可开交,皇上却只是高兴的看着,毕竟这是大喜事,他们再吵都是好事。
关于狄至、严申的奖赏自然没什么,刘季不能上明面,他毕竟还有个反贼的身份。
最难的是关于魏雨白奖赏,因为向来没有这样的先例,女子为官为将,景国历史上根本没出现过,但魏雨白的功劳也很大。
先是蔚州、安定之战,魏雨白都是先锋主力,最后决战中她的迂回绕后也奠定大胜的局势,俘虏四千与人,还俘获辽国南院大王,辽兴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韩德让死后加的)耶律大石以及众多辽国高层将领。
这下争议更大了,有人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女子不能加官。有人说不加寒将士们的心,有人说这会为景国开不好的头,有人说用功不赏才是开最坏的头......
总之双方争吵不下,僵持不休,这下是连皇上也真犹豫了。
李星洲看一群老头在那吵闹得面红耳赤,也觉得有趣,就看着他们吵架。
其实北方才胜,他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别人都好说,可魏雨白是女人,之前起芳就有过有功却无法得到应有赏赐的事。
那是因为起芳比不了魏雨白,魏雨白他爹是关北节度使,帝国边疆稳固全看他,而且这次魏雨白立下的功劳也太大,光是俘虏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大石这点,就让她人尽皆知,名扬天下。
李星洲自然希望魏雨白得到公正的对待,其实在汉朝时,女人干政并没有那么大的忌讳,虽然汉朝出过好几个平民皇后,但女人向来权力很大,虽然做不到与男人平起平坐,至少可以说非常有分量。
结果唐朝出了个武则天撺唐,这下可把人们弄出心理阴影来了,从此之后就竭力提防女性地位过高,连带的连李治也被黑了一把,史书也好,民间传说也好,都时刻众恶归之,教育人们不要像李治那样。
可实际上李世民打下的江山,在李治期间发展到极致,李治在位时是唐朝疆域最广阔,对外强硬,对完战争不打则已,一打就要灭国,向东打到里海,向西打到西伯利亚,向东攻灭百济和高句丽,实际控制领土可能到达一千八百多万平方公里(注1),就是自身疆域也到了一千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真正的万国来朝的唐朝巅峰时代。
武则天因为是唯一的女性皇帝而被后世大大神话,但其实和李治比起来是差很多的,因为到武则天后,国力已经开始逐步衰退,对外也无法保持李治那样的恩威并施,万国来朝。
好在这个时空没有武则天,所以大家对女性夺权的防备没那么重,这让魏雨白有了机会。
当天说了一天,吵了一天,大家吵归吵,都很高兴,因为再吵也是喜事,随后皇上还让众大臣在宫中用膳。
他们高兴了,李星洲的事没有说成,回家后,诗语告诉他已经跟起芳说好了,将后山的新军调到前方来驻防。
可这样大张旗鼓,引人耳目,他们只是猜测,可没有真的证据能证明杨洪昭要反。
李星洲想了想,就以后山工厂太过,地方狭小,影响新军操练,干脆贴个告示出去,让府中的人都看见,既然藏不住,那就大张旗鼓。
随后又告诉起芳,不要隐秘,也不要躲躲藏藏,每天早起,就在王府门前宽敞大街上操练,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事,越大方自然越好。
到第二天,距离中秋只有一天,起芳带新军大张旗鼓驻扎到王府正门外,自然引来众人好奇,不只是王府里的人还有来做工的工人,就连街坊邻居都来围观。
围观就围观,起芳按照李星洲的吩咐,不怯场,不别扭,大大方方的继续操练,搞得他们好像真的是为方便操练才驻扎到前院来的。
明天就是中秋了,李星洲心里还是有那不安的感觉........
“将军,我刚去城外回来。”杨府,杨洪昭正端着个铁盆,在给家里杂草丛生的花坛浇水,忠实的老仆就回来了。
他说去城外,没具体说什么,但两人都懂。
“情况怎么样?”
“好着呢,都准备好了。”老人道,“明天都是敢死的人。”
杨洪昭点点头,然后问:“昨天的话你也听了,你说晋王会不会怀疑我,总觉得话里有话啊......”
老人听了摇摇头:“不知道,不过事情到这一步,将军,我们没法退了,要是退了太子就能弄死我们。”
杨洪昭点头,表示赞同:“太子有多少人。”
“一开始他说有两百多号人,后来又说还有死士,能有四五百人。”
“他哪里那么多人?”杨洪昭皱眉。
“不知道,宫里肯定容不下那么多人。”
杨洪昭皱起眉头:“不行,本来我想的是杀进宫去,反正一死,最后把太子也拖进来,当初要不是他,我也不会落到如今地步。
一个东宫能有多少人,到时候进去一起杀了就是,可现在他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人来?”
老人摇头,随即小声道:“将军,如果我们除不掉太子,那太子.......肯定会冲着晋王去,晋王.......”
杨洪昭自己也说不出话了,晋王对他的关照和礼遇,大家都看在眼里。
而且他和众多老兵最初想法就是想豁出去报仇,太子、言官、皇帝都是他们的目标!
没人准备活着出宫,还有另外一层,那就是他们都觉得皇帝死了也好,少年英雄,威震四方,体恤士兵的晋王会是个好皇帝......
等太子一死,言官授首,皇帝驾崩,他们大仇得报,可以安心去死,收拾局面的自然是晋王,可现在太子突然多出那么些人来,杨洪昭一下有些乱了套。
如果太子趁乱带着这些人直接杀向晋王府呢?那该如何是好,而且太子是很可能这么行事的,不说对晋王恨意,就是晋王一死,太子也能稳坐江山这点,他都会这么干.......
杨洪昭丢下水盆,紧捂额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