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整个长安城中,上到皇子,下到朝臣,都没人赶来这大安宫中拜见。
唯有之前的裴寂,武士彟,和现如今的李秋。
那些皇子和大臣们不来,这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可能是爱惜羽毛,置身事外,免得引火烧身。
当然,也免不了,是因为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所影响。
在外人看来,李秋是因为出身商贾,本非这官场和局中之人,且行事向来乖张,不拘一格。
但就算李秋自己,都没能猜到其中的深层隐情。
每当看见李秋,李世民的心中总是有种怜惜和愧疚感。
尤其是当看见太上皇和李秋两人,爷孙之间感情融洽,真切之时,他自己的内心,也是颇为的触动。
下午,天色渐晚之时,武士彟、李秋、武珝也到了告辞离开的时间了。
这时候,太上皇李渊的眼神中,难掩留恋和不舍之色。
武士彟也只好笑着安抚,说自己如今不像以前,需要顾及那么多。
如今一年才难得回来一趟,以后隔三差五,就会来着拜望的。
……
另一边,处在皇宫中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很快的接到了这个消息。
太上皇让门口的官员进宫传话,告诉李世民和皇后,他老头子要亲自给李秋和武士彟的女儿证婚。
日期也是他亲自定下的,就在三天之后。
要是谁有什么不满和反对,就让他亲自到大安宫中来找自己当面说!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已经破罐子破摔,失去了所有的李渊见到李世民就骂。
李世民身为如今的天子,天下人的表率,也只能处处躲着李渊。
连他都如此,下面的那些群臣们,谁敢去没事闲的触碰太上皇的龙须?
最主要的是,这完全不必要啊!
如今,在接到了李渊的传话之后,李世民只觉得自己头都大了。
于是深叹一声,“又是李秋这小子!”
“你说他娶个妾室,都能搞得朕这长安城一片混乱,鸡犬不宁。”
“如今倒好,他把太上皇都给惊动了出来。”
“唉,你说他回来吧,确实是能帮你解决一下范兴这样的难题。”
“但是他平日里给你惹出来的麻烦,也是更多!”
长孙皇后这时候微笑着走到了李世民的近前,温和的说道:“二郎,你说这正常的定亲、娶亲的核心是什么?”
李世民皱眉,“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长孙皇后这时候又接着叹息说道:“可是秋儿他的父母呢?”
“别人家的孩子成亲,都是家中父母给张罗,做主的。”
“但他和罗可心,是本就有着婚书在身。”
“如今的武珝,在李秋前去幽州提亲之时,他们两个就在李秋的那小馆之中互有情意,定下了终身。”
“这也是为什么,李秋他不愿意拿武珝当妾的原因。”
“从源头上讲,这武珝其实应该算正室的才对。”
“先不说这几个孩子之间难得的感情,你我二人这做父母的,本就是不称职的。”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成亲,热热闹闹,高堂满座。”
“但是再看看秋儿他们那的芙蓉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他和可心丫头,都是从小就没有了父母照看的苦命的孩子。”
“在这世间,他们能走到如今的这一步,不知在背后默默受了多少的心酸,困难。”
“不容易啊……”
“如今武珝嫁过去,或许还能热闹上一些。”
听着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也是神情低沉,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第二天,李秋的芙蓉园中,就开始操办了起来。
芙蓉书院中的学生们,更是一个个喜笑开颜,开始有序的奔走,忙碌。
他们的院长,终于要迎娶他们的武珝老师了。
这可是天大的一件大喜事。
在这些孩子们的真情和认真之下,整个芙蓉园的地面上,都可以说是被打扫的一尘不染。
每一块砖,每一个门窗,每一根柱子,都是无比的干净。
在芙蓉园中,有孙思邈、马周等人帮忙张罗。
而罗可心,则是带着高侃去到东西两市,开始大量的采买。
这一次李秋和武珝两人的亲事,论布置的规模和花费,简直比当初她和李秋成婚时还要更盛一些。
主要也是由于如今的芙蓉园中也是真正的有钱了。
之前李秋和罗可心两人粗略统计了一下,黄金两万两,应该是有的。
另一边,李秋也没有忙着,向城中熟悉的,有关系的这些人府中,依次送去了拜帖。
告知大家这一件大喜事。
从始至终,李秋对于武珝的亲事,都没有丝毫的敷衍之心。
每一个环节都不肯仓促、草率。
他们这边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也传到了礼部、诸多御史,宰相杜正伦,以及那些士族官员们的耳朵中。
这一次,可是让众人既愤怒,心中又暗喜。
愤怒的是,这个李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连朝廷和礼部亲自下的政令,他都敢违反!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蔑视朝廷威严。
而心中暗喜的,也是因为这件事。
他们已经合计好了,等明天一早,朝堂之上,他们一定要给李秋一个好看。
这个李秋公然抗旨,这么大的罪过,这么确凿的罪证,看他这一次还怎么狡辩?!
还能怎么脱身?!
于是乎,到了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宰相杜正伦率先出列。
“陛下,臣有本要奏北平王李秋。”
一听到他的话,李世民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无奈,这也是他早就预料到了的。
今日的朝堂之上,定然又是乱成一锅粥,消停不了。
“哦?”
“那你说说看,你要奏本李秋什么?”
杜正伦躬身答道:“回禀陛下。”
“之前陛下命臣和房大人连同礼部一起,处理北平王李秋纳妾之事。”
“经过臣等的合议,一致决定,以朝廷和礼部的名义,下一份政令文书给他。”
“言辞恳切,劝他身为朝廷郡王,更要遵循礼制,不要做那荒唐之事。”
“可是却哪成想,这李秋竟然公然抗旨。”
“不仅不听从朝廷告诫,反而变本加厉,在芙蓉园中操办婚事,在城中各府中大肆的投递请帖。”
唯有之前的裴寂,武士彟,和现如今的李秋。
那些皇子和大臣们不来,这其中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可能是爱惜羽毛,置身事外,免得引火烧身。
当然,也免不了,是因为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所影响。
在外人看来,李秋是因为出身商贾,本非这官场和局中之人,且行事向来乖张,不拘一格。
但就算李秋自己,都没能猜到其中的深层隐情。
每当看见李秋,李世民的心中总是有种怜惜和愧疚感。
尤其是当看见太上皇和李秋两人,爷孙之间感情融洽,真切之时,他自己的内心,也是颇为的触动。
下午,天色渐晚之时,武士彟、李秋、武珝也到了告辞离开的时间了。
这时候,太上皇李渊的眼神中,难掩留恋和不舍之色。
武士彟也只好笑着安抚,说自己如今不像以前,需要顾及那么多。
如今一年才难得回来一趟,以后隔三差五,就会来着拜望的。
……
另一边,处在皇宫中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就很快的接到了这个消息。
太上皇让门口的官员进宫传话,告诉李世民和皇后,他老头子要亲自给李秋和武士彟的女儿证婚。
日期也是他亲自定下的,就在三天之后。
要是谁有什么不满和反对,就让他亲自到大安宫中来找自己当面说!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已经破罐子破摔,失去了所有的李渊见到李世民就骂。
李世民身为如今的天子,天下人的表率,也只能处处躲着李渊。
连他都如此,下面的那些群臣们,谁敢去没事闲的触碰太上皇的龙须?
最主要的是,这完全不必要啊!
如今,在接到了李渊的传话之后,李世民只觉得自己头都大了。
于是深叹一声,“又是李秋这小子!”
“你说他娶个妾室,都能搞得朕这长安城一片混乱,鸡犬不宁。”
“如今倒好,他把太上皇都给惊动了出来。”
“唉,你说他回来吧,确实是能帮你解决一下范兴这样的难题。”
“但是他平日里给你惹出来的麻烦,也是更多!”
长孙皇后这时候微笑着走到了李世民的近前,温和的说道:“二郎,你说这正常的定亲、娶亲的核心是什么?”
李世民皱眉,“这还用问吗?”
“当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
长孙皇后这时候又接着叹息说道:“可是秋儿他的父母呢?”
“别人家的孩子成亲,都是家中父母给张罗,做主的。”
“但他和罗可心,是本就有着婚书在身。”
“如今的武珝,在李秋前去幽州提亲之时,他们两个就在李秋的那小馆之中互有情意,定下了终身。”
“这也是为什么,李秋他不愿意拿武珝当妾的原因。”
“从源头上讲,这武珝其实应该算正室的才对。”
“先不说这几个孩子之间难得的感情,你我二人这做父母的,本就是不称职的。”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成亲,热热闹闹,高堂满座。”
“但是再看看秋儿他们那的芙蓉园,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他和可心丫头,都是从小就没有了父母照看的苦命的孩子。”
“在这世间,他们能走到如今的这一步,不知在背后默默受了多少的心酸,困难。”
“不容易啊……”
“如今武珝嫁过去,或许还能热闹上一些。”
听着长孙皇后的话,李世民也是神情低沉,陷入到了沉默之中。
第二天,李秋的芙蓉园中,就开始操办了起来。
芙蓉书院中的学生们,更是一个个喜笑开颜,开始有序的奔走,忙碌。
他们的院长,终于要迎娶他们的武珝老师了。
这可是天大的一件大喜事。
在这些孩子们的真情和认真之下,整个芙蓉园的地面上,都可以说是被打扫的一尘不染。
每一块砖,每一个门窗,每一根柱子,都是无比的干净。
在芙蓉园中,有孙思邈、马周等人帮忙张罗。
而罗可心,则是带着高侃去到东西两市,开始大量的采买。
这一次李秋和武珝两人的亲事,论布置的规模和花费,简直比当初她和李秋成婚时还要更盛一些。
主要也是由于如今的芙蓉园中也是真正的有钱了。
之前李秋和罗可心两人粗略统计了一下,黄金两万两,应该是有的。
另一边,李秋也没有忙着,向城中熟悉的,有关系的这些人府中,依次送去了拜帖。
告知大家这一件大喜事。
从始至终,李秋对于武珝的亲事,都没有丝毫的敷衍之心。
每一个环节都不肯仓促、草率。
他们这边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也传到了礼部、诸多御史,宰相杜正伦,以及那些士族官员们的耳朵中。
这一次,可是让众人既愤怒,心中又暗喜。
愤怒的是,这个李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连朝廷和礼部亲自下的政令,他都敢违反!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蔑视朝廷威严。
而心中暗喜的,也是因为这件事。
他们已经合计好了,等明天一早,朝堂之上,他们一定要给李秋一个好看。
这个李秋公然抗旨,这么大的罪过,这么确凿的罪证,看他这一次还怎么狡辩?!
还能怎么脱身?!
于是乎,到了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宰相杜正伦率先出列。
“陛下,臣有本要奏北平王李秋。”
一听到他的话,李世民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
无奈,这也是他早就预料到了的。
今日的朝堂之上,定然又是乱成一锅粥,消停不了。
“哦?”
“那你说说看,你要奏本李秋什么?”
杜正伦躬身答道:“回禀陛下。”
“之前陛下命臣和房大人连同礼部一起,处理北平王李秋纳妾之事。”
“经过臣等的合议,一致决定,以朝廷和礼部的名义,下一份政令文书给他。”
“言辞恳切,劝他身为朝廷郡王,更要遵循礼制,不要做那荒唐之事。”
“可是却哪成想,这李秋竟然公然抗旨。”
“不仅不听从朝廷告诫,反而变本加厉,在芙蓉园中操办婚事,在城中各府中大肆的投递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