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各怀心思
董原如今是封疆大吏的身份,亲自出濠州城到城东码头迎接盐商代表,倒不觉得屈尊。
洪泽浦不是形状规则的湖域,由于周边丘山地形复杂,洪泽浦也是由一片片河曲、河湾地构成,枯水时季,浅水湖域裸/露出来,整个洪泽浦则是由一系列小湖组成的湖泊群,真正有利大船通航的水道,就那么几条。
淮河从濠州城东北汇入洪泽浦,濠州所辖的洪泽浦湖域,又称上淮河湾,与下游山阴所辖的下淮河湾对应。
濠州境内丘山绵延,地势比下游的山阳要高出许,洪泽浦每回发大水,都往下游的山阳等县漫去,而濠州境内少有洪涝灾害,故而在上淮河湾沿岸,田少山多,但少量的田地,却比下游山阳县更适宜耕作。
数百年来,在上淮河湾周边生息繁衍的地方民众,在河湾沿岸修筑了绵延数百里的土堤保护田宅,也从浦滨争出数十万亩良田。这些年的战乱破坏,湾堤无人收拾,残破不堪,大片的浦滨田地自然就荒废,无法耕作。
刘庭州出知濠州府之后,虽然组织民众在上淮河湾沿岸屯种、恢复生产,但还没有力气组织人手去修湾堤……
“听说山阳那边在下淮河湾沿岸开始筑石塘了,刘大人可听说过这事?”初春水浅,船在浦里行得慢,得知盐商的船还要过一个时辰才能到,众人便坐在遮棚下耐心等候。陈景荣与刘庭州相挨而坐,便问他湾堤的事情。
“是有此事,”刘庭州说道,“下淮河湾的水情通常要比这边严峻一些,山阳大堤十年里倒要溃上两三回。梁文展在任上,就下决心要重修大阳大堤,直到李卫手里,才开始动手。听说去年就用了两万块条石上堤,从下淮口到白塘河的问题,差不多一次性解决掉了,听说今年要从白塘河再往南修……”
“淮东府库充盈,真叫人羡慕啊!”陈景荣啧啧咂嘴的说道,“同饮淮河水,淮西饿殍遍野,淮东倒是视而不见,这时节还奢侈到花费大力气修石塘……”
修石塘最耗银子,山阳大堤所使用的条石,上千斤一块,山阳去年筑堤所用的两万块条石,都从周遭丘山开采下来,花费人力、物力无数。
山阳能修石塘,原因有二。
一是马服案以及后期的清查田产、垦荒垦种等新政,使得山阳县府库充盈,仅马服案就使山阳县新增公田十数万亩,每年公租收入就近十万石粮。
其二,就是淮东与朝廷约定好,淮东军司从海陵、淮安两府抽取税赋养军的钱粮,以八十万石粮为限。
这些年来,淮安、海陵两府,一方面大规模的清查隐田、寄田,编户入籍,一方面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垦荒屯种,使得两府十一县的税赋激增。
往年淮安、海陵两府税赋计粮不过一百万石,上缴郡司部分从四十万石到六十万石不等。然而刘庭州离开淮东、到濠州就任时,淮安、海陵两府十一县的税赋总额就高达二百五十万石。
淮东不从朝廷拿一分银子,自然也不肯让朝廷从淮东抽一粒米粮。由于当年的约定,军司只能从地方征用八十万石米粮的上限,更多的税赋至少在明面上只能截留在府县地方使用。
这样,淮安、海陵两府十一县地方就比往年就多了上百万石米粮的税赋可以用于地方事务开销。
山阳是林缚控制的重点县,从马服案后,山阳县的官吏,几乎都是淮东出身,其税赋本身就居淮安诸县之首,这两年又几乎全部截留下来,这时节能修得起石塘,实在不叫人意外。
当然,林缚在淮东每年花费上百万两银用于沟渠、水利、道路、桥梁、围堤等事务,一方面是为地方民生,一方面就是要用这些地方开销,养活归淮东直辖、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工辎营。
想想今日淮东战卒就超过十万之数,背后差不多还有同等规模的辎兵部队,真是叫人担忧啊。
除了淮安、海陵两府的税赋直追平江、丹阳外,明州以及会稽、永嘉、台州三府的核心地区,都控制在淮东的手里。徐州战事之后,包括沂南地区在内,淮东在北线又新得了十一个县。如今朝廷对淮安、海陵两府的税赋,还能有个大体的了解,浙东、浙南十六个县以及徐州所辖的十五个县,都是在林缚一人的铁幕遮盖之下,官吏任命、税赋征收等事务,朝廷都无从干涉。
淮东也只说这些地方刚刚经历战事,受摧残严重,民生极待恢复,朝廷不贴钱粮,实在没有借口去强行插手地方事务。但以刘庭州对淮东的了解,推测单就此时已经处于浙东内线的明州府,每年就能给淮东提供上百万石粮的税赋。
林缚要没有野心倒也罢了,要有野心,天下谁能制他?
想到这里,刘庭州心里担忧得很。
刘庭州晓得陈景荣这时候提这个,也不是纯粹感慨山阳的富足,在江宁,也有许多人希望能从淮东手里挤出一些钱粮来,去弥补其他地方的不足,但是谈何容易啊!
心里越是担忧淮东有不臣之心,刘庭州越觉得有必要支持董原在淮西扎下根基,毕竟将来还能有个遏制淮东野心的人物存在,有利于局势的平衡。
当然了,刘庭州晓得董原处在林缚的位置,未必没有野心,但形势如此,即使是引鸩止渴,淮西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董原身上。
刘庭州又想到楚王元翰成这些天的热忱,这次不便亲自出面来与盐商相会,但派了王府管事陪董原来濠州,也有从中搭桥牵线之意。
刘庭州心里暗叹:立朝来,宗室王藩结交大臣、帅将,就是很忌讳的事情,但如今这个局面,外藩强横,帝权暗弱,只要楚王元翰成做得不要太过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宁鲁之争,当时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淮东的态度,又或者当是鲁王不在青州,而在济南,说不定就能争过宁王——当时青州没有强行拥立鲁王的实力,林缚率兵就驻屯在莱州,但梁家有,只要梁家先有动作,淮东不想跟梁家拼个两败俱伤,那就只能跟着拥立鲁王。
刘庭州心想楚王难道也看到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但不管怎么说,楚王现在的举动还不算太出格,而楚王在长淮军以及淮扬盐商当中,都拥有很深的影响力,这大概也是董原希望借用的。
楚王与长淮军的关系,要追溯到淮泗战事期间,长淮军被困徐州城里长达大半年,楚王与岳冷秋共抵强敌,在长淮军将卒当中,有很高的声望。
董原眼下只能从长淮军内部拉拢将领去节制陶春——陶春使去岳冷秋的庇护,想要跟董原斗,怕还是差了一些。
董原眯眼看着码头外的洪泽浦湖水,他如今也要算封疆大吏,一员封疆大吏到码头来迎接盐商,还要在四面不遮风的遮棚下等上一个时辰,本来就是惊世骇俗之事。要传到江宁去,不晓得会引起多少争议,但是董原这时候需要表现出这样的姿态来。
说是封疆大吏,董原可不觉得此时有当年出知维扬里的风光跟轻松。
淮西虽有十万兵马,又能每年得朝廷两百万两银子的接济,但与淮东的差距还是太大、太大,若没有维扬盐商的支持,董原都不晓得要怎么去施展手脚。
丁知儒的到来,才使得淮西的局面有所好转,维扬盐商的支持,发挥的作用很微妙,也很关键。
当主帅的,若不能掌握人,就要掌握钱粮,屁都没有一个,下面的将领理会你才怪。
如今大家都持到董原能筹到银子,态度就有所不同——陶春回到涡阳,已经动手裁撤弱卒,第一批三千人的老卒已经开拔到寿州。
只要淮东守住徐州,涡阳有三万精锐足够用了,这样淮西在军资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为避免惊动罗献成,董原只派肖魁安率一万精锐去信阳驻防兼围剿陈韩三;董原在寿州甚至只保留五千战卒,他这次大约要将四万五千余兵马都转为屯卒,准备先在寿州广营屯田。
没有办法,除了东阳、庐州两支兵马不受控制(所幸人数也有限,总共才两万精锐)外,淮西肖魁安部、陶春部以及董原到淮西赴任时,从御营军调来的两万兵马,也都不是他的嫡系,难以如臂使指的控制。
只能借屯田的机会,将一部分兵马打散了做屯卒,才能打破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对部众的控制,董原才能安插一些亲信,或从普通将卒里提拔一些将领,从而掌握一支听他命令的嫡系兵马。
屯卒虽说都是诸军淘汰下来的老弱,但只要会治军,凑出一万精锐不成问题,关键还能从流民军招募丁壮为屯勇,此外,屯田收入掌握在手里,钱粮用度就不用事事看军领司使刘庭州的脸色。
董原心里盘算着,也许有一年时间,他这个封疆大吏才能掌握淮西的主动权。
也唯有手里有兵、有粮,才能叫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听话。
这些教训,董原在浙北就有深刻的体会。在富阳战事之后,孟义山听话得很,富阳战事之后,董原的嫡系兵马受到重创,孟义山恨不得就爬到他脸上去,最终还给吴党跟淮东联手挤兑着,将最后一点嫡系兵马都放弃到淮西来。
至于元翰成的心思,董原多少能体会一些,但这时候谈什么还太早了。
洪泽浦不是形状规则的湖域,由于周边丘山地形复杂,洪泽浦也是由一片片河曲、河湾地构成,枯水时季,浅水湖域裸/露出来,整个洪泽浦则是由一系列小湖组成的湖泊群,真正有利大船通航的水道,就那么几条。
淮河从濠州城东北汇入洪泽浦,濠州所辖的洪泽浦湖域,又称上淮河湾,与下游山阴所辖的下淮河湾对应。
濠州境内丘山绵延,地势比下游的山阳要高出许,洪泽浦每回发大水,都往下游的山阳等县漫去,而濠州境内少有洪涝灾害,故而在上淮河湾沿岸,田少山多,但少量的田地,却比下游山阳县更适宜耕作。
数百年来,在上淮河湾周边生息繁衍的地方民众,在河湾沿岸修筑了绵延数百里的土堤保护田宅,也从浦滨争出数十万亩良田。这些年的战乱破坏,湾堤无人收拾,残破不堪,大片的浦滨田地自然就荒废,无法耕作。
刘庭州出知濠州府之后,虽然组织民众在上淮河湾沿岸屯种、恢复生产,但还没有力气组织人手去修湾堤……
“听说山阳那边在下淮河湾沿岸开始筑石塘了,刘大人可听说过这事?”初春水浅,船在浦里行得慢,得知盐商的船还要过一个时辰才能到,众人便坐在遮棚下耐心等候。陈景荣与刘庭州相挨而坐,便问他湾堤的事情。
“是有此事,”刘庭州说道,“下淮河湾的水情通常要比这边严峻一些,山阳大堤十年里倒要溃上两三回。梁文展在任上,就下决心要重修大阳大堤,直到李卫手里,才开始动手。听说去年就用了两万块条石上堤,从下淮口到白塘河的问题,差不多一次性解决掉了,听说今年要从白塘河再往南修……”
“淮东府库充盈,真叫人羡慕啊!”陈景荣啧啧咂嘴的说道,“同饮淮河水,淮西饿殍遍野,淮东倒是视而不见,这时节还奢侈到花费大力气修石塘……”
修石塘最耗银子,山阳大堤所使用的条石,上千斤一块,山阳去年筑堤所用的两万块条石,都从周遭丘山开采下来,花费人力、物力无数。
山阳能修石塘,原因有二。
一是马服案以及后期的清查田产、垦荒垦种等新政,使得山阳县府库充盈,仅马服案就使山阳县新增公田十数万亩,每年公租收入就近十万石粮。
其二,就是淮东与朝廷约定好,淮东军司从海陵、淮安两府抽取税赋养军的钱粮,以八十万石粮为限。
这些年来,淮安、海陵两府,一方面大规模的清查隐田、寄田,编户入籍,一方面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垦荒屯种,使得两府十一县的税赋激增。
往年淮安、海陵两府税赋计粮不过一百万石,上缴郡司部分从四十万石到六十万石不等。然而刘庭州离开淮东、到濠州就任时,淮安、海陵两府十一县的税赋总额就高达二百五十万石。
淮东不从朝廷拿一分银子,自然也不肯让朝廷从淮东抽一粒米粮。由于当年的约定,军司只能从地方征用八十万石米粮的上限,更多的税赋至少在明面上只能截留在府县地方使用。
这样,淮安、海陵两府十一县地方就比往年就多了上百万石米粮的税赋可以用于地方事务开销。
山阳是林缚控制的重点县,从马服案后,山阳县的官吏,几乎都是淮东出身,其税赋本身就居淮安诸县之首,这两年又几乎全部截留下来,这时节能修得起石塘,实在不叫人意外。
当然,林缚在淮东每年花费上百万两银用于沟渠、水利、道路、桥梁、围堤等事务,一方面是为地方民生,一方面就是要用这些地方开销,养活归淮东直辖、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工辎营。
想想今日淮东战卒就超过十万之数,背后差不多还有同等规模的辎兵部队,真是叫人担忧啊。
除了淮安、海陵两府的税赋直追平江、丹阳外,明州以及会稽、永嘉、台州三府的核心地区,都控制在淮东的手里。徐州战事之后,包括沂南地区在内,淮东在北线又新得了十一个县。如今朝廷对淮安、海陵两府的税赋,还能有个大体的了解,浙东、浙南十六个县以及徐州所辖的十五个县,都是在林缚一人的铁幕遮盖之下,官吏任命、税赋征收等事务,朝廷都无从干涉。
淮东也只说这些地方刚刚经历战事,受摧残严重,民生极待恢复,朝廷不贴钱粮,实在没有借口去强行插手地方事务。但以刘庭州对淮东的了解,推测单就此时已经处于浙东内线的明州府,每年就能给淮东提供上百万石粮的税赋。
林缚要没有野心倒也罢了,要有野心,天下谁能制他?
想到这里,刘庭州心里担忧得很。
刘庭州晓得陈景荣这时候提这个,也不是纯粹感慨山阳的富足,在江宁,也有许多人希望能从淮东手里挤出一些钱粮来,去弥补其他地方的不足,但是谈何容易啊!
心里越是担忧淮东有不臣之心,刘庭州越觉得有必要支持董原在淮西扎下根基,毕竟将来还能有个遏制淮东野心的人物存在,有利于局势的平衡。
当然了,刘庭州晓得董原处在林缚的位置,未必没有野心,但形势如此,即使是引鸩止渴,淮西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董原身上。
刘庭州又想到楚王元翰成这些天的热忱,这次不便亲自出面来与盐商相会,但派了王府管事陪董原来濠州,也有从中搭桥牵线之意。
刘庭州心里暗叹:立朝来,宗室王藩结交大臣、帅将,就是很忌讳的事情,但如今这个局面,外藩强横,帝权暗弱,只要楚王元翰成做得不要太过分,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宁鲁之争,当时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淮东的态度,又或者当是鲁王不在青州,而在济南,说不定就能争过宁王——当时青州没有强行拥立鲁王的实力,林缚率兵就驻屯在莱州,但梁家有,只要梁家先有动作,淮东不想跟梁家拼个两败俱伤,那就只能跟着拥立鲁王。
刘庭州心想楚王难道也看到这其中的微妙之处?
但不管怎么说,楚王现在的举动还不算太出格,而楚王在长淮军以及淮扬盐商当中,都拥有很深的影响力,这大概也是董原希望借用的。
楚王与长淮军的关系,要追溯到淮泗战事期间,长淮军被困徐州城里长达大半年,楚王与岳冷秋共抵强敌,在长淮军将卒当中,有很高的声望。
董原眼下只能从长淮军内部拉拢将领去节制陶春——陶春使去岳冷秋的庇护,想要跟董原斗,怕还是差了一些。
董原眯眼看着码头外的洪泽浦湖水,他如今也要算封疆大吏,一员封疆大吏到码头来迎接盐商,还要在四面不遮风的遮棚下等上一个时辰,本来就是惊世骇俗之事。要传到江宁去,不晓得会引起多少争议,但是董原这时候需要表现出这样的姿态来。
说是封疆大吏,董原可不觉得此时有当年出知维扬里的风光跟轻松。
淮西虽有十万兵马,又能每年得朝廷两百万两银子的接济,但与淮东的差距还是太大、太大,若没有维扬盐商的支持,董原都不晓得要怎么去施展手脚。
丁知儒的到来,才使得淮西的局面有所好转,维扬盐商的支持,发挥的作用很微妙,也很关键。
当主帅的,若不能掌握人,就要掌握钱粮,屁都没有一个,下面的将领理会你才怪。
如今大家都持到董原能筹到银子,态度就有所不同——陶春回到涡阳,已经动手裁撤弱卒,第一批三千人的老卒已经开拔到寿州。
只要淮东守住徐州,涡阳有三万精锐足够用了,这样淮西在军资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为避免惊动罗献成,董原只派肖魁安率一万精锐去信阳驻防兼围剿陈韩三;董原在寿州甚至只保留五千战卒,他这次大约要将四万五千余兵马都转为屯卒,准备先在寿州广营屯田。
没有办法,除了东阳、庐州两支兵马不受控制(所幸人数也有限,总共才两万精锐)外,淮西肖魁安部、陶春部以及董原到淮西赴任时,从御营军调来的两万兵马,也都不是他的嫡系,难以如臂使指的控制。
只能借屯田的机会,将一部分兵马打散了做屯卒,才能打破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对部众的控制,董原才能安插一些亲信,或从普通将卒里提拔一些将领,从而掌握一支听他命令的嫡系兵马。
屯卒虽说都是诸军淘汰下来的老弱,但只要会治军,凑出一万精锐不成问题,关键还能从流民军招募丁壮为屯勇,此外,屯田收入掌握在手里,钱粮用度就不用事事看军领司使刘庭州的脸色。
董原心里盘算着,也许有一年时间,他这个封疆大吏才能掌握淮西的主动权。
也唯有手里有兵、有粮,才能叫陶春、肖魁安这些军头听话。
这些教训,董原在浙北就有深刻的体会。在富阳战事之后,孟义山听话得很,富阳战事之后,董原的嫡系兵马受到重创,孟义山恨不得就爬到他脸上去,最终还给吴党跟淮东联手挤兑着,将最后一点嫡系兵马都放弃到淮西来。
至于元翰成的心思,董原多少能体会一些,但这时候谈什么还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