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刚明
广宁城外,一支打着东厂旗号的车队缓缓驶入。
看着这支车队,唐峰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容来。
这是近期来,从京城来的第二支东厂的车队了,这支车队运送的,不是别的东西,是枪炮火药。
东厂的火枪坊和火炮坊的新工厂投产后,滑膛枪和滑膛炮的产量提升了起来。
如今,光是燧发滑膛枪,每个月的产量,就达到了两千五百杆,各种口径野战滑膛炮的产量,也达到了两百门。
就这两个月,光是东厂,便往辽东送来了五千余杆燧发滑膛枪和四百门滑膛炮。
悄然之间,光是辽东一地,装备的滑膛枪,便达到了一万三千余杆,至于说质量上好的鸟铳,更是多达两万余杆。
天启元年八月,唐峰在辽东厉兵秣马,伺机东北望。
而此时,整个大明的目光,都已经投向了辽东,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大明的这位战神,即将露出他那锋利的獠牙。
经历了漠南草原两次大战,再经历了广宁大捷后,大明,似乎突然之间再次站了起来,再次有了信心。
刚明,这个称呼,又再一次回来了。
就在这突然之间,所有大明人都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万历年,那个大明吊打四方的时代。
而原本被大明视作心腹大患,谈之色变的后金,也变得不再那般可怕。
世人都坚信,只要他们的九千岁魏公在,后金,迟早会被剿灭。
哪怕就算是朝堂内,刘一景等人,也是对此深信不疑。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辽东,默默期待着又一次大捷到来的时候,也只有唐峰明白,大明平静之下的暗潮涌动。
大明最大的敌人,不在北疆,也不在南海,更不在沃桑,而是在大明之内。
厂卫和锦衣卫在陕西和南直隶的暗探,送来的密报,在这两省,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兆头。
天启元年的这一场大旱灾,显然比历史上要严重许多,今年的夏收,北方很多地方颗粒无收。
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尤为严重。
山东,北直隶,河南,因为近两百万流民迁徙到了辽东,地方上面,还算太平。
可南直隶和山西陕西,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就在这个月里,陕西和南直隶,都出现了民乱的兆头,而这,比历史上的那场浩大民乱,早了足足八年。
让唐峰更加无语的是,南直隶地界上,水泊梁山这个历史名地,竟然又出现了一伙匪患。
这伙匪患的头目,是个名叫宋刚的人,因为急公好义,当地绿林,也给了他那个及时雨的称号。
据说,这宋刚趁着此次天下大灾,大肆拉人入伙,如今,聚集在梁山的匪患,便已经超过了万人。
而且,这及时雨宋刚也效仿当年的梁山好汉,网罗了一百零八个光棍寡妇,在水泊梁山结拜。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唐峰好一阵无语。
这年头,什么人都有,能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
如果不是因为要准备对后金动手,他都想着,带着大军,好好的去蹂躏一番这群新梁山好汉。
也让他们明白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大明如何动荡,明军如何疲软,但大明终究是大明,明军终究是明军,刚明的称号,可不是明人自己吹嘘出来的,而是靠着拳头打出来的。
真当明军正规军跟宋朝的军队一样好欺负!
必须,尽快解决掉察哈尔和后金这两个祸患,等解决了他们,再腾出手来,收拾这些跳梁小丑。
天启元年,八月底。
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整顿修整后,辽东两大军团,终于动了。
正所谓一动镇山河,随着广宁军团和宁远军团动起来,整个大明,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变得亢奋起来。
当唐峰的那份奏报,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后,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这两位老棒子,也跟打了鸡血一般,嗷嗷叫唤。
若不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实在大了,快走不动道了,只怕这两位,都要亲自到辽东来热身。
因为连番的大捷,上到皇帝下到朝臣和权贵百姓,都自信心爆棚。
此时,皇帝朝臣们,嘴里就那一个字,干。
别看历史上,明末,大明被后金,被起义军弄的风雨飘摇,可是,对外,明人就从来没有服软过。
朱元璋扫过北,朱棣扫过北,嘉靖扫过北,神宗扫过北,反正,只要是大明积攒下一点家底,就要去无理由的干北方那些外族。
历史上的华夏王朝,各个王朝的文臣们,都喜欢在朝堂之内玩弄政治手段,纸上谈兵。
可大明的这些个文臣,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这些个牲口,到了朝堂,能玩弄笔墨口才,上了战场,能提枪杀敌,那一个个的,都是些战争狂。
至于原因,唐峰觉得,明人其实是被元朝的蒙古人给带坏了。
其实吧,刘一景是不想打的,可是,看到朝堂上,那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的朝臣,他心里发虚,也没敢吭声。
大明的这些文臣,那可都不是吃素的,当这皇帝的面打群架这种事情,他们是能干得出来的。
打吧,打吧,看着亢奋的小皇帝和那些个朝臣,刘一景在心里头嘟囔着,有点无奈。
身为阁老,说的话,没有一丁点分量,他这个阁老当的,也忒失败了。
刘一景是明白的,自从魏贤封为九千岁,他这个阁老已经有名无实了,只要有魏贤在一天,他就没有翻身的可能。
他的心里头,盼着大明能扫平北边的边患,同时,又盼着,魏贤跟那个努尔哈赤同归于尽。
因为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再次掌握朝堂内的大权。..
看着这支车队,唐峰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容来。
这是近期来,从京城来的第二支东厂的车队了,这支车队运送的,不是别的东西,是枪炮火药。
东厂的火枪坊和火炮坊的新工厂投产后,滑膛枪和滑膛炮的产量提升了起来。
如今,光是燧发滑膛枪,每个月的产量,就达到了两千五百杆,各种口径野战滑膛炮的产量,也达到了两百门。
就这两个月,光是东厂,便往辽东送来了五千余杆燧发滑膛枪和四百门滑膛炮。
悄然之间,光是辽东一地,装备的滑膛枪,便达到了一万三千余杆,至于说质量上好的鸟铳,更是多达两万余杆。
天启元年八月,唐峰在辽东厉兵秣马,伺机东北望。
而此时,整个大明的目光,都已经投向了辽东,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大明的这位战神,即将露出他那锋利的獠牙。
经历了漠南草原两次大战,再经历了广宁大捷后,大明,似乎突然之间再次站了起来,再次有了信心。
刚明,这个称呼,又再一次回来了。
就在这突然之间,所有大明人都感觉,自己似乎又回到了万历年,那个大明吊打四方的时代。
而原本被大明视作心腹大患,谈之色变的后金,也变得不再那般可怕。
世人都坚信,只要他们的九千岁魏公在,后金,迟早会被剿灭。
哪怕就算是朝堂内,刘一景等人,也是对此深信不疑。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辽东,默默期待着又一次大捷到来的时候,也只有唐峰明白,大明平静之下的暗潮涌动。
大明最大的敌人,不在北疆,也不在南海,更不在沃桑,而是在大明之内。
厂卫和锦衣卫在陕西和南直隶的暗探,送来的密报,在这两省,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兆头。
天启元年的这一场大旱灾,显然比历史上要严重许多,今年的夏收,北方很多地方颗粒无收。
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尤为严重。
山东,北直隶,河南,因为近两百万流民迁徙到了辽东,地方上面,还算太平。
可南直隶和山西陕西,情况就有些不妙了。
就在这个月里,陕西和南直隶,都出现了民乱的兆头,而这,比历史上的那场浩大民乱,早了足足八年。
让唐峰更加无语的是,南直隶地界上,水泊梁山这个历史名地,竟然又出现了一伙匪患。
这伙匪患的头目,是个名叫宋刚的人,因为急公好义,当地绿林,也给了他那个及时雨的称号。
据说,这宋刚趁着此次天下大灾,大肆拉人入伙,如今,聚集在梁山的匪患,便已经超过了万人。
而且,这及时雨宋刚也效仿当年的梁山好汉,网罗了一百零八个光棍寡妇,在水泊梁山结拜。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唐峰好一阵无语。
这年头,什么人都有,能说什么呢,还能说什么呢。
如果不是因为要准备对后金动手,他都想着,带着大军,好好的去蹂躏一番这群新梁山好汉。
也让他们明白明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大明如何动荡,明军如何疲软,但大明终究是大明,明军终究是明军,刚明的称号,可不是明人自己吹嘘出来的,而是靠着拳头打出来的。
真当明军正规军跟宋朝的军队一样好欺负!
必须,尽快解决掉察哈尔和后金这两个祸患,等解决了他们,再腾出手来,收拾这些跳梁小丑。
天启元年,八月底。
在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整顿修整后,辽东两大军团,终于动了。
正所谓一动镇山河,随着广宁军团和宁远军团动起来,整个大明,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变得亢奋起来。
当唐峰的那份奏报,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后,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这两位老棒子,也跟打了鸡血一般,嗷嗷叫唤。
若不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实在大了,快走不动道了,只怕这两位,都要亲自到辽东来热身。
因为连番的大捷,上到皇帝下到朝臣和权贵百姓,都自信心爆棚。
此时,皇帝朝臣们,嘴里就那一个字,干。
别看历史上,明末,大明被后金,被起义军弄的风雨飘摇,可是,对外,明人就从来没有服软过。
朱元璋扫过北,朱棣扫过北,嘉靖扫过北,神宗扫过北,反正,只要是大明积攒下一点家底,就要去无理由的干北方那些外族。
历史上的华夏王朝,各个王朝的文臣们,都喜欢在朝堂之内玩弄政治手段,纸上谈兵。
可大明的这些个文臣,偏偏就反其道而行之,这些个牲口,到了朝堂,能玩弄笔墨口才,上了战场,能提枪杀敌,那一个个的,都是些战争狂。
至于原因,唐峰觉得,明人其实是被元朝的蒙古人给带坏了。
其实吧,刘一景是不想打的,可是,看到朝堂上,那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的朝臣,他心里发虚,也没敢吭声。
大明的这些文臣,那可都不是吃素的,当这皇帝的面打群架这种事情,他们是能干得出来的。
打吧,打吧,看着亢奋的小皇帝和那些个朝臣,刘一景在心里头嘟囔着,有点无奈。
身为阁老,说的话,没有一丁点分量,他这个阁老当的,也忒失败了。
刘一景是明白的,自从魏贤封为九千岁,他这个阁老已经有名无实了,只要有魏贤在一天,他就没有翻身的可能。
他的心里头,盼着大明能扫平北边的边患,同时,又盼着,魏贤跟那个努尔哈赤同归于尽。
因为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再次掌握朝堂内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