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火烧浇油_大明之第一厂公
奇鹫小说 > 大明之第一厂公 > 第100章火烧浇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0章火烧浇油

  朝堂里面如何的沸沸扬扬,唐峰不关心,他只需知道,如今京城一切安好,纪王再没有任何异动,这已经足够了。

  至于说,将直隶巡抚等人送到京城,一具绊倒纪王这事,他也就想了想,便作罢了。

  虽说吧,纪王想要他的命,可是,留着纪王这个一心想要谋反的王爷,对于他来说,是有好处的。

  俗话说的好,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也许,某一天的时候,大明朝的纪王,会成为他的盟友,甚至是他的下属呢,这些,是有可能的,而且还非常有可能。

  原因很简单,纪王终究年老了,若是出个好歹,那么他的几个儿子之中,必然会有一个人来继承他的王爵。

  只要纪王死了,那么他唐峰就有办法,将朱由泗这浪荡小王爷给扶正。

  可反过来说,要是这个时候揭发纪王谋反,纪王一脉,连同着朱由泗也都要被斩首,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不过,在这期间,唐峰也没有打算放过纪王,比如说,将纪王身边的羽翼一一剪除,这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这种事情,东厂和锦衣卫,那都是最擅长的。

  一个没有了牙齿何爪子的纪王,不管他有何等的野心,那也只能乖乖的在那里盘着了。

  话说这正定府。

  唐峰坐镇平山县,身边只留两千步军,其余兵将,尽数被他洒了出去,清缴残存的叛军。

  从正定府到保定府,再往南走,南直隶的地界上,战马奔腾,一队队的长矛兵火枪兵穿梭着。

  被乱军波及,几乎已经糜烂的直隶,渐渐的安定了下来,那些逃亡的百姓,也再次返回了自己的家园。

  平山县这边,看着那被关押的六万余乱军降卒,唐峰有点头疼。

  大明律,叛上作乱者,杀无赦,这些降卒,按理来说,那都是杀头的死罪,可真要一口气将这六万多人全部杀了,唐峰狠不下那心里。

  当然了,哪怕就算真的能狠下心来,也不会真就傻乎乎的把这些降卒都给杀了。

  杀了这么多降卒,而且这些人,都曾是大明的子民,这得沾染多大的杀孽啊。

  况且,自古以来,杀降卒的将帅,几乎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

  可问题是,这些乱民,若是不杀,总不能放了吧。

  明朝末期,土地兼并,异常严重,全国的土地,几乎百分之六七十都在士绅豪族手中。

  土地的兼并,导致了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最终,成为了流民。

  若是将这些乱民给放了,他们没有田地,没有谋生的手段,或许,用不了多久,又会作乱。

  这杀也不是,放也不是,唐峰好一阵的头疼。

  正好这一日里,一道从辽东来的密信送过来,信是王在晋写的。

  里面详述了近来,察哈尔部和后金的动向,此外,在信里,王在晋还提到,希望能够从关内往辽东移民,充实辽东人口。

  看到这迷信,唐峰眼前为之一亮,是啊,关内如今的大片土地,都被那些士绅权贵给兼并了,可关外,如今可有大片的肥沃土地。

  因为气候的缘故,再加上后金的威胁,辽东的土地,大部分都没有被开垦。

  如果将这些乱民和他们的家人送到关外去,他也不会头疼了,辽东那边的人口又充实了,可谓一举两得。

  辽东,这个时代里,在中原人眼里,那就是苦寒之地,是穷山僻壤,没人愿意去哪里。

  可是,谁也想不到,在那片所谓的苦寒之地上,却有着这世界上最为富饶的土地。

  辽东有的,不仅仅只是土地,还有各种矿藏,其中,有着辽阔的原始森林。

  而这个时代,是大航海时代,优质的木材,是最最稀缺,也最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因为他们可以用来建造海船。

  把这些流民,全部送到辽东去。

  心胸澎湃,唐峰决定,将这六万乱民,以及他们的家人,全部送往关外。

  此外,他还打算,以朝廷的旨意,向州府下达旨意,鼓励各州府将本地流民送往关外。

  唐峰相信,有这份旨意,各州府衙门,肯定是会很积极的去干这件事情的。

  原因无他,流民,对于各州府来说,本来就是不安定的因素,能够将这些不安定因素全部送走,大家伙乐见其成。

  如何安置这些乱民有了头绪,唐峰的注意力再次放回到那份密信上。

  密信上面,着重的提到了另外一件事。

  周培公跟林丹汗的谈判,在经过了十几日后,终于有了头绪。

  林丹汗同意退兵,但条件是,一百船的粮食和十五船的棉布,经过周培公讨价还价后,双方将数目约定在了粮食五十船,棉布六船。

  接下来,只等着户部尚书杨涟将这粮食和棉布筹集妥当,送到辽东去,这次的边境危机,也算是化解了。

  说道杨涟,唐峰不由的想起了昨天,从东厂密探那里穿回来的那封密信了。

  杨涟到江南那边筹措粮食和棉布,似乎很是不顺利。

  想想看,能顺利了吗,当下,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算是江南富饶,但大多数的粮食和棉布,都藏在士绅权贵家的库房里面。

  而那些士绅权贵,已经具备了资本家的一些本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想要让他们乖乖把粮食和棉布拿出来,谈何容易。

  这十多日过去了,杨涟连一半的粮食和棉布都没有筹集到,如今,正在江南那边团团转呢。

  唐峰想了一下,觉得有必要添一把火。

  既然周培公那边已经谈好了,自己不如再给京师那边去一封折子,给刘一景他们点压力,免得他们在京师里闲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