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9章:蒸笼战(下)
第2099章:蒸笼战(下)
“启禀将军,火势快要熄灭了。”
“好。”
听到手下的汇报后,卫青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下令道:“等火灭之后,立即展开进攻。”
薛丁山、田豫、李凌等将闻言都为之一愣,薛丁山一脸不解道:“将军,大火就算熄灭,也有很多残留物,热度未消,此时进攻,士兵们容易被烫伤,烫伤之下战力下降,进攻起来事倍功半啊。”
田豫李凌苏没说话,但脸上也带着和薛丁山一样的疑惑,在他们看来以卫青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啊。
卫青却淡然一笑,道:“烫伤也比战死强。”
众将更加的不解,什么要烫伤比必死强?他们想要卫青说明一下,可卫青却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看着沉默不不再多言的卫青,田豫李凌都露出无奈之色,从前的卫青可不会说话只说一半,从来不会对自己人藏着掖着,可自从降秦之后,他就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哪怕是面对他们这些老部下,他也表现的远没有从前那么亲近了。
田豫和李凌心中也都知道,卫青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避嫌,毕竟降将门前非多,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他,为了防止被怀疑成拉帮结派,卫青不得不疏远他们这些老部下。
对此,两人理智上觉得卫青是对的,但感情上却有些难以接受,可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他们都是还未被彻底接纳的降将呢。
在卫青的命令之下,大火才一熄灭,秦军就展开了进攻,踏上了这片热度尚未消退的土地。
在三千罐火油弹和五万支火箭,连续三个时辰不间断的灼烧下,山腰已被烧成了一片白地,到处都散发出一股炽热的气息,好似一块烙铁一般。
秦军将士穿的都是厚实的军靴,可就算如此,也依然能够感觉到脚底在渐渐发烫。
一名士兵不满的抱怨道:“大将军是怎么想的,火才熄灭就进攻,这么热怎么打压。”
“别抱怨了,穿越这片区域,山顶的清寨还没有被烧毁,那里的温度没有这么热。”校尉道。
“可是那里有清军在啊。”士兵小声嘀咕道。
“少废话,军令如山。”
进攻的三千秦军,很快就穿越了火区,靠近了山寨,正当他们以为清军要进行反击时,却发现清营那边却安静的有些诡异,闯进去后才发现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秦军已经跑了,这是一座空营。
秦军将校虽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占领了这座大营,并派人前去和卫青汇报,众将得知顿时一片哗然。
之前卫青就说过要不废一兵一卒攻占清军大营,当时他们不信认为卫青在说气话,可如今真的做到了之时,众将只觉得这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紧接着的就是不解和疑惑。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薛丁山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第一个开口问道:“将军,咱们这把火看上去虽旺,可根本没有烧到清军大营,拓跋焘明明有险可守,可为何要弃营而逃呢?”
“是啊,拓跋焘此人允文允武,当明白现在清军的处境,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可能不战而逃的。”
田豫紧皱着眉头说道,这也是他最为不解的地方,拓跋焘到底为什么而逃呢?
这太奇怪了。
看着一头雾水的众将,卫青解释道:“尔等可知清营所出的是何种地形。”
众将都被问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因此地的地形非常古怪,山地里有小平原,整体又像是山谷,实在是不好划分啊。
薛丁山却是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是壶口地形。”
卫青诧异的看了按薛丁山,没想打会他会第一个答出,他还以为会是田豫和李凌呢。
“没错,仅从地图山来看,此地整体形状呈凹状,是山谷中也极少的壶口地形。”
说着,卫青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清营后面就有两座高山,虽更高更险,却可绕行,反倒是最矮这座挡住了我军的必经之路,故拓跋珪才会把第二营建在此地。
拓跋珪认为我军想要闯过去,就必须要拔除此行才行,可惜啊,他考虑到了地利,却忽略了地利之外。”
众将都露出疑惑之色,地利之外又是什么?
卫青不在继续打哑谜,道:“这座山谷的地形狭小,空气流通必定不畅,若是发动火攻的话,只需辅以微微的西风,就能将大火所产生的热流吹进谷内。”
众将听到此言都莫名一惊。
现在吹的不正是西风嘛。
“壶口地形之下,热流流通不出去,又消散不掉,则会形成热流循环,热流将逐渐充斥整座山谷,谷内的温度自然也会越来越高,整个山谷都将会化作一个巨大的蒸笼。”
听到这时,薛丁山、李凌和田豫三将,都露出恍然之色。
难怪拓跋焘不战而退了呢,因为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在卫青的蒸笼战术之下,整座山谷都化成了大蒸笼,清军若是留在其内,实力强的将领或许不会有影响,但普通士兵呆久了必定会因中暑而战力大降。
清军的综合战力本就比秦军弱,这要是在降一大截的话,等火熄灭之后,又如何能挡住秦军的兵锋?
所以,拓跋焘不是想撤,而是不得不撤。
不撤的话只有死路一条,而撤的话还能保存实力,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打仗决出胜负,无非三点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这小小的一场攻坚战当中,卫青明明是处于进攻的一方,却将天时地利人和全都用到了。
天时,算准了西风。
地利,利用壶口地形,发动蒸笼战,不废一兵一卒,就逼得拓跋焘撤军。
人和,先锋军覆没,秦军意图雪耻,斗志昂扬,战力大增,清军却因中暑而战战力下降。
一念至此,薛丁山心中对卫青更为敬佩,同时也明白了秦王为何将他调到卫青麾下,实在是因为卫青是有真本事的,在他身边言传身教之下,自己定会得以成长。
此时在薛丁山已经彻底被卫青所折服,在他的心中卫青已是仅次于白起的名将,和他的父亲薛仁贵,岳飞、苏定方等人同级别。
“启禀将军,火势快要熄灭了。”
“好。”
听到手下的汇报后,卫青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下令道:“等火灭之后,立即展开进攻。”
薛丁山、田豫、李凌等将闻言都为之一愣,薛丁山一脸不解道:“将军,大火就算熄灭,也有很多残留物,热度未消,此时进攻,士兵们容易被烫伤,烫伤之下战力下降,进攻起来事倍功半啊。”
田豫李凌苏没说话,但脸上也带着和薛丁山一样的疑惑,在他们看来以卫青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啊。
卫青却淡然一笑,道:“烫伤也比战死强。”
众将更加的不解,什么要烫伤比必死强?他们想要卫青说明一下,可卫青却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看着沉默不不再多言的卫青,田豫李凌都露出无奈之色,从前的卫青可不会说话只说一半,从来不会对自己人藏着掖着,可自从降秦之后,他就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哪怕是面对他们这些老部下,他也表现的远没有从前那么亲近了。
田豫和李凌心中也都知道,卫青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避嫌,毕竟降将门前非多,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他,为了防止被怀疑成拉帮结派,卫青不得不疏远他们这些老部下。
对此,两人理智上觉得卫青是对的,但感情上却有些难以接受,可是却又无可奈何,谁让他们都是还未被彻底接纳的降将呢。
在卫青的命令之下,大火才一熄灭,秦军就展开了进攻,踏上了这片热度尚未消退的土地。
在三千罐火油弹和五万支火箭,连续三个时辰不间断的灼烧下,山腰已被烧成了一片白地,到处都散发出一股炽热的气息,好似一块烙铁一般。
秦军将士穿的都是厚实的军靴,可就算如此,也依然能够感觉到脚底在渐渐发烫。
一名士兵不满的抱怨道:“大将军是怎么想的,火才熄灭就进攻,这么热怎么打压。”
“别抱怨了,穿越这片区域,山顶的清寨还没有被烧毁,那里的温度没有这么热。”校尉道。
“可是那里有清军在啊。”士兵小声嘀咕道。
“少废话,军令如山。”
进攻的三千秦军,很快就穿越了火区,靠近了山寨,正当他们以为清军要进行反击时,却发现清营那边却安静的有些诡异,闯进去后才发现里面一个人都没有。
秦军已经跑了,这是一座空营。
秦军将校虽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占领了这座大营,并派人前去和卫青汇报,众将得知顿时一片哗然。
之前卫青就说过要不废一兵一卒攻占清军大营,当时他们不信认为卫青在说气话,可如今真的做到了之时,众将只觉得这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紧接着的就是不解和疑惑。
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薛丁山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第一个开口问道:“将军,咱们这把火看上去虽旺,可根本没有烧到清军大营,拓跋焘明明有险可守,可为何要弃营而逃呢?”
“是啊,拓跋焘此人允文允武,当明白现在清军的处境,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可能不战而逃的。”
田豫紧皱着眉头说道,这也是他最为不解的地方,拓跋焘到底为什么而逃呢?
这太奇怪了。
看着一头雾水的众将,卫青解释道:“尔等可知清营所出的是何种地形。”
众将都被问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因此地的地形非常古怪,山地里有小平原,整体又像是山谷,实在是不好划分啊。
薛丁山却是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是壶口地形。”
卫青诧异的看了按薛丁山,没想打会他会第一个答出,他还以为会是田豫和李凌呢。
“没错,仅从地图山来看,此地整体形状呈凹状,是山谷中也极少的壶口地形。”
说着,卫青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清营后面就有两座高山,虽更高更险,却可绕行,反倒是最矮这座挡住了我军的必经之路,故拓跋珪才会把第二营建在此地。
拓跋珪认为我军想要闯过去,就必须要拔除此行才行,可惜啊,他考虑到了地利,却忽略了地利之外。”
众将都露出疑惑之色,地利之外又是什么?
卫青不在继续打哑谜,道:“这座山谷的地形狭小,空气流通必定不畅,若是发动火攻的话,只需辅以微微的西风,就能将大火所产生的热流吹进谷内。”
众将听到此言都莫名一惊。
现在吹的不正是西风嘛。
“壶口地形之下,热流流通不出去,又消散不掉,则会形成热流循环,热流将逐渐充斥整座山谷,谷内的温度自然也会越来越高,整个山谷都将会化作一个巨大的蒸笼。”
听到这时,薛丁山、李凌和田豫三将,都露出恍然之色。
难怪拓跋焘不战而退了呢,因为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在卫青的蒸笼战术之下,整座山谷都化成了大蒸笼,清军若是留在其内,实力强的将领或许不会有影响,但普通士兵呆久了必定会因中暑而战力大降。
清军的综合战力本就比秦军弱,这要是在降一大截的话,等火熄灭之后,又如何能挡住秦军的兵锋?
所以,拓跋焘不是想撤,而是不得不撤。
不撤的话只有死路一条,而撤的话还能保存实力,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打仗决出胜负,无非三点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这小小的一场攻坚战当中,卫青明明是处于进攻的一方,却将天时地利人和全都用到了。
天时,算准了西风。
地利,利用壶口地形,发动蒸笼战,不废一兵一卒,就逼得拓跋焘撤军。
人和,先锋军覆没,秦军意图雪耻,斗志昂扬,战力大增,清军却因中暑而战战力下降。
一念至此,薛丁山心中对卫青更为敬佩,同时也明白了秦王为何将他调到卫青麾下,实在是因为卫青是有真本事的,在他身边言传身教之下,自己定会得以成长。
此时在薛丁山已经彻底被卫青所折服,在他的心中卫青已是仅次于白起的名将,和他的父亲薛仁贵,岳飞、苏定方等人同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