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身前身后名
长孙无忌算是听出来了,自己这位皇帝妹夫是铁了心要厚抚郭业,要给这厮荣宠身后事,风光大葬。
罢了,长孙无忌心里很快便有了腹案,心说,人都死了,以后再也不会跟我再斗来斗去了,又何必跟一死人计较呢?
长孙无忌最近因为郭业的死,好不容易才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倚重,缓和了不少关系。不想因为一个早已尸骨无存的郭业,而又惹来皇帝的猜忌。
于是,他心里不情不愿地哼了一声,好吧,郭业,算你小子有造化,死后能有此殊荣,算是便宜了你这厮!
随即,他拱手一礼,答道:“陛下,益州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哦不,连尸体都没有寻到,委实令人惋惜。陛下吩咐微臣亲自处理他的身后事,已经操办得差不多了。臣不仅让人在益州侯府安置了灵堂,供朝中百官拜府吊唁,还让人从快马加鞭将益州侯在蜀中陇西的亲属悉数接到了长安。他的母亲郭柳氏、他的两名妾侍郭杨氏、郭康氏,还有他的女儿,臣都让人借进了长安,如今就住在益州侯府内。侯府诸事都有益州侯的夫人平阳郡主在亲自主持。”
李二陛下微微点头,道:“辅机倒是细心,唉,郭业这小子一走,郭府上下都是女眷,没有一个男丁继承香灯挑大梁。这个时候朕不帮他,谁来帮他?辅机,回头让宗正寺卿李道宗亲自跑一趟郭府,送上黄金千两,算是朕与皇后的心意。”
“臣,遵旨!”
长孙无忌又是一礼,假惺惺地兔死狐悲般感慨道:“皇上和皇后有心了,益州侯若是泉下有知,必是死而无怨了。”
“呵呵,辅机又非郭业,岂知他如何想?”
李二陛下脸上淡淡,却说了句令长孙无忌哑口无言的话,好像自己的妹夫在若有若无的讽刺自己。
李二陛下没有理会长孙无忌的尴尬,继续问道:“那朕交代你的封赐呢?朕答应过郭业,只要他在吐蕃立下功劳,凯旋而归,朕封他一个平阳郡公。封爵之事,你跟江夏王李道宗有过交代吗?”
长孙无忌心里郁闷,郭业是在吐蕃立下赫赫功劳不假,可他不是死了吗?哪里谈得上凯旋而归?既然死在了吐蕃,连尸体都没找到,干嘛还要便宜他一个平阳郡公的爵位?
不过当着李二陛下的面,他可不敢这么说。
因为人皇帝都这么说了,铁了心要给郭业身后荣耀恩宠,自己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这不是明摆着给皇帝上眼药,证明自己心眼还比针尖小,心胸狭隘到连个死人都不放过吗?
于是,他连连点头称道:“陛下放心,如今益州侯府头七还未过,臣一会儿出宫会知会江夏王此事,让他早点拟出封赏郭业平阳郡公爵位的条陈。等着侯府头七一过,郭业衣冠出殡入土之日,臣会亲自前去宣布这道旨意,以示皇上的恩宠。”
“嗯,这件事情就交给辅机了。”
李二陛下神情有些落寞地看着宫墙之外的长安雪景,自顾说道:“郭卿衣冠出殡那天,朕会亲往府上,送他一程。也算是成全了朕与他的一场君臣之谊。唉,他之死,朕之过啊!”
“啊?”
长孙无忌一听皇帝要亲自送郭业的衣冠出殡,显然被惊了一把,有些愕然地看着自己这位皇帝妹夫,心生妒意道,看来郭业这次还真是对了,若他不死,以皇帝对他的眷宠,将来势必也是位列宰辅之辈。嘿嘿,死得好,死得好啊!
继而,他收敛起错愕神色,拱手赞道:“皇上如此体恤臣工,我等身为子者幸甚,大唐江山社稷幸甚!”
李二陛下又是摆摆手,今天对他这些马屁真是不感冒,意兴阑珊地冲顺公公喊道:“董顺,摆驾,回甘露殿吧!”
“喏!”
顺公公连忙呼喝起侍奉左右的内侍宦官们起驾,返回甘露殿。
这时,李二陛下突然驻足扭头又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缓缓问道:“辅机,郭卿的头七几时过?”
长孙无忌这事儿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回道:“还有三天,陛下。”
“三天?好,辅机,你代朕通传一下。”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即日起朕要罢朝三日,直至郭卿头七结束,以示哀悼。还有,郭业是为我大唐而殉难,凡在长安的官员,甭管与郭业之前有否嫌隙,都统统给我去郭府吊唁。郭府如今只剩妻儿寡母,莫要人走茶凉,门庭冷清。若有谁不去的话,哼,别怪朕睚眦必报!”
“啊?陛下,这……这……”
长孙无忌被惊得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来,却只见李二陛下重新转身,挥手喝道:“董顺,摆驾,回甘露殿!”
“喏!”
顺公公一甩拂尘,扯着嗓子吆喝道:“陛下有旨,起驾回宫甘露殿哩……”
霎时,人走声传金黄伞盖挪移着下了宫门城楼。
城墙之上,仅剩长孙无忌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傻愣在这儿,任凭大雪飘零落在身上,硬是呆若木鸡般一动不动如一尊泥塑。
……
……
雪,依然在下。
寒意,继续肆虐在长安城中,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在屋中围着火炉取暖。唯独太平坊的郭府,中门敞开,缟素悬挂,灯笼糊白,府中下人个个披麻戴孝,站在门口迎送着前来郭府吊唁的宾客,至于宾客人数却是稀稀落落,很是冷清。
此时此刻,暮霭沉沉,已近华灯初上的黄昏时分,该是一家围炉用饭的时辰。
而郭府却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无不透着哀沉肃穆的气氛。
灵堂摆在郭府的正厅,因为没什么宾客前来吊唁,仅有郭业平日素有往来的一些士林清流系同僚在帮忙维持着,就连虞世南和孔颖达都迟迟没有出现。
趁着这个空档儿,秀秀搀扶着老太君郭柳氏去了花厅稍歇片刻,养养精神。
花厅中,老太君拄着龙头拐杖居中而坐,吴秀秀居左而坐,贞娘与康芷茹则居右而坐。
此时,秀秀神色落寞,眉有愁容,正替贞娘抱着还未满周岁浑然不知世间事的小郭襄。
而贞娘和康芷茹则是坐在她对面,脸色惨白如纸,恸哭流涕抹着泪儿,险些哭得岔过气去。
整个花厅中,因为两人的哭泣,笼罩着浓浓的悲伤。
兴许是因为两人的哭声惊动了睡熟中的小郭襄,这小丫头一睁眼,便哇哇啼哭了起来,嗓门之大,足以震彻府内。
咚~咚~咚~!
老太君用龙头拐杖狠狠敲打在地面,冲贞娘二人喝道:“哭够了吗?哭够了就歇歇吧,我这个老婆子早已哭得泪干了。不过今天老婆子不会哭也不想哭了,因为我一直相信我儿未死,我儿至今死不见尸,谁能证明我儿死了?所以,老婆子不哭,因为我儿乃似乎福寿之相,绝不会就这么年纪轻轻而夭折的!”
“呜呜,婆婆,不要自己骗自己了,相公明明就是捐躯在吐蕃国了。”
康芷茹抹泪儿哽咽道:“长孙无忌大人都说了,我家相公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连朝廷都下了讣告,说当朝礼部尚书、益州侯郭业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呜呜,呜呜,相公没了,我们要守寡了……”
“放肆!”
老太君手中龙头拐杖又是狠狠顿地,发出铿锵挫地之声,怒目而视着康芷茹,喝斥道:“胡言乱语,我儿岂是短命之相?”
“老太君,呜呜……”贞娘亦是抽泣而言道,“若夫君还活着,长孙无忌大人为何还要派人来帮我们摆设灵堂,为夫君立上衣冠冢?这……这不就是说,夫君战死沙场连尸首都没找到吗?”
“咳咳……你,你们二人当真是,咳咳……”
老太君被两个儿媳妇的话气得差点没憋过气去,连连咳嗽,浑然说不出一句全乎话来。
抱着孩子的秀秀见状,立马站起身来来到老太君身后,替她抚背顺气,然后冲贞娘和康芷茹愠怒道:“你们两个还不噤声?非要跟老太君置气,是不是?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这儿添乱?”
几番质问,立马现出了秀秀身为平阳郡主,身为郭府正房的大家风范儿来。
随后,秀秀才俯身附耳冲老太君宽慰道:“婆婆,相公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儿的。贞娘和芷茹她们也是伤心过度,这才顶撞了您。您老人家消消气,先回房休息一二,这府里自有秀秀来操持照应着。”
殊不知,秀秀说出这些话时,心里也是肝肠寸断,她何尝不希望郭业吉人天相,但是过去了这么久,夫君仍旧是渺无音讯,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越发相信,郭业在吐蕃肯定是凶多吉少。
但是,这个时候,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要淡定从容,要临危不乱,否则这个家就要四分五裂,从此一蹶不振了。
果然,老太君听着秀秀讲完这番话后,阴沉的脸上终见几缕宽慰,然后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将秀秀怀中的小郭襄抱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秀秀嘱托道:“秀秀,老身年迈,不能帮衬你什么。这个家就要靠你了。至于长孙大人要设灵堂,朝廷要为我儿立碑铸冢,那都是皇上的恩典,自然拂逆。唉,秀秀啊,郭府上下就指望你来操持了,孩子,你不能倒,懂吗?”
唰的一下,眼泪就止不住地秀秀的眼眶中夺出,心酸不止,哽咽道:“婆婆,儿媳知道了,您老人家带着襄儿先回房休息吧,这里一切有我!”
“好,好啊……”
老太君抱着小郭襄正要转身,突然从花厅陆续奔来好些个仆人,人未至,声已到——
“禀报夫人,吏部尚书孔颖达大人前来吊唁咱家大官人!”
“禀报老太君,顺天府尹马周马大人前来拜府!”
“报——卫国公李靖大将军前来探望老夫人。”
“夫人夫人,卢国公程知节、翼国公秦叔宝两位大人前来祭拜咱家侯爷!”
“夫人,府外来了好多银盔亮甲的将军,都是咱们家侯爷生前的至交!”
“报—报—报,郡主,咱家府外,人满为患,有数百寒门学子堵在大门口,为侯爷烧纸焚香,您快去瞅瞅吧……”
一时间,整个花厅嘈杂一片,老太君的脸上却是古井不波,抱着孩子缓缓从花厅甬道返回内堂,边走边是回头冲秀秀吩咐道:
“秀儿,娘老了,这个家就靠你操持了,外面的事儿就由你去操持吧……咳……咳咳……”
罢了,长孙无忌心里很快便有了腹案,心说,人都死了,以后再也不会跟我再斗来斗去了,又何必跟一死人计较呢?
长孙无忌最近因为郭业的死,好不容易才得到了李二陛下的倚重,缓和了不少关系。不想因为一个早已尸骨无存的郭业,而又惹来皇帝的猜忌。
于是,他心里不情不愿地哼了一声,好吧,郭业,算你小子有造化,死后能有此殊荣,算是便宜了你这厮!
随即,他拱手一礼,答道:“陛下,益州侯为国捐躯马革裹尸,哦不,连尸体都没有寻到,委实令人惋惜。陛下吩咐微臣亲自处理他的身后事,已经操办得差不多了。臣不仅让人在益州侯府安置了灵堂,供朝中百官拜府吊唁,还让人从快马加鞭将益州侯在蜀中陇西的亲属悉数接到了长安。他的母亲郭柳氏、他的两名妾侍郭杨氏、郭康氏,还有他的女儿,臣都让人借进了长安,如今就住在益州侯府内。侯府诸事都有益州侯的夫人平阳郡主在亲自主持。”
李二陛下微微点头,道:“辅机倒是细心,唉,郭业这小子一走,郭府上下都是女眷,没有一个男丁继承香灯挑大梁。这个时候朕不帮他,谁来帮他?辅机,回头让宗正寺卿李道宗亲自跑一趟郭府,送上黄金千两,算是朕与皇后的心意。”
“臣,遵旨!”
长孙无忌又是一礼,假惺惺地兔死狐悲般感慨道:“皇上和皇后有心了,益州侯若是泉下有知,必是死而无怨了。”
“呵呵,辅机又非郭业,岂知他如何想?”
李二陛下脸上淡淡,却说了句令长孙无忌哑口无言的话,好像自己的妹夫在若有若无的讽刺自己。
李二陛下没有理会长孙无忌的尴尬,继续问道:“那朕交代你的封赐呢?朕答应过郭业,只要他在吐蕃立下功劳,凯旋而归,朕封他一个平阳郡公。封爵之事,你跟江夏王李道宗有过交代吗?”
长孙无忌心里郁闷,郭业是在吐蕃立下赫赫功劳不假,可他不是死了吗?哪里谈得上凯旋而归?既然死在了吐蕃,连尸体都没找到,干嘛还要便宜他一个平阳郡公的爵位?
不过当着李二陛下的面,他可不敢这么说。
因为人皇帝都这么说了,铁了心要给郭业身后荣耀恩宠,自己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这不是明摆着给皇帝上眼药,证明自己心眼还比针尖小,心胸狭隘到连个死人都不放过吗?
于是,他连连点头称道:“陛下放心,如今益州侯府头七还未过,臣一会儿出宫会知会江夏王此事,让他早点拟出封赏郭业平阳郡公爵位的条陈。等着侯府头七一过,郭业衣冠出殡入土之日,臣会亲自前去宣布这道旨意,以示皇上的恩宠。”
“嗯,这件事情就交给辅机了。”
李二陛下神情有些落寞地看着宫墙之外的长安雪景,自顾说道:“郭卿衣冠出殡那天,朕会亲往府上,送他一程。也算是成全了朕与他的一场君臣之谊。唉,他之死,朕之过啊!”
“啊?”
长孙无忌一听皇帝要亲自送郭业的衣冠出殡,显然被惊了一把,有些愕然地看着自己这位皇帝妹夫,心生妒意道,看来郭业这次还真是对了,若他不死,以皇帝对他的眷宠,将来势必也是位列宰辅之辈。嘿嘿,死得好,死得好啊!
继而,他收敛起错愕神色,拱手赞道:“皇上如此体恤臣工,我等身为子者幸甚,大唐江山社稷幸甚!”
李二陛下又是摆摆手,今天对他这些马屁真是不感冒,意兴阑珊地冲顺公公喊道:“董顺,摆驾,回甘露殿吧!”
“喏!”
顺公公连忙呼喝起侍奉左右的内侍宦官们起驾,返回甘露殿。
这时,李二陛下突然驻足扭头又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缓缓问道:“辅机,郭卿的头七几时过?”
长孙无忌这事儿不敢隐瞒,老老实实回道:“还有三天,陛下。”
“三天?好,辅机,你代朕通传一下。”
李二陛下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即日起朕要罢朝三日,直至郭卿头七结束,以示哀悼。还有,郭业是为我大唐而殉难,凡在长安的官员,甭管与郭业之前有否嫌隙,都统统给我去郭府吊唁。郭府如今只剩妻儿寡母,莫要人走茶凉,门庭冷清。若有谁不去的话,哼,别怪朕睚眦必报!”
“啊?陛下,这……这……”
长孙无忌被惊得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来,却只见李二陛下重新转身,挥手喝道:“董顺,摆驾,回甘露殿!”
“喏!”
顺公公一甩拂尘,扯着嗓子吆喝道:“陛下有旨,起驾回宫甘露殿哩……”
霎时,人走声传金黄伞盖挪移着下了宫门城楼。
城墙之上,仅剩长孙无忌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傻愣在这儿,任凭大雪飘零落在身上,硬是呆若木鸡般一动不动如一尊泥塑。
……
……
雪,依然在下。
寒意,继续肆虐在长安城中,家家户户紧闭门窗,在屋中围着火炉取暖。唯独太平坊的郭府,中门敞开,缟素悬挂,灯笼糊白,府中下人个个披麻戴孝,站在门口迎送着前来郭府吊唁的宾客,至于宾客人数却是稀稀落落,很是冷清。
此时此刻,暮霭沉沉,已近华灯初上的黄昏时分,该是一家围炉用饭的时辰。
而郭府却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无不透着哀沉肃穆的气氛。
灵堂摆在郭府的正厅,因为没什么宾客前来吊唁,仅有郭业平日素有往来的一些士林清流系同僚在帮忙维持着,就连虞世南和孔颖达都迟迟没有出现。
趁着这个空档儿,秀秀搀扶着老太君郭柳氏去了花厅稍歇片刻,养养精神。
花厅中,老太君拄着龙头拐杖居中而坐,吴秀秀居左而坐,贞娘与康芷茹则居右而坐。
此时,秀秀神色落寞,眉有愁容,正替贞娘抱着还未满周岁浑然不知世间事的小郭襄。
而贞娘和康芷茹则是坐在她对面,脸色惨白如纸,恸哭流涕抹着泪儿,险些哭得岔过气去。
整个花厅中,因为两人的哭泣,笼罩着浓浓的悲伤。
兴许是因为两人的哭声惊动了睡熟中的小郭襄,这小丫头一睁眼,便哇哇啼哭了起来,嗓门之大,足以震彻府内。
咚~咚~咚~!
老太君用龙头拐杖狠狠敲打在地面,冲贞娘二人喝道:“哭够了吗?哭够了就歇歇吧,我这个老婆子早已哭得泪干了。不过今天老婆子不会哭也不想哭了,因为我一直相信我儿未死,我儿至今死不见尸,谁能证明我儿死了?所以,老婆子不哭,因为我儿乃似乎福寿之相,绝不会就这么年纪轻轻而夭折的!”
“呜呜,婆婆,不要自己骗自己了,相公明明就是捐躯在吐蕃国了。”
康芷茹抹泪儿哽咽道:“长孙无忌大人都说了,我家相公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连朝廷都下了讣告,说当朝礼部尚书、益州侯郭业忠心耿耿,为国捐躯。呜呜,呜呜,相公没了,我们要守寡了……”
“放肆!”
老太君手中龙头拐杖又是狠狠顿地,发出铿锵挫地之声,怒目而视着康芷茹,喝斥道:“胡言乱语,我儿岂是短命之相?”
“老太君,呜呜……”贞娘亦是抽泣而言道,“若夫君还活着,长孙无忌大人为何还要派人来帮我们摆设灵堂,为夫君立上衣冠冢?这……这不就是说,夫君战死沙场连尸首都没找到吗?”
“咳咳……你,你们二人当真是,咳咳……”
老太君被两个儿媳妇的话气得差点没憋过气去,连连咳嗽,浑然说不出一句全乎话来。
抱着孩子的秀秀见状,立马站起身来来到老太君身后,替她抚背顺气,然后冲贞娘和康芷茹愠怒道:“你们两个还不噤声?非要跟老太君置气,是不是?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在这儿添乱?”
几番质问,立马现出了秀秀身为平阳郡主,身为郭府正房的大家风范儿来。
随后,秀秀才俯身附耳冲老太君宽慰道:“婆婆,相公吉人自有天相,不会有事儿的。贞娘和芷茹她们也是伤心过度,这才顶撞了您。您老人家消消气,先回房休息一二,这府里自有秀秀来操持照应着。”
殊不知,秀秀说出这些话时,心里也是肝肠寸断,她何尝不希望郭业吉人天相,但是过去了这么久,夫君仍旧是渺无音讯,真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越发相信,郭业在吐蕃肯定是凶多吉少。
但是,这个时候,她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要淡定从容,要临危不乱,否则这个家就要四分五裂,从此一蹶不振了。
果然,老太君听着秀秀讲完这番话后,阴沉的脸上终见几缕宽慰,然后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将秀秀怀中的小郭襄抱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秀秀嘱托道:“秀秀,老身年迈,不能帮衬你什么。这个家就要靠你了。至于长孙大人要设灵堂,朝廷要为我儿立碑铸冢,那都是皇上的恩典,自然拂逆。唉,秀秀啊,郭府上下就指望你来操持了,孩子,你不能倒,懂吗?”
唰的一下,眼泪就止不住地秀秀的眼眶中夺出,心酸不止,哽咽道:“婆婆,儿媳知道了,您老人家带着襄儿先回房休息吧,这里一切有我!”
“好,好啊……”
老太君抱着小郭襄正要转身,突然从花厅陆续奔来好些个仆人,人未至,声已到——
“禀报夫人,吏部尚书孔颖达大人前来吊唁咱家大官人!”
“禀报老太君,顺天府尹马周马大人前来拜府!”
“报——卫国公李靖大将军前来探望老夫人。”
“夫人夫人,卢国公程知节、翼国公秦叔宝两位大人前来祭拜咱家侯爷!”
“夫人,府外来了好多银盔亮甲的将军,都是咱们家侯爷生前的至交!”
“报—报—报,郡主,咱家府外,人满为患,有数百寒门学子堵在大门口,为侯爷烧纸焚香,您快去瞅瞅吧……”
一时间,整个花厅嘈杂一片,老太君的脸上却是古井不波,抱着孩子缓缓从花厅甬道返回内堂,边走边是回头冲秀秀吩咐道:
“秀儿,娘老了,这个家就靠你操持了,外面的事儿就由你去操持吧……咳……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