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年轻气盛
第256章年轻气盛
“40:15”,斯塔霍夫斯基的发球局。
按道理来说,这一局就是斯塔霍夫斯基的囊中之物了,高文的发力显然还是没有能够冲击到斯塔霍夫斯基。
但高文并不这样看,发力,不仅仅是为了破发,同时也是在寻找破局的方式,他需要坚定不移地试验下去,为后续比赛奠定基础;而且,面对斯塔霍夫斯基如此级别的高手,高文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一发,内角。
高文非常细致地观察斯塔霍夫斯基的发球动作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特别的动作习惯,而这些习惯往往就能够成为预判的基准,比如抛球,稍稍高一些稍稍低一些,在身体前面一些后面一些,击球点早一些晚一些,这就能够区分出一发和二发、内角和外角的差异。
只有非常少数球员才能够隐蔽自己的发球动作,让对手无从判断。
但是,即使明白这些也不是每次都能够判断准确的,主要还是因为网球场地比较大、距离足够远,然后还有阳光干扰,再加上网球那么小颗,所以仅仅凭借肉眼很难准确判断。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文更需要不断观察、持续观察。
大脑才刚刚判断出来“内角”,身体条件反射就已经做出反应,整个人直接冲了出去,但来球速度比想象中快一些,挥拍空间已经不足,于是高文就用双手反拍顶了一下,没有引拍动作,只是用手腕动作撞了回去。
嚓。
借力打力。
因为高文放弃引拍动作,只是顶了一下,所以回球节奏非常快,压缩了网球的空中飞行时间。
砰。
砰!
网球快速蹿了回去,尽管没有拉开线路角度,却以撞墙的方式朝着斯塔霍夫斯基撞了回去。
尽管落点不深,但弹跳也非常低,蹿起来之后就直接朝着斯塔霍夫斯基低空飞行而去,几乎没有什么反弹弧线。
斯塔霍夫斯基的脚步被迫往后退了一步,踉跄着用正手在膝盖以下够了一拍,勉强用弹击的方式完成回球;而且为了避免回球下网,斯塔霍夫斯基不得不手腕稍稍一挑,将回球弧度拉起来。
嗖。
网球划出一道抛物线。
踏踏踏。
马上就可以看到高文的脚步已经进入底线,全力前冲——接发球的一拍出现意外效果,但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衔接需要跟进,完成下一拍进攻,意随心动,脚步就已经快步跟上。
落地,反弹。
高文的关注完完全全锁定网球,看到网球在发球线附近落下来,连续小碎步调整等待网球的落地反弹,高高举起右手,准备击球。
但是!
高文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反而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斯塔霍夫斯基下意识地朝着自己反手位补防跑回去,然后高文才再次两个小碎步调整,正手二次引拍,出手瞬间依靠手腕做出一个滑板动作,没有发全力,就是轻巧地一甩一撇。
邦!
网球就朝着斯塔霍夫斯基的正手大空档飞行过去。
跑错方向的斯塔霍夫斯基改变身体惯性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遗憾地停下脚步,目送着网球落地形成制胜分。
高文的脚步在球网前停靠下来,重重地握拳嘶吼了一声——
他是故意的,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这一拍,因为意外,斯塔霍夫斯基的回球给了高文充分的时间,所以高文用一个假动作骗了斯塔霍夫斯基一把,让斯塔霍夫斯基预判完毕之后习惯性地提前移动,然后高文就能够从容地选择另外一条线路。
预判,也就意味着提前移动,在来回非常快速的击球之中,这一点点提前,就能够争取到些许主动;但是,一旦击球回合的速度放慢下来,提前移动也就意味着丢失重心,反而葬送自己的所有优势。
此时此刻,斯塔霍夫斯基就是如此;但高文的击球也没有那么简单。
延迟出手往往容易错过击球点,特别是看到超级大空档之后容易着急,出手就可能出现非常离谱的失误,所以高文一直用小碎步来调整位置,出手的时候更加仔细也更加专注,并且减力,保证成功率。
果然,得分。
“40:30”。
这一局的形势就发生微妙的变化了,尽管斯塔霍夫斯基依旧拥有一个局点,但也只有一个了。
一发,外角。
斯塔霍夫斯基明显开始拼发球了,试图通过一发压制住高文的回球,但追求角度太大,直接出界了。
斯塔霍夫斯基没有时间懊恼,稍稍调整一下,深呼吸一口气就开始二发。
内角?外角?近身?
高文的脑筋快速转动起来。
二发,外角。
斯塔霍夫斯基依旧压制高文的反拍,而且用大外角限制高文的挥拍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和角度限制了击球的空间,高文往往很难击打出直线,斜线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意味着即使高文完成回球,斯塔霍夫斯基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然后——
啊!
高文正在努力追球,但反拍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伸展开来,在脚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上半身舒展到了极致,勉强够到网球;不过,高文大脑依旧保持冷静,因为斯塔霍夫斯基的二发追求角度的极致,所以速度和力量都非常普通,这意味着高文依旧还有回球的空间。
哧。
高文双手握拍,狠狠地往下一砍,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增加摩擦,紧接着用手腕轻盈而柔软的一勾一挑。
就可以看见网球拉出一道又薄又浅的小弧线,飞行了过去。
斜线?
是的,正如斯塔霍夫斯基所料,高文没有选择,回了一个斜线,但斜线也有很多种:
落点在底线小三角的斜线、落在边线上的大对角斜线等等。
而高文的斜线,则是落在发球区里的浅斜线,又不同于发球落地之后会高高弹起,而是卸掉力量之后堪比小球的效果,落地以后没有什么力量,反弹的高度和旋转都非常一般。
啊!啊啊啊!
这次轮到斯塔霍夫斯基手忙脚乱了,他完全没有预料到,高文居然回出了一个小球效果的回发球。
如果说前一次回发球是意外,那么这一次回发球就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效果,只用了一拍就扭转劣势,并且将斯塔霍夫斯基推入深渊。
第二更。
“40:15”,斯塔霍夫斯基的发球局。
按道理来说,这一局就是斯塔霍夫斯基的囊中之物了,高文的发力显然还是没有能够冲击到斯塔霍夫斯基。
但高文并不这样看,发力,不仅仅是为了破发,同时也是在寻找破局的方式,他需要坚定不移地试验下去,为后续比赛奠定基础;而且,面对斯塔霍夫斯基如此级别的高手,高文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一发,内角。
高文非常细致地观察斯塔霍夫斯基的发球动作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特别的动作习惯,而这些习惯往往就能够成为预判的基准,比如抛球,稍稍高一些稍稍低一些,在身体前面一些后面一些,击球点早一些晚一些,这就能够区分出一发和二发、内角和外角的差异。
只有非常少数球员才能够隐蔽自己的发球动作,让对手无从判断。
但是,即使明白这些也不是每次都能够判断准确的,主要还是因为网球场地比较大、距离足够远,然后还有阳光干扰,再加上网球那么小颗,所以仅仅凭借肉眼很难准确判断。
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文更需要不断观察、持续观察。
大脑才刚刚判断出来“内角”,身体条件反射就已经做出反应,整个人直接冲了出去,但来球速度比想象中快一些,挥拍空间已经不足,于是高文就用双手反拍顶了一下,没有引拍动作,只是用手腕动作撞了回去。
嚓。
借力打力。
因为高文放弃引拍动作,只是顶了一下,所以回球节奏非常快,压缩了网球的空中飞行时间。
砰。
砰!
网球快速蹿了回去,尽管没有拉开线路角度,却以撞墙的方式朝着斯塔霍夫斯基撞了回去。
尽管落点不深,但弹跳也非常低,蹿起来之后就直接朝着斯塔霍夫斯基低空飞行而去,几乎没有什么反弹弧线。
斯塔霍夫斯基的脚步被迫往后退了一步,踉跄着用正手在膝盖以下够了一拍,勉强用弹击的方式完成回球;而且为了避免回球下网,斯塔霍夫斯基不得不手腕稍稍一挑,将回球弧度拉起来。
嗖。
网球划出一道抛物线。
踏踏踏。
马上就可以看到高文的脚步已经进入底线,全力前冲——接发球的一拍出现意外效果,但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衔接需要跟进,完成下一拍进攻,意随心动,脚步就已经快步跟上。
落地,反弹。
高文的关注完完全全锁定网球,看到网球在发球线附近落下来,连续小碎步调整等待网球的落地反弹,高高举起右手,准备击球。
但是!
高文并没有第一时间出手,反而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着斯塔霍夫斯基下意识地朝着自己反手位补防跑回去,然后高文才再次两个小碎步调整,正手二次引拍,出手瞬间依靠手腕做出一个滑板动作,没有发全力,就是轻巧地一甩一撇。
邦!
网球就朝着斯塔霍夫斯基的正手大空档飞行过去。
跑错方向的斯塔霍夫斯基改变身体惯性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遗憾地停下脚步,目送着网球落地形成制胜分。
高文的脚步在球网前停靠下来,重重地握拳嘶吼了一声——
他是故意的,用这样的方式展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
这一拍,因为意外,斯塔霍夫斯基的回球给了高文充分的时间,所以高文用一个假动作骗了斯塔霍夫斯基一把,让斯塔霍夫斯基预判完毕之后习惯性地提前移动,然后高文就能够从容地选择另外一条线路。
预判,也就意味着提前移动,在来回非常快速的击球之中,这一点点提前,就能够争取到些许主动;但是,一旦击球回合的速度放慢下来,提前移动也就意味着丢失重心,反而葬送自己的所有优势。
此时此刻,斯塔霍夫斯基就是如此;但高文的击球也没有那么简单。
延迟出手往往容易错过击球点,特别是看到超级大空档之后容易着急,出手就可能出现非常离谱的失误,所以高文一直用小碎步来调整位置,出手的时候更加仔细也更加专注,并且减力,保证成功率。
果然,得分。
“40:30”。
这一局的形势就发生微妙的变化了,尽管斯塔霍夫斯基依旧拥有一个局点,但也只有一个了。
一发,外角。
斯塔霍夫斯基明显开始拼发球了,试图通过一发压制住高文的回球,但追求角度太大,直接出界了。
斯塔霍夫斯基没有时间懊恼,稍稍调整一下,深呼吸一口气就开始二发。
内角?外角?近身?
高文的脑筋快速转动起来。
二发,外角。
斯塔霍夫斯基依旧压制高文的反拍,而且用大外角限制高文的挥拍选择——
在这样的情况下,旋转和角度限制了击球的空间,高文往往很难击打出直线,斜线是大概率事件,这也意味着即使高文完成回球,斯塔霍夫斯基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然后——
啊!
高文正在努力追球,但反拍还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伸展开来,在脚步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上半身舒展到了极致,勉强够到网球;不过,高文大脑依旧保持冷静,因为斯塔霍夫斯基的二发追求角度的极致,所以速度和力量都非常普通,这意味着高文依旧还有回球的空间。
哧。
高文双手握拍,狠狠地往下一砍,在有限时间里尽可能增加摩擦,紧接着用手腕轻盈而柔软的一勾一挑。
就可以看见网球拉出一道又薄又浅的小弧线,飞行了过去。
斜线?
是的,正如斯塔霍夫斯基所料,高文没有选择,回了一个斜线,但斜线也有很多种:
落点在底线小三角的斜线、落在边线上的大对角斜线等等。
而高文的斜线,则是落在发球区里的浅斜线,又不同于发球落地之后会高高弹起,而是卸掉力量之后堪比小球的效果,落地以后没有什么力量,反弹的高度和旋转都非常一般。
啊!啊啊啊!
这次轮到斯塔霍夫斯基手忙脚乱了,他完全没有预料到,高文居然回出了一个小球效果的回发球。
如果说前一次回发球是意外,那么这一次回发球就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效果,只用了一拍就扭转劣势,并且将斯塔霍夫斯基推入深渊。
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