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事难办
出国,这在八十年代,可是一个充满了吸引力的名词。
大学,同样是一个令人无限憧憬的名词。
这两件事,无论摊上哪一件都是令人羡慕,值得炫耀的事儿。
那可想而知,这两者如果合二为一,变成了“出国留学”,对这个年代的人又是多大的诱惑?
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拒绝。
所以从津门回来之后,米晓冉的心境彻底不一样了。
得到了汪大东愿意资助其留学的许诺,她再也难以回归过去那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去继续过那种三点一线的日子。
而是一下子陷入到了极大的情绪矛盾中,既渴望,又惧怕。
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反复的思量与权衡。
这种心理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过去米晓冉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不是她不渴望,而是因为不现实。
要知道,在我们的国家,有关出国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个人选择的余地。
出国人选必须经过组织挑选安排,要看政治上可靠不可靠,才能获得公派出国的机会。
即便是去年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也是一样,短时间内改变不了什么。
毕竟我们的国家经济水平太过落后。
这年头去美国最便宜的转机机票,一张都需要一千多元港币,将近五百元人民币。
国内有几个人能掏得起这笔钱呢?
至于上大学也是一样,恢复高考当然是件大好事。
可那么多知青,也仅有1977年到1979年这三次机会可以参加高考。
从1980年,大学校门就彻底对非应届毕业生关闭了。
曾经参与过两次,却因些许分数落榜的米晓冉,正是因此而死了心,还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与大学校门无缘了。
她又如何能想到,汪大东竟然像天使一样,重新为她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求学大门。
她怎么能够不激动?不兴奋?不渴望?
只是这种诱惑的背后,也不免让人心生重重的顾虑。
毕竟做出这种选择,她就要远离家乡,面对陌生的国度。
爸妈真的愿意让她去吗?他们会放心吗?
假如真的去了,她能忍受一个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吗?
毕竟这还意味着她要放弃安稳的工作和生活,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那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阱多,坏人也多。
她对国外的生活能适应吗?真的能跟上学习进度,顺利毕业吗?
会不会不安全呢?如果生病了或者遇到难处了怎么办?
关键是她出去完全是靠汪先生的资助,人家万一半途变卦了呢?
外国人好像不大讲究信义和情分,而且商人嘛,唯利是图的可能性很高……
这就是米晓冉的苦恼所在,这些难解的问题全都在困扰着她。
如果不仔仔细细的想好到底应该怎么办,她是没有可能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的。
而最终,她之所以能鼓起勇气,拿定了主意,下决心要出去闯荡一下。
这既是因为为留学的事,她又和汪大东详细面谈了一次。
再次受到了对方积极的鼓舞、开导和坚定的保证,感到人家确实诚意满满想要帮助自己。
同时,也因为她还获知汪大东已经和津门那边确定了合作单位,即将和津门轻工业进出口公司签订三十万美金合资合同的消息。
米晓冉真没想到,他们回来也就一周,竟然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就连快餐店的名字,汪大东都给起好了。
定名为,“Orchid”,中文叫胡姬花,也就是新加坡的国花。
汪大东还说只要等到店址一确定下来,就要从美国进口厨房设备,正式把投资计划付诸行动了。
这自然让米晓冉踏实了不少,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
毕竟汪大东要在共和国经商,这么大笔的投入兴办的企业,他不可能随便抛弃。
那有地方能找着他,还怕什么呢。
至于最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是,米晓冉的芳心也被赵汉宇的痴情打动了。
敢情自打回来之后,为了让米晓冉尽快下定决心出国。
赵汉宇总是追着她,一个劲的拼命介绍在美国上学的好处,和美国生活的优越性。
而且还拍着胸脯打保票说,哪怕米晓冉始终不愿意和自己交往,他们今后也只能做普通朋友。
他也一定会竭尽所能照顾好米晓冉,帮她适应国外的生活,永远的支持她。
这就让米晓冉一下看到了赵汉宇身上的闪光点——热情、率真、执着、浪漫……
说实话,过去米晓冉会和赵汉宇刻意保持着距离。
除了因为自己内心里还有一个放不下的人之外,也有赵汉宇是美国人的原因,
米晓冉明明知道赵汉宇总有一天会离开京城,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去。
那她要为这样注定要离开的人动了感情,岂不是冒傻气?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她也可以出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何况她真出要去了,当然渴望在国外能有个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自然对赵汉宇好感大增。
总之,随着他们关系也开始升温,变得日益亲密起来。
对米晓冉来说,出国留学这件事,很快就再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她深知,这或许是她这辈子唯一有可能去看看这个世界机会。
如果错过了就再没有了。
她就只能留在国内,像大多数人一样嫁人、生子、过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了。
只是真开始着手办起相关的手续来,米晓冉才知道出国的事儿没那么简单。
她惊讶的发现,要想把此事从理想变成现实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首先,行政机构可是“事难办,脸难看”的地方。
由于不少手续都需要出国人员本人拿着文件到行政机构去办理的。
光递交申请这一关,就够她受的,跑了许多天都全无进展。
简直屡屡碰壁,心灰意冷,一点办法都没有。
连刚起个头都这么艰难,她真不敢想象所有流程走完,最后拿到全套手续,得费多大的力气。
其次,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家人对此事的反应也是极为矛盾的。
一方面米师傅和米婶儿当然知道能出去留学是件好事。
即使学不着东西,弄几件家电指标也是好的。
可另一方面他们比米晓冉更担心她自己的安危,认为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跑到外国去,就是独闯龙潭。
尤其是米婶儿,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倒是巴不得女儿跟她一样碌碌无为,只要得个平安,守在家里就好。
说白了,人上了岁数,当然最怕膝下荒凉的孤独晚景。
所以这件事一时之间,还真正的僵持住了。
米晓冉是既烦恼该如何把出国手续办妥,也不知该怎么获得父母的支持。
但让她更加不敢相信的是,当她把自己的苦闷拿出来跟赵汉宇倾诉。
倒是真的从赵汉宇那得到了一个相当有效主意,只是十分荒诞罢了。
赵汉宇竟然对她说,“不如……不如你嫁给我吧,只要我们结婚了,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大学,同样是一个令人无限憧憬的名词。
这两件事,无论摊上哪一件都是令人羡慕,值得炫耀的事儿。
那可想而知,这两者如果合二为一,变成了“出国留学”,对这个年代的人又是多大的诱惑?
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拒绝。
所以从津门回来之后,米晓冉的心境彻底不一样了。
得到了汪大东愿意资助其留学的许诺,她再也难以回归过去那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去继续过那种三点一线的日子。
而是一下子陷入到了极大的情绪矛盾中,既渴望,又惧怕。
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反复的思量与权衡。
这种心理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过去米晓冉没有动过这样的心思,不是她不渴望,而是因为不现实。
要知道,在我们的国家,有关出国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个人选择的余地。
出国人选必须经过组织挑选安排,要看政治上可靠不可靠,才能获得公派出国的机会。
即便是去年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也是一样,短时间内改变不了什么。
毕竟我们的国家经济水平太过落后。
这年头去美国最便宜的转机机票,一张都需要一千多元港币,将近五百元人民币。
国内有几个人能掏得起这笔钱呢?
至于上大学也是一样,恢复高考当然是件大好事。
可那么多知青,也仅有1977年到1979年这三次机会可以参加高考。
从1980年,大学校门就彻底对非应届毕业生关闭了。
曾经参与过两次,却因些许分数落榜的米晓冉,正是因此而死了心,还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与大学校门无缘了。
她又如何能想到,汪大东竟然像天使一样,重新为她打开了一扇更宽广的求学大门。
她怎么能够不激动?不兴奋?不渴望?
只是这种诱惑的背后,也不免让人心生重重的顾虑。
毕竟做出这种选择,她就要远离家乡,面对陌生的国度。
爸妈真的愿意让她去吗?他们会放心吗?
假如真的去了,她能忍受一个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吗?
毕竟这还意味着她要放弃安稳的工作和生活,去迎接未知的挑战。
那可是资本主义社会,陷阱多,坏人也多。
她对国外的生活能适应吗?真的能跟上学习进度,顺利毕业吗?
会不会不安全呢?如果生病了或者遇到难处了怎么办?
关键是她出去完全是靠汪先生的资助,人家万一半途变卦了呢?
外国人好像不大讲究信义和情分,而且商人嘛,唯利是图的可能性很高……
这就是米晓冉的苦恼所在,这些难解的问题全都在困扰着她。
如果不仔仔细细的想好到底应该怎么办,她是没有可能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的。
而最终,她之所以能鼓起勇气,拿定了主意,下决心要出去闯荡一下。
这既是因为为留学的事,她又和汪大东详细面谈了一次。
再次受到了对方积极的鼓舞、开导和坚定的保证,感到人家确实诚意满满想要帮助自己。
同时,也因为她还获知汪大东已经和津门那边确定了合作单位,即将和津门轻工业进出口公司签订三十万美金合资合同的消息。
米晓冉真没想到,他们回来也就一周,竟然取得了这么大的进展。
就连快餐店的名字,汪大东都给起好了。
定名为,“Orchid”,中文叫胡姬花,也就是新加坡的国花。
汪大东还说只要等到店址一确定下来,就要从美国进口厨房设备,正式把投资计划付诸行动了。
这自然让米晓冉踏实了不少,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
毕竟汪大东要在共和国经商,这么大笔的投入兴办的企业,他不可能随便抛弃。
那有地方能找着他,还怕什么呢。
至于最后,还有一个额外的原因是,米晓冉的芳心也被赵汉宇的痴情打动了。
敢情自打回来之后,为了让米晓冉尽快下定决心出国。
赵汉宇总是追着她,一个劲的拼命介绍在美国上学的好处,和美国生活的优越性。
而且还拍着胸脯打保票说,哪怕米晓冉始终不愿意和自己交往,他们今后也只能做普通朋友。
他也一定会竭尽所能照顾好米晓冉,帮她适应国外的生活,永远的支持她。
这就让米晓冉一下看到了赵汉宇身上的闪光点——热情、率真、执着、浪漫……
说实话,过去米晓冉会和赵汉宇刻意保持着距离。
除了因为自己内心里还有一个放不下的人之外,也有赵汉宇是美国人的原因,
米晓冉明明知道赵汉宇总有一天会离开京城,回到他自己的国家去。
那她要为这样注定要离开的人动了感情,岂不是冒傻气?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她也可以出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有了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何况她真出要去了,当然渴望在国外能有个真正关心自己的人,自然对赵汉宇好感大增。
总之,随着他们关系也开始升温,变得日益亲密起来。
对米晓冉来说,出国留学这件事,很快就再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
她深知,这或许是她这辈子唯一有可能去看看这个世界机会。
如果错过了就再没有了。
她就只能留在国内,像大多数人一样嫁人、生子、过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了。
只是真开始着手办起相关的手续来,米晓冉才知道出国的事儿没那么简单。
她惊讶的发现,要想把此事从理想变成现实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首先,行政机构可是“事难办,脸难看”的地方。
由于不少手续都需要出国人员本人拿着文件到行政机构去办理的。
光递交申请这一关,就够她受的,跑了许多天都全无进展。
简直屡屡碰壁,心灰意冷,一点办法都没有。
连刚起个头都这么艰难,她真不敢想象所有流程走完,最后拿到全套手续,得费多大的力气。
其次,父母知道这件事后,家人对此事的反应也是极为矛盾的。
一方面米师傅和米婶儿当然知道能出去留学是件好事。
即使学不着东西,弄几件家电指标也是好的。
可另一方面他们比米晓冉更担心她自己的安危,认为一个女孩子无依无靠跑到外国去,就是独闯龙潭。
尤其是米婶儿,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倒是巴不得女儿跟她一样碌碌无为,只要得个平安,守在家里就好。
说白了,人上了岁数,当然最怕膝下荒凉的孤独晚景。
所以这件事一时之间,还真正的僵持住了。
米晓冉是既烦恼该如何把出国手续办妥,也不知该怎么获得父母的支持。
但让她更加不敢相信的是,当她把自己的苦闷拿出来跟赵汉宇倾诉。
倒是真的从赵汉宇那得到了一个相当有效主意,只是十分荒诞罢了。
赵汉宇竟然对她说,“不如……不如你嫁给我吧,只要我们结婚了,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