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苦劝”
陆铮身份特殊,又是太子亲信,虽然很多人都不觉得陆铮与太子关系多亲密,但是,汪家祖孙却对此深信不疑。
他们想要扶持大皇子上位,便一定要扳倒太子,而扳倒太子,势必就要先将太子身边的势力清除了。
而陆铮,正是汪家祖孙心目中的第一劲敌。
也正因为如此,汪家祖孙才对陆铮的一举一动格外关注。
每个政客都不缺少野心,只不过,有多有少,有大有小罢了。
汪家站在了一个相对的高度上,这野心,自然也比一般政客要大。
大皇子也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上,身为皇子,应该是极少有人对那个至尊之位没有念想的。
当这念想变成了控制不住的野心,便是为了这份野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大皇子想要登顶帝位,汪家想要扶持大皇子登上帝位,因而,他们便有了联合行事的共通点。
而汪家与大皇子关系本就亲密,这样一来,便为这段关系又多加了一重保障。
不管大皇子如何,至少现在,汪德蒲并没有放弃要扶持大皇子的念头,所以,即便对大皇子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有些微词,但是,汪德蒲仍然在察觉到陆铮有异的时候,让长孙来找大皇子商量应对之策。
汪文正行事老道,为人深沉,虽心内有所怀疑,又领了祖父汪德蒲的命令,却仍然没有一开始,就对大皇子全盘托出。
按照他的行事方式,更钟情于将事情说个大概,让别人顺着他的思路自己思考下去。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喜欢将话说的太满,大概是骨子里太过谨慎,所以下意识地不想别人抓到自己的把柄,生怕因此而为人所迫。
就算面对的是大皇子,再往亲近了说,还是自己的妹夫,汪文正却依然不愿完全坦诚。
不过,他这人心思还算缜密,且深谙说话之道,因而,话里话外间,已经将大皇子的思绪完全引着,照着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了。
不过,汪文正还是有些高估大皇子了。
原本还好好地,可是,就在最后总结阶段的时候,大皇子的想法,便又有些跑偏了。
“大哥的意思,是说太子跟陆铮,可能在暗谋什么事情?”大皇子眉眼整肃,神情十分认真,似乎已经认定了,太子跟陆铮之间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这也好啊,他想,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告状的好机会。
汪文正的本意,是想引着大皇子,应下他之前提到的那个提议,即进宫去探惠帝的口风。
然而,大皇子关注的重点,显然跟他的想法是有些出入的。
不过好在,还不算太偏。
汪文正暗暗叹了口气,道:“殿下这样想,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殿下明鉴,那既然如此,咱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先进宫去探探陛下的口风呢?”
说来说去,话题还是有绕回到了这里。
然而,大皇子却好像有些不愿意。
“大哥不知道,父皇这次生病,对太子更为信任,昨日都不叫我近前伺候汤药,今日我才去了的,若此刻去套话,若被父皇发现,岂不更叫父皇不喜?”
大皇子眉心皱得紧紧的,似乎对汪文正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相比于套话,他更想直接点儿,去告状。
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告太子一状,还费劲巴力地套什么话啊!
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汪文正一听大皇子这话,便明白大皇子并不赞同他的提议。
思及此,他不由又是一声暗叹。
大皇子行事躁进,多为一时痛快,却不知道要计较后果。
他猜得出大皇子是怎么想的,大皇子这么急切,无非就是觉得抓到了太子的把柄,所以急着进宫去向皇上进谗言。
可是,太子的谗言是那么好进的?
这些年,皇上原本对太子并不偏爱,他们的人不知在皇上面前进了太子多少谗言,却依旧没能将太子拉下马,也没对太子造成过什么实质性伤害,由此可见,太子的谗言,并不是那么好进的。
否则的话,这么多年筹谋之下,早就应该将太子从储君的位置上拉下来了。
汪文正想了想,仍尽量温言劝道:“殿下与贵妃娘娘之遇,臣也有所耳闻,但就臣所见,陛下心里最重要的人,应该还是殿下与贵妃娘娘,殿下说这一次陛下生病,对您不亲近,臣以为,并非如此,反而正是因为太亲近了,所以,陛下才在殿下面前,并不设防,对殿下的态度,也更加直接一些,臣听说,越是对亲近之人,说话反而越没有顾忌,这便是常言说的,亲疏远近之别了,殿下细想,可是这个道理?”
这话倒也确有几分道理。
大皇子细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来,惠帝对他跟太子确实不一样,怎么看,都是对他更为亲近一些。
而且,这次荣贵妃被罚,也不是惠帝罚的,乃是太后罚的。
太后是惠帝的亲娘,自己亲娘的决定,惠帝总不好直接反驳吧,那岂不是打了老娘的脸了?
难道说,惠帝是故意不亲近他的,就是为了做样子给太后看?
或许,还是为了给贵妃说情,才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般一想,还真有可能啊!
“那,我便进宫去,先探探父皇的口风?”大皇子渐渐被汪文正说动了。
说到底,他心里还是有惠帝这个亲爹的,汪文正说惠帝心里还是最惦记他,甚至超过了太子这句话,是比较打动他的。
这便是汪文正的高明之处了,须知这劝人听话,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劝说的话,只有说到了人家心坎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皇子同意进宫去探口风,汪文正也就放心了,于是,又再小心地提点了大皇子几句,才起身提出告辞。
准备离开之前,汪文正又十分自然地问及了自己的胞妹,大皇子妃的近况。
这倒没什么奇怪,汪聘婷是他的亲妹妹,他这个做哥哥的,关心妹妹几句,也属正常。
而且这样,也更能显得出他是个重情义之人,看上去更加值得信任。
他们想要扶持大皇子上位,便一定要扳倒太子,而扳倒太子,势必就要先将太子身边的势力清除了。
而陆铮,正是汪家祖孙心目中的第一劲敌。
也正因为如此,汪家祖孙才对陆铮的一举一动格外关注。
每个政客都不缺少野心,只不过,有多有少,有大有小罢了。
汪家站在了一个相对的高度上,这野心,自然也比一般政客要大。
大皇子也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上,身为皇子,应该是极少有人对那个至尊之位没有念想的。
当这念想变成了控制不住的野心,便是为了这份野心付诸行动的时候了。
大皇子想要登顶帝位,汪家想要扶持大皇子登上帝位,因而,他们便有了联合行事的共通点。
而汪家与大皇子关系本就亲密,这样一来,便为这段关系又多加了一重保障。
不管大皇子如何,至少现在,汪德蒲并没有放弃要扶持大皇子的念头,所以,即便对大皇子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有些微词,但是,汪德蒲仍然在察觉到陆铮有异的时候,让长孙来找大皇子商量应对之策。
汪文正行事老道,为人深沉,虽心内有所怀疑,又领了祖父汪德蒲的命令,却仍然没有一开始,就对大皇子全盘托出。
按照他的行事方式,更钟情于将事情说个大概,让别人顺着他的思路自己思考下去。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喜欢将话说的太满,大概是骨子里太过谨慎,所以下意识地不想别人抓到自己的把柄,生怕因此而为人所迫。
就算面对的是大皇子,再往亲近了说,还是自己的妹夫,汪文正却依然不愿完全坦诚。
不过,他这人心思还算缜密,且深谙说话之道,因而,话里话外间,已经将大皇子的思绪完全引着,照着自己的想法走下去了。
不过,汪文正还是有些高估大皇子了。
原本还好好地,可是,就在最后总结阶段的时候,大皇子的想法,便又有些跑偏了。
“大哥的意思,是说太子跟陆铮,可能在暗谋什么事情?”大皇子眉眼整肃,神情十分认真,似乎已经认定了,太子跟陆铮之间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这也好啊,他想,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告状的好机会。
汪文正的本意,是想引着大皇子,应下他之前提到的那个提议,即进宫去探惠帝的口风。
然而,大皇子关注的重点,显然跟他的想法是有些出入的。
不过好在,还不算太偏。
汪文正暗暗叹了口气,道:“殿下这样想,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殿下明鉴,那既然如此,咱们是不是更加应该,先进宫去探探陛下的口风呢?”
说来说去,话题还是有绕回到了这里。
然而,大皇子却好像有些不愿意。
“大哥不知道,父皇这次生病,对太子更为信任,昨日都不叫我近前伺候汤药,今日我才去了的,若此刻去套话,若被父皇发现,岂不更叫父皇不喜?”
大皇子眉心皱得紧紧的,似乎对汪文正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相比于套话,他更想直接点儿,去告状。
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告太子一状,还费劲巴力地套什么话啊!
这不是多此一举么!
汪文正一听大皇子这话,便明白大皇子并不赞同他的提议。
思及此,他不由又是一声暗叹。
大皇子行事躁进,多为一时痛快,却不知道要计较后果。
他猜得出大皇子是怎么想的,大皇子这么急切,无非就是觉得抓到了太子的把柄,所以急着进宫去向皇上进谗言。
可是,太子的谗言是那么好进的?
这些年,皇上原本对太子并不偏爱,他们的人不知在皇上面前进了太子多少谗言,却依旧没能将太子拉下马,也没对太子造成过什么实质性伤害,由此可见,太子的谗言,并不是那么好进的。
否则的话,这么多年筹谋之下,早就应该将太子从储君的位置上拉下来了。
汪文正想了想,仍尽量温言劝道:“殿下与贵妃娘娘之遇,臣也有所耳闻,但就臣所见,陛下心里最重要的人,应该还是殿下与贵妃娘娘,殿下说这一次陛下生病,对您不亲近,臣以为,并非如此,反而正是因为太亲近了,所以,陛下才在殿下面前,并不设防,对殿下的态度,也更加直接一些,臣听说,越是对亲近之人,说话反而越没有顾忌,这便是常言说的,亲疏远近之别了,殿下细想,可是这个道理?”
这话倒也确有几分道理。
大皇子细细回想了一下,这些年来,惠帝对他跟太子确实不一样,怎么看,都是对他更为亲近一些。
而且,这次荣贵妃被罚,也不是惠帝罚的,乃是太后罚的。
太后是惠帝的亲娘,自己亲娘的决定,惠帝总不好直接反驳吧,那岂不是打了老娘的脸了?
难道说,惠帝是故意不亲近他的,就是为了做样子给太后看?
或许,还是为了给贵妃说情,才演了这样一出戏?
这般一想,还真有可能啊!
“那,我便进宫去,先探探父皇的口风?”大皇子渐渐被汪文正说动了。
说到底,他心里还是有惠帝这个亲爹的,汪文正说惠帝心里还是最惦记他,甚至超过了太子这句话,是比较打动他的。
这便是汪文正的高明之处了,须知这劝人听话,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劝说的话,只有说到了人家心坎里,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大皇子同意进宫去探口风,汪文正也就放心了,于是,又再小心地提点了大皇子几句,才起身提出告辞。
准备离开之前,汪文正又十分自然地问及了自己的胞妹,大皇子妃的近况。
这倒没什么奇怪,汪聘婷是他的亲妹妹,他这个做哥哥的,关心妹妹几句,也属正常。
而且这样,也更能显得出他是个重情义之人,看上去更加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