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得罪
太子此言一出,群情沸腾。
安笙坐在轿子里,暗暗点了下头。
大皇子到底什么样,她不知道,不过,太子这一招收拢人心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涉及皇权的事情,她不太懂,但是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懂。
至少她知道一点,太子若为君,必是明君。
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入朝为官,哪个不想跟随圣主,建立一番功业?
下市为民,哪个不想君明政清,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太子此次南下淮安,收拢的,又何止是淮安臣民的心呢?
安笙敢打赌,这次回去,太子跟大皇子之间分庭抗礼的局面,怕是再难维持了。
就是不知道,大皇子此刻,是否意识了到这一点。
淮安的事情,很快就传回了邺京,惠帝接到太子的奏章,当场连道了三声好,直夸太子能干,连陆铮都跟着得了夸奖。
惠帝夸奖太子了,大皇子自然不高兴。
本来,这个差事应该是他的,结果先是被陆铮抢去,接着又被太子抢了去,这叫他如何能甘心?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他外祖父的,不争这个差事。
结果怎么样?
好处全都让太子跟陆铮占去了,还有他什么事啊!
大皇子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埋怨汪德蒲。
可是,他却也不想想,当初淮安疫情告急的时候,汪德蒲主张让他前去平疫,他是怎么说的?
他就在汪德蒲的书房里,瞪着眼睛跟汪德蒲说:“外祖,我唤您一声外祖,可您怎么能将我往那种地方推呢!您这是要我的命啊!”
这话一出,当即就将汪德蒲气得血气一涌,险些背过气去。
大皇子却坚持不肯松口,无论汪德蒲如何晓以利害,仍旧不动心。
那可是瘟疫,动不动就绝户决村绝城的瘟疫,他若接了这个差事,有没有命回来,都说不准了,还要功劳做什么?
汪德蒲气得不行,但是也不能代替大皇子做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带人南下去了。
其实汪德蒲早就替大皇子考虑好了,太子能请普云大师出山随行南下,难道大皇子就不行吗?
普云大师是出家人,得道高僧,受万民敬仰,但正因如此,他更加不会推辞这份请求。
不论去的是太子还是大皇子,普云大师都必然会应下这份邀请。
只要有普云大师在,淮安的疫情,早晚都能解决。
而事实也果真不出汪德蒲所料,普云大师确实研制出了治疗疫症的药方,这药方一出,淮安疫情,立时便解了。
汪德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的功劳,全都落在了太子头上。
这还不算完,太子这次淮安之行,将他埋在淮安的钉子,全都给拔了出来。
这才是让汪德蒲最为恼火的。
大皇子还仍旧盯在那些嘉奖上头不放松,真是目光短浅至极!
他们失去的,又何止是这一点口头上的嘉奖啊!
不说汪德蒲跟大皇子如何恼恨,如何互相埋怨,太子的赈灾队伍,终于快要回京了。
九月二十,太子一行人抵达京师,于城外暂时安营扎寨,等候宫里的旨意。
此举乃是为了防止将病气带入京师,古来如此,纵然太子身份尊贵,也不能搞特殊。
不过,还没等太子这边营帐扎完呢,皇上的旨意就下来了。
一番嘉奖是少不了的,惠帝这次丝毫没有吝啬,对太子和陆铮等有功之人,都大加赞赏。
太子带领众人,接下旨意,对前来的大皇子,笑得分外和气。
大皇子死死地盯着太子的脸,试图想要从太子脸上找到一丁点儿生病的迹象。
可是,他找了半天,只看见太子一脸端方,目光温润,一身贵气,遮掩不住。
恨恨地收回目光,大皇子皮笑肉不笑地对太子道:“太子殿下可得让御医好好把把脉,确定了没什么问题,三日后也好进京不是。”
这话可不光是得罪了太子一个,简直是将随太子南下的人都得罪了个遍。
可是,大皇子还毫无所觉。
太子面对大皇子的挑衅,面色丝毫未变,仍旧笑得谦和,“大皇兄说的是,大皇兄担心孤,孤也同样担心大皇兄啊,依孤看,在御医还没有把完脉之前,大皇兄是不是先暂且离孤远一些,以防......”
以防什么,太子没说。
不过,看大皇子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也知道,他是明白太子的未尽之言的。
瘟疫啊,可是传染的!
大皇子惊悸退后,众人都看见了,瞧着他的目光,可都算不上友好。
就算不是谁都敢明目张胆地瞧,但是,心里却早已经将大皇子翻来覆去骂了好几遍了。
他们跟着太子殿下赈灾,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听大皇子这话的意思,倒像是在怀疑他们都染了瘟疫似的!
难不成,他们都染上疫症死在南方,大皇子就舒坦了!
平疫的时候不见他往前凑,现在疫情平了,旱灾解了,倒来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来了!
真是不知所谓!
太子看着大皇子惊慌之下连连后退,心中便是一声冷笑。
他这个皇兄,刚愎有余,心计不足,还真当他是那么好挤兑的呢?
大皇子后退了几步之后,似乎也察觉了自己此举有些不妥,忙停下来,故作镇定地让御医下去给众人把脉。
皇上派下了御医两名,太医一名,安笙顺着人群往前一看,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个熟人!
那花白胡子的老太医,是当初在荣贵妃宫里见到的那位褚太医吧?
就在安笙想着怎么躲过御医诊脉之时,褚太医已经到了她面前了。
不过,褚太医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她身上,而是在她师傅身上。
“大师仁义,褚某自叹弗如啊。”褚思仁朝普云大师行了个佛礼。
普云大师还了一礼,道:“褚施主过誉了,贫僧做的不过都是分内之事,担不得此等虚名。”
褚思仁连连点头,应和普云大师之言。
安笙在旁边一看,原来这褚太医,跟师傅还是旧识啊!
既然如此,她是不是可以请这位老太医帮个忙,遮掩过去?
安笙坐在轿子里,暗暗点了下头。
大皇子到底什么样,她不知道,不过,太子这一招收拢人心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涉及皇权的事情,她不太懂,但是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懂。
至少她知道一点,太子若为君,必是明君。
这就足够了,不是吗?
入朝为官,哪个不想跟随圣主,建立一番功业?
下市为民,哪个不想君明政清,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太子此次南下淮安,收拢的,又何止是淮安臣民的心呢?
安笙敢打赌,这次回去,太子跟大皇子之间分庭抗礼的局面,怕是再难维持了。
就是不知道,大皇子此刻,是否意识了到这一点。
淮安的事情,很快就传回了邺京,惠帝接到太子的奏章,当场连道了三声好,直夸太子能干,连陆铮都跟着得了夸奖。
惠帝夸奖太子了,大皇子自然不高兴。
本来,这个差事应该是他的,结果先是被陆铮抢去,接着又被太子抢了去,这叫他如何能甘心?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他外祖父的,不争这个差事。
结果怎么样?
好处全都让太子跟陆铮占去了,还有他什么事啊!
大皇子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埋怨汪德蒲。
可是,他却也不想想,当初淮安疫情告急的时候,汪德蒲主张让他前去平疫,他是怎么说的?
他就在汪德蒲的书房里,瞪着眼睛跟汪德蒲说:“外祖,我唤您一声外祖,可您怎么能将我往那种地方推呢!您这是要我的命啊!”
这话一出,当即就将汪德蒲气得血气一涌,险些背过气去。
大皇子却坚持不肯松口,无论汪德蒲如何晓以利害,仍旧不动心。
那可是瘟疫,动不动就绝户决村绝城的瘟疫,他若接了这个差事,有没有命回来,都说不准了,还要功劳做什么?
汪德蒲气得不行,但是也不能代替大皇子做决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带人南下去了。
其实汪德蒲早就替大皇子考虑好了,太子能请普云大师出山随行南下,难道大皇子就不行吗?
普云大师是出家人,得道高僧,受万民敬仰,但正因如此,他更加不会推辞这份请求。
不论去的是太子还是大皇子,普云大师都必然会应下这份邀请。
只要有普云大师在,淮安的疫情,早晚都能解决。
而事实也果真不出汪德蒲所料,普云大师确实研制出了治疗疫症的药方,这药方一出,淮安疫情,立时便解了。
汪德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大的功劳,全都落在了太子头上。
这还不算完,太子这次淮安之行,将他埋在淮安的钉子,全都给拔了出来。
这才是让汪德蒲最为恼火的。
大皇子还仍旧盯在那些嘉奖上头不放松,真是目光短浅至极!
他们失去的,又何止是这一点口头上的嘉奖啊!
不说汪德蒲跟大皇子如何恼恨,如何互相埋怨,太子的赈灾队伍,终于快要回京了。
九月二十,太子一行人抵达京师,于城外暂时安营扎寨,等候宫里的旨意。
此举乃是为了防止将病气带入京师,古来如此,纵然太子身份尊贵,也不能搞特殊。
不过,还没等太子这边营帐扎完呢,皇上的旨意就下来了。
一番嘉奖是少不了的,惠帝这次丝毫没有吝啬,对太子和陆铮等有功之人,都大加赞赏。
太子带领众人,接下旨意,对前来的大皇子,笑得分外和气。
大皇子死死地盯着太子的脸,试图想要从太子脸上找到一丁点儿生病的迹象。
可是,他找了半天,只看见太子一脸端方,目光温润,一身贵气,遮掩不住。
恨恨地收回目光,大皇子皮笑肉不笑地对太子道:“太子殿下可得让御医好好把把脉,确定了没什么问题,三日后也好进京不是。”
这话可不光是得罪了太子一个,简直是将随太子南下的人都得罪了个遍。
可是,大皇子还毫无所觉。
太子面对大皇子的挑衅,面色丝毫未变,仍旧笑得谦和,“大皇兄说的是,大皇兄担心孤,孤也同样担心大皇兄啊,依孤看,在御医还没有把完脉之前,大皇兄是不是先暂且离孤远一些,以防......”
以防什么,太子没说。
不过,看大皇子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也知道,他是明白太子的未尽之言的。
瘟疫啊,可是传染的!
大皇子惊悸退后,众人都看见了,瞧着他的目光,可都算不上友好。
就算不是谁都敢明目张胆地瞧,但是,心里却早已经将大皇子翻来覆去骂了好几遍了。
他们跟着太子殿下赈灾,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听大皇子这话的意思,倒像是在怀疑他们都染了瘟疫似的!
难不成,他们都染上疫症死在南方,大皇子就舒坦了!
平疫的时候不见他往前凑,现在疫情平了,旱灾解了,倒来他们面前耀武扬威来了!
真是不知所谓!
太子看着大皇子惊慌之下连连后退,心中便是一声冷笑。
他这个皇兄,刚愎有余,心计不足,还真当他是那么好挤兑的呢?
大皇子后退了几步之后,似乎也察觉了自己此举有些不妥,忙停下来,故作镇定地让御医下去给众人把脉。
皇上派下了御医两名,太医一名,安笙顺着人群往前一看,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个熟人!
那花白胡子的老太医,是当初在荣贵妃宫里见到的那位褚太医吧?
就在安笙想着怎么躲过御医诊脉之时,褚太医已经到了她面前了。
不过,褚太医的注意力,显然不在她身上,而是在她师傅身上。
“大师仁义,褚某自叹弗如啊。”褚思仁朝普云大师行了个佛礼。
普云大师还了一礼,道:“褚施主过誉了,贫僧做的不过都是分内之事,担不得此等虚名。”
褚思仁连连点头,应和普云大师之言。
安笙在旁边一看,原来这褚太医,跟师傅还是旧识啊!
既然如此,她是不是可以请这位老太医帮个忙,遮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