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四十七章:领土的丢失
[第4章我对历史的兴趣]
第47节第四十七章:领土的丢失
五口通商使外国货物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受到严重破坏。鸦片普及到穷乡僻壤,它所产生的影响,跟禁烟前林则徐等一些禁烟人士所预料的完全相同,而清政府照旧冥顽不灵,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吸收任何教训,犹如酱缸中的树木不能吸收任何养料一样。高阶层统治群,包括皇帝在内,住在婢仆如云的小天地中,眼睛从看不见怪模怪样的西洋人,也看不见被产的农村和农民们的悲惨流离,他们依然歌舞升平,从不去想中国为什么如此衰弱和如果再发生战争时,中国如何抵御那些军舰大炮。
但歌舞升平仅只属于统治阶层。恶化中的官逼民反,却继续恶化。而且因为对外国作战失败,清政府的纸老虎已被戳穿。四面八方的民变,更如火如荼。最大的一支民众武力,由基督教徒洪秀全领导,爆发的时间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第八年,即1850年。爆发地点在广西的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是花县(广东花都)人,花县属于说古中原话的客家人的县份。跟当时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他自幼就接受儒家系统教育,熟读儒书,立志遵循科举程序,上进当官。可是,他到广州参加了四次考试,却连士大夫最低级的“秀才”头衔,都没有得到。后来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崇拜耶稣所描绘的天国中的太平景象,成为一个狂热的教士。他创立“上帝会”,宣称耶稣并不是独生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认为上帝是天父,耶稣当然是天兄。他把家中供奉的佛教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盂轲的牌位,全部捣碎烧掉。
这种举动,使社会震骇,卫道之士群起攻击他,他逃到广西,跟他的门徒冯云山深入桂平县紫荆山,向山上那些来自广东的客家烧炭工人传教,信徒数目急剧地增加。广西连年发生旱灾,民变蜂起,就在一八五○这一年,一省中就有九支民众抗暴武力,每支都拥有千余人或七八千人。省长(巡抚)郑祖琛又是一位有名的赃官,迫使那些不肯参加民变的人也不得不参加。洪秀全就把他的信徒组织起来,成立太平军。
清政府用它那些腐败不堪的军队首先讨伐太平军,包围洪秀全所在地金田村。次年(一八五一),太平军突围北上,攻陷永安(广西蒙山),就在永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被尊为天王,作为太平天国的元首。他把他的五位杰出的助手,都加封王爵。
再次年(一八五二),太平军放弃永安,攻陷全州(广西全州)。进入湖南省后,攻长沙失败,于是绕过长沙北上,攻陷岳州(湖南岳阳)。在岳州,他们从地下掘出十七世纪吴三桂所埋藏的巨炮,实力陡然增加,立即攻陷湖北省的重镇汉阳(湖北武汉长江北岸)。
——吴三桂埋藏的巨炮,已是二百年前的古董了,却竟然派上用场,仍能在战场上发挥威力,说明清政府军队在二百年中,毫无进步。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湖北省城武昌(湖北武汉)。顺长江东下,最后攻陷江南最大的城市江宁(江苏南京),定为国都,改称天京。
太平天国的政治号召,可分为下列三项:
一把满族人逐出中国。
二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一个基督教的社会。
在这种要求下,太平天国做出种种使守旧的顽固派痛心的剧烈改革,诸如: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崇拜偶像和崇拜祖先;禁止娼妓;禁止男子娶妾;禁止人口买卖;禁止饮酒;禁止赌博;禁止迷信巫师巫婆;割掉辫子;厉行土地改革;创立田亩新制度;收土地为国有;照人口平均授田;创立新历法,废止阴历,改用阳历。这一连串的措施,使中国平空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清政府对这个跟普通民变不同的新生力量,大起恐慌。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就派出两支大军北伐,第一军由大将军林凤祥率领,由天京出发,挺进到距天津只三十公里的静海县独流镇,引起北京清政府震动。第二军由大将军曾立昌率领,由安徽安庆出发,挺进到山东省临清州。但这两支北代兵团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援军,也没有补给供应。一八五五年,第一军退到直隶省(河北省)东光县的连镇覆没,第二军退到山东省西南境溃散。
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推翻满清政府,而由自己统一中国的希望破灭。并由于下列三项原因,迅速没落。
其一清政府在满洲正规军瓦解后,乞灵于汉人的民兵(团练),即地方性的自卫组织。清政府一位汉人副部长(侍郎)曾国藩正在他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为他死去的老娘守三年之丧。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系统士大夫,对太平天国破坏那些固有生活方式的行为,强烈地反感。他以恢复传统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维护名教”,作为政治号召(他竭力的避免提到向异民族效忠的尴尬问题),组织以湖南省人为主体的湘军,攻击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唯一的劲敌。
其二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虽然天父、天兄之类已经严重的离经叛道,但西方那些基督教国家,却十分兴奋,又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成功。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天京晋见洪秀全,对太平军的严格纪律,以及安定的社会秩序,至为惊异。可是,太平天国成长得太快,所有的领导人物,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那些酒肉官员同样的茫然无知,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已觉悟到跟外国人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反而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
其三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由广西起兵到天京定都,只不过短短的四年。领导阶层固然都是杰出的人物,但他们的成功过于迅速,从烧炭工人贫农,转眼间成了帝王将相,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没有经过严重的折磨和必须的训练,使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定都天京后不久,他们就走上黄巢、李自成的覆辙,立即开始腐败,习惯于他们所反对的堕落生活,而且被权力摆布得发狂,开国的领袖们大部分死于自相残杀。
——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太平天国如果在这两方面不失败,士大夫的民兵和外国人的干预,都不足以使他们失败。
在这三种压力下,太平天国终于不支。一八六四年,南京已被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包围了三年,洪秀全在围城中逝世,他的儿子洪继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国最后一位新崛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保护洪突围,但被湖南兵团冲散,洪失踪,李秀成被曾国藩擒获。李秀成被擒后伪装屈服,亲笔写了一篇供词,要求曾国藩派他去向仍散布在南中国各地的太平军招降。但曾国藩显然不愿跳进这个圈套,所以仍是杀了他。
李秀成死,太平天国灭,建立政权十四年。
太平天国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而现在缠足、辫子、娶妾、吸食鸦片,以及等等其他被维护的“名教”,一一恢复旧观。只有一件没有恢复,那就是清政府手中的军权,从此转移到汉人手中。
七捻军·回变
太平军引发的战争限于南中国。
北中国的战争同样激烈,它是捻军发动的。捻军比太平军起兵为早,而结束却晚。
捻,作动词用时,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纸片或棉絮搓成一条线样形状的动作。作名词时,意思是指“一小撮人”。本世纪(十九)初叶,淮河南北两岸广大的地区上,民间烧香拜佛,往往以一小撮人为一个团体,从事迎神和驱逐疫鬼的工作,一小撮人就称为一捻。他们在实质上是白莲教,但表面上不是。官员的贪污和水灾旱灾造成的饥馑,迫使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加入这种烧香拜佛的团体,到处流亡乞食。在乞不到食时,就向地主富户和官员士大夫家劫掠。清政府把他们当
作盗匪剿捕,他们飘忽不定,用游击战术抵制。
一八一四年,清政府听说捻军的领袖是一位名叫王妞子的女人,下令通缉,结果通缉不到。但经过这次打草惊蛇的搜捕骚扰,捻军遂逐渐由小股合并为大股,练成劲旅。当时清政府正在对付天理教和其他更严重的民变,对抢军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到了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江苏南京),捻军领袖张洛行以安徽省蒙城县雉河集(安徽涡阳)为根据地,接受太平天国的封爵,分兵四出,攻城略地。清政府把征讨太平天国的责任交给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用汉人打击汉人。而由满洲兵团对付捻军,他们认为捻军比较脆弱。
一八六三年,张洛行被叛徒苗沛霖出卖,擒献给清政府以残暴闻名的剿匪总司令僧格林沁。张洛行的侄儿张总愚继续作战,于两年后的一八六五年,即太平天国覆亡的次年,在曹州(山东菏泽)把僧格林沁击毙。清政府最后一张王牌输掉了,不得不再依靠汉人,命曾国藩跟另一位也是民兵出身,被称为“淮军”(以安徽省人为主)领袖的李鸿章,乘消灭太平天国的余威,负责对付捻军。
一八六六年捻军被清军拦截,分为两支。张总愚亲率一支进入陕西省,称为西捻。另一领袖赖文光率领一支进入湖北省,称为东捻。一八六七年,东捻挺进到扬州瓦窑铺(江苏江都),在清军云集下覆没。明年(一八六八),西捻折回山东省,在在平县迷失道路,陷入黄河跟运河间的泥沼地带,也全军覆没。
捻军战争历时五十五年,而最后十六年辗转华中各地血战。他们没有最高的政治指导原则,也没有崇高的理想,只盲目地攻击清军或被清军追逐,只能骚动,不能成功。
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即以甘肃兰州为中心的广大范围,跟太平军和捻军兴起的同时,则有伊斯兰教徒的叛变。
中部地区的伊斯兰教徒,跟西部地区(新疆省)的伊斯兰教徒,最大的差异是,西部的伊斯兰教徒大部分是维吾尔人,他们几乎全部保持固有的风俗和言语。中部的伊斯兰教徒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于一千年前的八世纪唐王朝时,迁居中国,现在除了宗教信仰这一点之外,其他都已彻底华化,但在相貌上仍显露着阿拉伯血统,跟汉人比较起来,他们的鼻子较高,胡子较多。
中部伊斯兰教徒的行动分布三个地区:
一云南省一八五五年,云南回民领袖杜文秀在大理县(九世纪时南诏王国的国都)起兵。
二陕西省一八六二年,陕西回民领袖任武,在渭南县起丘
三甘肃省一八六二年的同时,甘肃回民领袖马化龙,在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镇)起兵。
云南省除了省城昆明外,其他县份几乎全都叛变。但伊斯兰教徒内部的分裂使他们转胜为败,也使那个当时汉人很少的地区免去像越南一样脱幅而去。到了一八七二年,清政府军攻陷大理城,历时十八年的混战结束。
陕西省伊斯兰教徒的武装力量比较小,但因接近关中(陕西省中部)重镇西安——千余年的故都的缘故,影响却超过云南百倍,清政府军总司令(西安将军)多隆阿,在进攻囗(陕西周至)县城时被击毙,满洲贵族已第一千次的被证明腐败无能,只好改派湖南兵团的另一位汉人将领左宗棠继任。一八六八年,最后一位变民领袖(但他却不是伊斯兰教徒)董福祥投降,历时七年的混战结束。
甘肃省的回变规模最大,从东到西一千二百公里的食之内,跟云南省的情形相同,除了省城兰州外,其他城堡都响应马化龙的号召。左宗棠于解决陕西省的回变之后,即行西征。一八七○年,攻陷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镇)。一八七三年,攻陷碾伯(青海乐都·大分裂时代南凉王国的国都)、肃州(甘肃酒泉·大分裂时代北凉王国的国都),历时十二年的混战结束。
八英法联军
焦头烂额的清政府正困于激烈的内战时,又因为过度的愚昧,引起致命的英法联军战争。
中美《望厦条约》上,有十二年期满再行修订的条款,中英《南京条约》却没有。但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却有利益均沾条款,所以也就等于有这个条款。
一八五四年——距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二年签订,已十二年;距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签订,已十年。英法两国公使向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就修约事宜,举行谈判。清政府那时还没有外交部,对各国的外交事务,不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处理,而由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负责,这种畸形的形态,说明清政府的心理,那就是把这种棘手的事推的越远越好。叶名琛是一个传统的腐败老官僚,昏聩颟颥预而又自以为很聪明,他对外国人的态度是,一律拒绝接见,管你是普通商人或代表国家的使节,用以表示他的尊贵和对皇帝的忠贞。法国驻华公使布尔隆(注意到这一点,那时的外国驻中国使节是住在广州的)自一八五二年来中国,到一八五五年回国,四年之间,屡次要求进见叶名琛,都见不到一面。美国驻华公使史派克自一八四六年到一八四八年,自一八五○年到一八五二年,两次共六年之人,也无法见到叶名琛。接替他的新任公使马歇尔于一八五二年到职,请叶名琛指定日期呈递国书,直到一八五四年离任,连个回信都没有得到。
在这种外交形态下,英法修订条约的要求,如果能得到反应,那才是天大的怪事。英法两国公使当然也了如指掌,他们早已洞察到中国官场的伎俩,所以在向叶名琛提出要求,完成这种外交上的例行程序后,就一齐北上,到了天津,向清政府提出,准许两国的使节进驻北京,再准许开放天津跟广州一样成为通商港口。皇帝晏宁看到报告后,气得死去活来,尤其对于外国使节长期驻在北京的一项,认为自从他祖宗创建清王朝以来,还没有听说过比这更荒谬的事。
英法两国发现,除非使用武力,不能达到目的。
用武力必须有一个借口,而借口来了。一八五六年,广东省的巡逻艇在珠江口截住一艘实际上是中国人所有,但在香港注册,挂着英国国旗,名叫亚罗号的船只,逮捕了船上十二个中国人,并把英国国旗拔下丢掉。巡逻艇水兵显然不知道国旗的意义,因为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国旗。英国领事巴夏礼向叶名琛要求释放那十二个人,并用书面道歉。叶名琛倒是把十二个人释放了,但对道歉的要求好像没有见到一样。于是英舰轰击广州,广州人民在愤怒中纵火焚烧英国商馆,高呼“杀尽蛮夷,不留一人。”英国国内得到消息,舆论激昂。
法国也在焦急的寻找借口,借口也来了。就在同一年(一八五六),法国籍天主教神父马赖在广西西北部荒僻的西林县,被西林县政府的官员当作江洋大盗斩首。法国立即跟英国采取共同行动。
次年(一八五七),英法联军向叶名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十日内举行谈判。叶名琛用官场上的特技“推”、“拖”手段应付。十日期限到了,联军攻击,广州陷落,叶名琛被生擒。
——叶名琛跟四世纪淝水战役晋政府的宰相谢安,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叶名深缺少谢安那种好运气。所以谢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叶名琛却在恍恍惚惚中失败。谢安用郊游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叶名琛用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觉。叶名琛被捉住后,英国把他送到印度囚禁,于明年(一八五八)逝世。但恨他误国的一些中国人大却坚持说,他被英国当作一种奇异的动物,装在木宠之中,运到各国展览。其实这种愤怒不见得公平,如果颟顸的官员都要接受这种待遇的话,大黑暗时代中的千千万万官员,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内,恐怕没有几个不具备被展览的资格。
次年(一八五八),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攻陷大沽,进逼天津。清政府不得不接受修约的原则,由宰相桂良到天津跟随军而来的英法公使谈判。二十八岁的年轻皇帝奕(曼宁的儿子),仍严厉地拒绝外国使节进入北京,而英法坚持非进入北京不可。桂良被挤在夹缝中大为狼狈,于是他企图用国内的官场诈术来解决,在给奕囗的报告上说:“(现
在跟他们签订的条约),并不作为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借这几张纸,暂时打发他们把军舰从港口撤退。将来如果不愿履行,只要说我办理不善,严加治罪。所谓条约,就成为废纸。”
桂良是签字了,这项在签字时清政府就预备背信的《天津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件:
一英法两国派遣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派遣使节驻扎伦敦、巴黎。
二开辟牛庄营口(辽宁营口)、烟台(山东烟台)、台湾(台湾台南)、淡水(台湾台北)、汕头(广东汕头)、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
三中国赔偿英法军费银币六百万两(英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
四英法商船可自由航行中国内河。
五中国重申不得再称呼西洋人为夷狄。
六双方政府批准后,明年(一八五九)在北京换约。
皇帝奕囗对真正丧权辱国如内河航行的条款,毫不在意,独对外国使节进驻北京这件事,认为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所以等到英法联军舰队一走,他就下令迅速重建大沽炮台,指派七年后死于捻军的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他的精锐兵团,沿海布防。
第二年(一八五九),换约时间已到,英法两国公使乘军舰抵达大沽。清政府通知他们,大沽已经设防,不能通行,请改在大沽北面十五公里的北塘登陆。两国公使眼中根本瞧不起清政府的所谓设防,不肯接受劝告,径行在大沽上岸,大沽炮台开炮射击,英法舰队应战,虽然有美国军舰在发现英法舰队情况紧急时,突然参战相助,向中国发炮,但英法舰队仍然失败,其中四艘沉没,六艘重伤,狼狈逃走。
美国军舰这种暴行,清政府连抗议都没有提出,因为它根本不知道美国军舰已违犯国际公法。清政府大小官员像呆瓜一样,白挨了闷棍,还不知道它是闷棍。
然而,无论如何,总算是把英法舰队击退,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花花大少型的皇帝、叶名琛型的官员和士大夫阶层,雀跃欢呼。一致认为已经重振了天朝的威风,把夷狄制服,从此天下太平。
第二年,一八六○年,英法舰队卷土重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大沽炮台,陆军登陆后即攻陷天津。但住在皇宫女人堆里、已三十岁的皇帝奕囗,信心却非常坚强,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国书译文上,有自称“朕”的字样,不禁冷笑,在一旁批注说:“夜郎自大”。下令僧格林沁,要他对英法联军:“迎头痛击,把丑类全部歼灭。”
然而僧格林沁兵团没有力量支持奕囗的冷笑,不断败退,天津与北京间军事重镇杨村(天津武清)失守,英法联军距北京只剩下八十公里,奕囗跟他老爹f宁一样,除了在报告上批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外,别无他法。最后,只好声明愿意接受《天津条约》。可是,当三国正要签字时。英国代表巴夏礼忽然提出“可怕的”条件,那就是在条约批准换约时,所有的国书都要由使节亲自呈送给国家元首。那就是说,外夷蛮官竟然企图跟天朝皇帝面面相对,这简直比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更使得奕囗暴跳如雷,因为那些夷狄在面对面时一定拒绝下跪,而下跪磕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任何有天良有见识的爱国人士,都不允许它受到破坏。
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奕囗的弟弟奕d亲王发现毛餐出在会讲中国话的巴夏礼一个人身上,他认为如果把巴夏礼排除,英法联军便失去了灵魂。于是他下令逮捕巴夏礼。
——跟巴夏礼同时被捕的随从人员,共三十九人,囚在北京监狱。中国传统式的监狱是恐怖的,在一个没有人权思想,没有良好刑事诉讼的社会,必然如此。后来,当清政府被迫把巴夏礼释放时,只剩下三十四人;十数天的囚禁中,五人死于狱卒的酷刑。
逮捕巴夏礼促使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僧格林沁兵团在距北京十五公里的八里桥地方崩溃,奕囗逃出北京,逃到北方为避暑之用的热河(河北承德)。有趣的是,英法联军这时反而停止前进,提议再度谈判,为的是恐怕谈判代表奕d亲王也跟着跑掉,他们便找不到谈判对象了。奕d完全屈服,把巴夏礼释放,在北京城上竖起表示投降的白旗,迎接英法联军入城。这不是北京第一次对外国陷落,却是第一次对欧洲国家陷落,而这敌人的总数不过只有一万六千人。英军为了报复巴夏礼所受的虐待和他的随从们在监狱中的惨死,把一股怒气出到北京郊外中国皇帝豪华别墅圆明园上。纵火焚烧。圆明园是清政府用中国人民的血和泪筑成,作为皇帝一个人和他周围女人们专用的游逛和娱乐场所,现在化成一堆瓦砾。
逃到热河的奕囗羞愧而沮丧,他发现仅只在大臣的奏章上批一些大话不能赢得胜利,他授权给他弟弟奕d亲王,答应英法联军所提出的全部条件,只求联军早日退出北京。奕d,这个二十余岁、面色苍白的青年,又气又怕,终于战战兢兢地跟英法联军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天津条约》除赔款一项外,其余继续有效。
二中国赔偿英法军费白银一千六百万两(英法各八百万两)。
三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四各国使节进驻北京,并觐见皇帝。
五增开镇江(江苏镇江)、汉口(湖北武汉)、江宁(江苏南京)、九江(江西九江)、天津为通商港口。
六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并有权购置房屋田产。
英法彻底胜利,清政府执政下的中国彻底失败。但取得重大利益的英法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立场却因之转变,认为太平天国是他们既得利益的最大阻碍,遂转而积极帮助给他们既得利益的清政府;对清政府而言,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九俄国攫扰十八万平方公里疆土
英国攻陷广州,生擒叶名琛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一八五八年的春天,距广州三千公里外遥远的北方,俄国西伯利亚东部总督木里斐约夫,向中国清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准许俄国驻华公使前往北京,跟清政府商谈共同对付英国的策略,一方面也“顺便”商谈重新划定两国的边界。
俄国自从上上世纪(十七)《尼布楚条约》,被中国阻挡,不能前进,到本世纪(十九)止,将近二百年,两国漫长的边界上,一向保持靖宁。然而,中国因大黑暗反扑,日益衰弱——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过分衰弱,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罪恶,因为它能引诱其他国家的侵略狂热。本世纪(十九)四十年代,穆拉维约夫曾派人秘密潜越边界,调查黑龙江沿岸情况。五十年代时,他亲自出马,乘汽船深入中国领土,到黑龙江畔重镇瑷珲城(黑龙江黑河)。在瑷珲城,他亲眼看到中国军队的装备,不禁大吃一惊。瑷珲城当时驻军一千余人,只有少数十七世纪进攻雅克萨城时所用的旧炮,这在西洋各国早已送到博物馆了;也只有少数士兵有鸟枪,大多数士兵都手持长矛,背负弓箭。穆拉维约夫认为,对这种一百六十年之久都不进步的国家,如果不马上发动侵略,简直死不瞑目,俄国沙皇政府支持他的主张。
清政府对所有的外国都不相信,当然不愿接受俄国的建议去对抗英国,至于“顺便”重划边界,清政府声嘶力竭的声明说,《尼布楚条约》是“鸣炮誓天”的万年和约,用不着再谈。可是鉴于拒绝英法修约的后果,对俄国不敢坚持到底,于是命黑龙江军区司令(黑龙江将军)奕山为全权代表。奕山就是十七年前在广州以白银六百万两巨款向英军赎城的那位浑身发抖的满洲权贵,用这种人跟外国办理外交,结果如何,是可以预知的。谈判开始后不久,穆拉维约夫就看出奕山不过是一个脓包,毫无忌惮地告诉奕山说,中国应该交出黑龙江以北土地,两国即以黑龙江为界。然后把用俄文和满文写好的条约交给奕山
,要奕山签字。奕山最初不肯,一味自说自话的重申《尼布楚条约》是万年和约,僵持了两天,穆拉维约夫放下面孔,宣称奕山应负一切谈判破裂的责任,就回到停泊在江心的俄国军舰上睡觉去了。奕山在瑷珲城中心神不宁,夜间登高向江心眺望,只见俄舰上灯火齐明,而耳边又仿佛听到什么地方传来隆隆的炮声,他吓得第二次浑身发抖,好容易盼到天亮,立即派人去请穆拉维约夫驾临瑷珲继续谈判,穆拉维约夫反而端起架子,拒绝见面,只把已写好的条约交给去请他的人带回,奕山更加六神无主,迫不及待的签了字。
这就是著名的中俄《瑷珲条约》,内容只有两条,规定中俄在东方的疆土,以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四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广大领土,包括中国人为它两次流血并取得决定胜利的雅克萨城在内,不明不白的被俄国诈欺而去。而且又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俄国跟中国共管。
《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喜出望外,它发现清政府比它想像的还要愚蠢无知,所以渴望再有机会跟清政府谈判,如果能天天都在谈判,那就更好。
第二次机会闪电般来了。《瑷珲条约》于一八五八年四月签订,五月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趁热闹赶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说,如果把满洲(东北三省)沿海割让给俄国,就可以阻止英法联军进攻满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会中特别表明心迹说:“俄国军队进驻沿海,并不是欺凌中国,而是完全为了中国的利益。”清政府代表桂良稍微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帮助,普提雅廷咆哮说:“俄国一心一意为了中国好,如果中国不给面子,我们从此不再管这一类的事。”清政府恐怕俄国参加英法联军,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最后终于签订中俄《天津条约》,比劳师动众才获得签字的英法《天津条约》,还早十五天,距《暖浑条约》,也同样只十五天。它的重要内容如下:
一开辟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湾台南)、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七口通商)。
二利益均沾条款适用于俄国。
三中俄两国未定边界,重新勘定(中国西北疆土丧失的伏笔)。
俄国还要求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桂良心神恍惚,口头上连连应允。口头上的应允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有鼓舞俄国要求再举行谈判的效力。
两年后,一八六○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俄国前任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也狐假虎威,进入北京,向失魂落魄的奕d亲王,表示他有办法使英法联军撤退,但中国必须把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作为酬谢。
英法联军所以发生,跟鸦片战争所以发生一样,都基因于清政府对当代国际社会,连最低的基本常识都没有。英法联军的目的只求清政府履行《天津条约》,并无意打进中国的首都。既然阴差阳错打进了中国首都,一则缺少冬天装备,一则又怕清政府瓦解,妨碍他们的商人做生意。所以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签订和约,早日撤退。清政府官员对这些一无所知,每日忧心忡忡、唯恐英法长期占领。在签约之后,英法联军本要依限撤退,偏因内部一点小事,延缓了几天,奕d就慌了手脚,认为是俄国从中捣鬼,他向皇帝奕囗报告说:“恐怕俄夷之事一天不解决,英夷的兵一天不走。”就又晕晕忽忽地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一、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土地给俄国。
二、中俄两国在中亚,以山脉河流自然形势,和中国哨兵站为边界。
三、俄国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伊犁(新疆伊宁)、塔尔巴哈台(新疆塔城)自由贸易,并有购地建屋,和传教之权。
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有三十四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参崴在内,在俄国的诈欺下,又莫名其妙的全部丧失。
中国既没有被俄国打败,俄国也没有费一枪一弹,只凭恐吓和诈术,就硬生生的夺取了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日本面积的两倍半,而且这还是第一批,更多的恐吓和诈骗还在后面。这不像是真实的国际交涉,倒像是一篇童话故事。
十新疆的脱离与收复
太平天国覆亡的那一年(一八六四),西北的新疆地区,又爆发更严重的反抗战争。
陕西回变领袖人物之一的妥明从陕西到了新疆天山北路的重镇乌鲁木齐,住在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参将)索焕章家中,企图发动另一个回变,以打击已失去控制力的清政府。恰巧军区总司令(都统)平瑞正向各县征收捐税,税吏马金、马八都是伊斯兰教徒,贪污暴虐,各县汉人纷纷起来反抗。马金、马八反而倒打一耙,指控这是抗暴的汉人有计划的要消灭伊斯兰教徒,号召伊斯兰教徒用武力对付。古城(新疆奇台)首先发生流血械斗,索焕章乘着混乱,把平瑞杀掉,拥戴妥明当王,建立独立政权。
明年(一八六五),另一位从陕西逃到天山南路的陕西回民领袖金相印,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暴动,把清政府的官员p走。天山西麓,位于中亚的浩罕王国(乌孜别克浩罕)派了它的大将阿古柏,带着维吾尔人伊斯兰教徒领袖大和卓木布士尔克(可怜的张格尔之子),率领强悍善战的安集延(乌孜别克安集延)兵团,进入中国领土,援助金相印。浩罕人也属于维吾尔民族,于是汉人伊斯兰教徒跟维吾尔人伊斯兰教徒合流。
布士尔克在喀什噶尔称王,他既没有才能而又想干预阿古柏的军权,两年后(一八六七),阿古柏政变,把布士尔克逼下宝座,送去阿拉伯半岛麦加朝圣。阿古柏登位,称毕调勒特可汗,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一八七○年,阿古柏北伐,攻陷乌鲁木齐,当了七年王的妥明在逃亡途中死掉,阿古柏遂统一了新疆全境,只伊犁(新疆伊宁)地区除外,伊犁于一八七一年被俄国突击占领。
阿古柏的庞大汗国很快的就跟英俄两国缔结通商条约,又跟当时伊斯兰教教主苏丹所统治下的土耳其帝国,建立密切关系。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事实上已与中国脱离。
一八七三年,甘肃回变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向中央要求收复新疆。新疆这时脱离中国已经十年,分裂的形势已经形成,清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棘手问题,像对一颗病牙一样,小心翼翼,没有人敢去碰它。如今左宗棠提出收复国土的严正主张,使他们不得不正视现实。当权的高级官员分为两派,一派称海防派,以讨伐捻军的安徽兵团(淮军)首领李鸿章为主,认为中国的外患,来自海洋,所以主张加封阿古柏为国王,使他像朝鲜、越南一样,永作中国的藩属,也就是说,这一派主张把新疆放弃。另一派称塞防派,以湖南兵团(湘军)首领左宗棠为主,他在给中央政府的报告上说:“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蒙古,保卫蒙古就是保卫北京。”他和他的朋友主张必须收回新疆。
最后塞防派胜利,一八七六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攻克乌鲁木齐,天山北路光复。英国驻北京的公使乌亚德要求清政府允许阿古柏独立,以保持中亚的和平。这时清政府已不敢再把外国当作夷狄,而且已逐渐生出一种恰恰相反的自卑感,对所有外国,尤其对英国,心怀畏惧。连中国驻英公使,在当时思想最新最进步的郭嵩焘,也都同意这是一个妥善的办法,以免触怒英国。但左宗棠竭力反对,他说:“英国爱护阿古柏如果出于真心,为什么不把印度割让给他?”
明年(一八七七),左宗棠的西征大军越过高插云霄的天山山脉南下,阿古柏无力抵抗。而浩罕王国在前一年已被俄国并吞,阿古柏也得不到外援,进退失据,就在库尔勒城服毒自尽。他的儿子们跟四世纪大分裂时代后秦天王姚兴的儿子们一样,大敌当前而仍拒绝团结,反而誓不并存,互相残杀。结果在内斗中胜利的一方——阿古柏的两个年轻儿子和三个孙子,被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捕获,用酷刑磔死。
新疆脱离中国版图十四年之后,再入版图。
——回溯十五肚纪交趾省(越南北部)因民变而永远失去的往事,阿古柏跟黎利没有两样。新疆面积十倍于越南北部,最后仍回到中国,主要靠塞防派一批英雄坚定的立场和左宗棠以下将领们卓越的军事指挥。历
史上得失之间,往往间不容发。
——中亚所有的独立王国,在本世纪(十九)全被俄国征服。阿古柏以一个浩罕人在中国国土建立汗国,即令中国同意,我们用历史眼光可以断定,俄国必然的尾追而至。俄国对阿古柏,不会比对哈萨克王国或对浩罕王国更尊重。
十一俄国再攫取六十三万平方公里疆土
然而,伊犁地区仍在俄国军队占领之下。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北天山主脉跟支脉婆罗科努山之间,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是本世纪(十九)新疆全境耕地最肥沃、工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一个矩形平原,清政府统治新疆最高官署“伊犁将军衙门”,就设在伊犁城(新疆伊宁)内。一八七○年,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一八七一年,俄国就发动突袭,占领伊犁地区。对这种明目张胆地侵略行为,它向中国解释说,因为中国已不能在那里行使职权,所以基于朋友的道义,暂时代为管理,以免落到叛军之手;一旦新疆的动乱平息,就双手奉还。俄国认为中国绝不可能再回到新疆,伊犁地区并入俄国,已成定局。
一八七六年,中国竟然回到新疆,俄国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诺,必须从伊犁撤退。俄国无法拒绝撤退,但要求谈判撤退条件。谈判,是它最喜欢的事了。
我们现在追溯一件十二年前(一八六七)中国在俄国高压下签订的丧失五十八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塔城条约》(或称《勘分西北界约记》)。
根据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条约》,两国在中亚的边界是:“从沙宾达巴哈的界牌起,顺着山脉河流的形势和中国常驻的哨兵站(卡伦)等处,直到浩罕。”沙宾达巴哈,就是沙宾山口,在外蒙古唐努乌梁海西北,是中俄共同边界上的一个山隘。
一八六二年,外蒙古军区总司令(乌里雅苏台定边将军)满族人明谊,跟俄国代表划界。明谊这才发现,山脉河流形热跟中国常驻的哨兵站是两回事,以山脉河流形势,也就是以分水岭为基准的话,则中国所有的哨兵站,都远在分水岭以西二三百公里之外。《北京条约》签订时,以奕d亲王为首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了解中国真正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明谊认为应该以中国哨兵站为主,因为那表示中国力量实质上就在那里。俄国立刻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界,发动攻击。中国哨兵站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能抵抗,被迫节节后退,一直退到俄国心目中的地点,然后说:“好吧,就以你们的常驻哨兵站为基准谈吧。”明谊狼狈不堪。
一八六四年,新疆民变爆发,妥明在乌鲁木齐叛变称王,明谊恐怕俄国跟变民结合,就接受俄国的要求,签订了《塔城条约》,俄国再一次从中国手中不动声色的攫取了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块矩形的有日本一倍半大的广大土地上,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和三千平方公里的斋桑泊,以及中亚重镇的阿拉木图城(今哈萨克共和国首都)和皮什别克(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
然而,俄国仍不满意,七年后(一八七一),《塔城条约》的墨迹方干,俄国乘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之际,又出兵占领伊犁(新疆伊宁)。
俄国既要求谈判交还伊犁的条件,中国只好跟它谈判。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满洲权贵崇厚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办理交涉。
崇厚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务。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这一次出国对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于早日在条约上签字,以便迅速回国,摆脱恶运。因之他到了俄国后,很快就签订了下列的《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一俄国把伊犁城(新疆伊宁)交还中国。
二中国赔偿俄国占领费五百万俄元(卢布)(中国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城(三万平方公里)与俄国。
四斋桑泊以东,重新划界(这就是说,还要举行俄国最喜欢的谈判)。
条约的结果是,中国只收回一个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领土全部丧失,从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须经过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断。这时候清政府对国际事务,开始多少有点了解,再加上英国暗中为中国出主意,于是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并且宣布崇厚因没有接到训令就擅自返国,把他逮捕,判处死刑(星象家的不祥预言应验了)。
清政府若干大臣还声称要用武力收回伊犁。中国全国的舆论沸腾,左宗棠也集结军队,准备进攻。俄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运兵困难。而且新征服的中亚诸国,有乘机反抗,跟中国合作的危险。最后,中俄两国恢复谈判,清政府这一次没有再派满洲权贵了,而派汉人曾纪泽当全权代表。
一八八一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一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给俄国(总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三万平方公里)。
二赔偿军费九百万俄元(卢布)(多了四百万俄元,九百万俄元约合中国白银五百万两)。
俄国仍不肯罢休,两年后(一八八三),再跟中国勘定斋桑泊以东边界,签订《科塔条约》(外蒙古科布多与新疆塔城间边界条约),用不着问,吃亏上当,割地如仪的仍是可怜的中国,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约有台湾岛那么大)的斋桑泊地区,再断送给俄国。
俄国对清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愚弄,没有一次不得心应手。仅西北边境一隅,中国的失地,就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连以前所割东北边境的领土,至此共达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我们用下表说明详细的内容:这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有三个法国、或四个日本那么大,都是中国国防上绝对不可以丧失的重地,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笔巨债。中国在清政府满洲权贵领导下,被俄国一大块一大块的宰割,却没有惹起当时世界上任何人的注意。比起英国、法国以及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开枪开炮、声震四邻的公开抢劫,俄国的手段,更高一级。而最使中国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国每一次攫取中国土地,都在它坚称对中国十分友善和坚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后
第47节第四十七章:领土的丢失
五口通商使外国货物像潮水一样涌进中国,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受到严重破坏。鸦片普及到穷乡僻壤,它所产生的影响,跟禁烟前林则徐等一些禁烟人士所预料的完全相同,而清政府照旧冥顽不灵,并没有从鸦片战争中吸收任何教训,犹如酱缸中的树木不能吸收任何养料一样。高阶层统治群,包括皇帝在内,住在婢仆如云的小天地中,眼睛从看不见怪模怪样的西洋人,也看不见被产的农村和农民们的悲惨流离,他们依然歌舞升平,从不去想中国为什么如此衰弱和如果再发生战争时,中国如何抵御那些军舰大炮。
但歌舞升平仅只属于统治阶层。恶化中的官逼民反,却继续恶化。而且因为对外国作战失败,清政府的纸老虎已被戳穿。四面八方的民变,更如火如荼。最大的一支民众武力,由基督教徒洪秀全领导,爆发的时间在鸦片战争结束之后第八年,即1850年。爆发地点在广西的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是花县(广东花都)人,花县属于说古中原话的客家人的县份。跟当时每一个知识分子一样,他自幼就接受儒家系统教育,熟读儒书,立志遵循科举程序,上进当官。可是,他到广州参加了四次考试,却连士大夫最低级的“秀才”头衔,都没有得到。后来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崇拜耶稣所描绘的天国中的太平景象,成为一个狂热的教士。他创立“上帝会”,宣称耶稣并不是独生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洪秀全。洪秀全认为上帝是天父,耶稣当然是天兄。他把家中供奉的佛教神像和儒书以及孔丘、盂轲的牌位,全部捣碎烧掉。
这种举动,使社会震骇,卫道之士群起攻击他,他逃到广西,跟他的门徒冯云山深入桂平县紫荆山,向山上那些来自广东的客家烧炭工人传教,信徒数目急剧地增加。广西连年发生旱灾,民变蜂起,就在一八五○这一年,一省中就有九支民众抗暴武力,每支都拥有千余人或七八千人。省长(巡抚)郑祖琛又是一位有名的赃官,迫使那些不肯参加民变的人也不得不参加。洪秀全就把他的信徒组织起来,成立太平军。
清政府用它那些腐败不堪的军队首先讨伐太平军,包围洪秀全所在地金田村。次年(一八五一),太平军突围北上,攻陷永安(广西蒙山),就在永安宣布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被尊为天王,作为太平天国的元首。他把他的五位杰出的助手,都加封王爵。
再次年(一八五二),太平军放弃永安,攻陷全州(广西全州)。进入湖南省后,攻长沙失败,于是绕过长沙北上,攻陷岳州(湖南岳阳)。在岳州,他们从地下掘出十七世纪吴三桂所埋藏的巨炮,实力陡然增加,立即攻陷湖北省的重镇汉阳(湖北武汉长江北岸)。
——吴三桂埋藏的巨炮,已是二百年前的古董了,却竟然派上用场,仍能在战场上发挥威力,说明清政府军队在二百年中,毫无进步。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陷湖北省城武昌(湖北武汉)。顺长江东下,最后攻陷江南最大的城市江宁(江苏南京),定为国都,改称天京。
太平天国的政治号召,可分为下列三项:
一把满族人逐出中国。
二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一个基督教的社会。
在这种要求下,太平天国做出种种使守旧的顽固派痛心的剧烈改革,诸如:禁止妇女缠足;禁止吸食鸦片;禁止崇拜偶像和崇拜祖先;禁止娼妓;禁止男子娶妾;禁止人口买卖;禁止饮酒;禁止赌博;禁止迷信巫师巫婆;割掉辫子;厉行土地改革;创立田亩新制度;收土地为国有;照人口平均授田;创立新历法,废止阴历,改用阳历。这一连串的措施,使中国平空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清政府对这个跟普通民变不同的新生力量,大起恐慌。一八五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就派出两支大军北伐,第一军由大将军林凤祥率领,由天京出发,挺进到距天津只三十公里的静海县独流镇,引起北京清政府震动。第二军由大将军曾立昌率领,由安徽安庆出发,挺进到山东省临清州。但这两支北代兵团却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援军,也没有补给供应。一八五五年,第一军退到直隶省(河北省)东光县的连镇覆没,第二军退到山东省西南境溃散。
北伐失败,使太平天国推翻满清政府,而由自己统一中国的希望破灭。并由于下列三项原因,迅速没落。
其一清政府在满洲正规军瓦解后,乞灵于汉人的民兵(团练),即地方性的自卫组织。清政府一位汉人副部长(侍郎)曾国藩正在他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为他死去的老娘守三年之丧。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系统士大夫,对太平天国破坏那些固有生活方式的行为,强烈地反感。他以恢复传统生活方式——他称之为“维护名教”,作为政治号召(他竭力的避免提到向异民族效忠的尴尬问题),组织以湖南省人为主体的湘军,攻击太平天国,成为太平天国唯一的劲敌。
其二太平天国以基督教立国,虽然天父、天兄之类已经严重的离经叛道,但西方那些基督教国家,却十分兴奋,又加上对清政府的恶感,他们都盼望太平天国成功。一八五三年,法国大使朵博尔隆到天京晋见洪秀全,对太平军的严格纪律,以及安定的社会秩序,至为惊异。可是,太平天国成长得太快,所有的领导人物,对国际局势,跟清政府那些酒肉官员同样的茫然无知,他们不知道利用外国的援助。而清政府和湘军中的若干将领,却已觉悟到跟外国人结合的有利影响。于是本来可以帮助太平政府的西洋力量,反而倒转过来帮助清政府。
其三最主要的是,太平天国由广西起兵到天京定都,只不过短短的四年。领导阶层固然都是杰出的人物,但他们的成功过于迅速,从烧炭工人贫农,转眼间成了帝王将相,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可以说没有经过严重的折磨和必须的训练,使他们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定都天京后不久,他们就走上黄巢、李自成的覆辙,立即开始腐败,习惯于他们所反对的堕落生活,而且被权力摆布得发狂,开国的领袖们大部分死于自相残杀。
——任何新兴力量都有两个最致命的危机,一是腐化,完全背弃他们最初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目标。一是不能团结,发生一连串自斩手足式的内斗。太平天国如果在这两方面不失败,士大夫的民兵和外国人的干预,都不足以使他们失败。
在这三种压力下,太平天国终于不支。一八六四年,南京已被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包围了三年,洪秀全在围城中逝世,他的儿子洪继承王位。不久城破,太平天国最后一位新崛起的优秀将领李秀成,保护洪突围,但被湖南兵团冲散,洪失踪,李秀成被曾国藩擒获。李秀成被擒后伪装屈服,亲笔写了一篇供词,要求曾国藩派他去向仍散布在南中国各地的太平军招降。但曾国藩显然不愿跳进这个圈套,所以仍是杀了他。
李秀成死,太平天国灭,建立政权十四年。
太平天国所作的改革,至少使中国跃进一百年。而现在缠足、辫子、娶妾、吸食鸦片,以及等等其他被维护的“名教”,一一恢复旧观。只有一件没有恢复,那就是清政府手中的军权,从此转移到汉人手中。
七捻军·回变
太平军引发的战争限于南中国。
北中国的战争同样激烈,它是捻军发动的。捻军比太平军起兵为早,而结束却晚。
捻,作动词用时,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纸片或棉絮搓成一条线样形状的动作。作名词时,意思是指“一小撮人”。本世纪(十九)初叶,淮河南北两岸广大的地区上,民间烧香拜佛,往往以一小撮人为一个团体,从事迎神和驱逐疫鬼的工作,一小撮人就称为一捻。他们在实质上是白莲教,但表面上不是。官员的贪污和水灾旱灾造成的饥馑,迫使农民大批离开土地,加入这种烧香拜佛的团体,到处流亡乞食。在乞不到食时,就向地主富户和官员士大夫家劫掠。清政府把他们当
作盗匪剿捕,他们飘忽不定,用游击战术抵制。
一八一四年,清政府听说捻军的领袖是一位名叫王妞子的女人,下令通缉,结果通缉不到。但经过这次打草惊蛇的搜捕骚扰,捻军遂逐渐由小股合并为大股,练成劲旅。当时清政府正在对付天理教和其他更严重的民变,对抢军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到了五十年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江苏南京),捻军领袖张洛行以安徽省蒙城县雉河集(安徽涡阳)为根据地,接受太平天国的封爵,分兵四出,攻城略地。清政府把征讨太平天国的责任交给曾国藩的湖南兵团(湘军),用汉人打击汉人。而由满洲兵团对付捻军,他们认为捻军比较脆弱。
一八六三年,张洛行被叛徒苗沛霖出卖,擒献给清政府以残暴闻名的剿匪总司令僧格林沁。张洛行的侄儿张总愚继续作战,于两年后的一八六五年,即太平天国覆亡的次年,在曹州(山东菏泽)把僧格林沁击毙。清政府最后一张王牌输掉了,不得不再依靠汉人,命曾国藩跟另一位也是民兵出身,被称为“淮军”(以安徽省人为主)领袖的李鸿章,乘消灭太平天国的余威,负责对付捻军。
一八六六年捻军被清军拦截,分为两支。张总愚亲率一支进入陕西省,称为西捻。另一领袖赖文光率领一支进入湖北省,称为东捻。一八六七年,东捻挺进到扬州瓦窑铺(江苏江都),在清军云集下覆没。明年(一八六八),西捻折回山东省,在在平县迷失道路,陷入黄河跟运河间的泥沼地带,也全军覆没。
捻军战争历时五十五年,而最后十六年辗转华中各地血战。他们没有最高的政治指导原则,也没有崇高的理想,只盲目地攻击清军或被清军追逐,只能骚动,不能成功。
在中国的中部地区,即以甘肃兰州为中心的广大范围,跟太平军和捻军兴起的同时,则有伊斯兰教徒的叛变。
中部地区的伊斯兰教徒,跟西部地区(新疆省)的伊斯兰教徒,最大的差异是,西部的伊斯兰教徒大部分是维吾尔人,他们几乎全部保持固有的风俗和言语。中部的伊斯兰教徒据说他们的祖先是阿拉伯人,于一千年前的八世纪唐王朝时,迁居中国,现在除了宗教信仰这一点之外,其他都已彻底华化,但在相貌上仍显露着阿拉伯血统,跟汉人比较起来,他们的鼻子较高,胡子较多。
中部伊斯兰教徒的行动分布三个地区:
一云南省一八五五年,云南回民领袖杜文秀在大理县(九世纪时南诏王国的国都)起兵。
二陕西省一八六二年,陕西回民领袖任武,在渭南县起丘
三甘肃省一八六二年的同时,甘肃回民领袖马化龙,在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镇)起兵。
云南省除了省城昆明外,其他县份几乎全都叛变。但伊斯兰教徒内部的分裂使他们转胜为败,也使那个当时汉人很少的地区免去像越南一样脱幅而去。到了一八七二年,清政府军攻陷大理城,历时十八年的混战结束。
陕西省伊斯兰教徒的武装力量比较小,但因接近关中(陕西省中部)重镇西安——千余年的故都的缘故,影响却超过云南百倍,清政府军总司令(西安将军)多隆阿,在进攻囗(陕西周至)县城时被击毙,满洲贵族已第一千次的被证明腐败无能,只好改派湖南兵团的另一位汉人将领左宗棠继任。一八六八年,最后一位变民领袖(但他却不是伊斯兰教徒)董福祥投降,历时七年的混战结束。
甘肃省的回变规模最大,从东到西一千二百公里的食之内,跟云南省的情形相同,除了省城兰州外,其他城堡都响应马化龙的号召。左宗棠于解决陕西省的回变之后,即行西征。一八七○年,攻陷金积堡(宁夏吴忠金积镇)。一八七三年,攻陷碾伯(青海乐都·大分裂时代南凉王国的国都)、肃州(甘肃酒泉·大分裂时代北凉王国的国都),历时十二年的混战结束。
八英法联军
焦头烂额的清政府正困于激烈的内战时,又因为过度的愚昧,引起致命的英法联军战争。
中美《望厦条约》上,有十二年期满再行修订的条款,中英《南京条约》却没有。但中英《南京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却有利益均沾条款,所以也就等于有这个条款。
一八五四年——距中英《南京条约》一八四二年签订,已十二年;距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一八四四年签订,已十年。英法两国公使向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就修约事宜,举行谈判。清政府那时还没有外交部,对各国的外交事务,不在中央政府所在地的北京处理,而由在广州的两广总督负责,这种畸形的形态,说明清政府的心理,那就是把这种棘手的事推的越远越好。叶名琛是一个传统的腐败老官僚,昏聩颟颥预而又自以为很聪明,他对外国人的态度是,一律拒绝接见,管你是普通商人或代表国家的使节,用以表示他的尊贵和对皇帝的忠贞。法国驻华公使布尔隆(注意到这一点,那时的外国驻中国使节是住在广州的)自一八五二年来中国,到一八五五年回国,四年之间,屡次要求进见叶名琛,都见不到一面。美国驻华公使史派克自一八四六年到一八四八年,自一八五○年到一八五二年,两次共六年之人,也无法见到叶名琛。接替他的新任公使马歇尔于一八五二年到职,请叶名琛指定日期呈递国书,直到一八五四年离任,连个回信都没有得到。
在这种外交形态下,英法修订条约的要求,如果能得到反应,那才是天大的怪事。英法两国公使当然也了如指掌,他们早已洞察到中国官场的伎俩,所以在向叶名琛提出要求,完成这种外交上的例行程序后,就一齐北上,到了天津,向清政府提出,准许两国的使节进驻北京,再准许开放天津跟广州一样成为通商港口。皇帝晏宁看到报告后,气得死去活来,尤其对于外国使节长期驻在北京的一项,认为自从他祖宗创建清王朝以来,还没有听说过比这更荒谬的事。
英法两国发现,除非使用武力,不能达到目的。
用武力必须有一个借口,而借口来了。一八五六年,广东省的巡逻艇在珠江口截住一艘实际上是中国人所有,但在香港注册,挂着英国国旗,名叫亚罗号的船只,逮捕了船上十二个中国人,并把英国国旗拔下丢掉。巡逻艇水兵显然不知道国旗的意义,因为中国那时候还没有国旗。英国领事巴夏礼向叶名琛要求释放那十二个人,并用书面道歉。叶名琛倒是把十二个人释放了,但对道歉的要求好像没有见到一样。于是英舰轰击广州,广州人民在愤怒中纵火焚烧英国商馆,高呼“杀尽蛮夷,不留一人。”英国国内得到消息,舆论激昂。
法国也在焦急的寻找借口,借口也来了。就在同一年(一八五六),法国籍天主教神父马赖在广西西北部荒僻的西林县,被西林县政府的官员当作江洋大盗斩首。法国立即跟英国采取共同行动。
次年(一八五七),英法联军向叶名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十日内举行谈判。叶名琛用官场上的特技“推”、“拖”手段应付。十日期限到了,联军攻击,广州陷落,叶名琛被生擒。
——叶名琛跟四世纪淝水战役晋政府的宰相谢安,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叶名深缺少谢安那种好运气。所以谢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叶名琛却在恍恍惚惚中失败。谢安用郊游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叶名琛用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觉。叶名琛被捉住后,英国把他送到印度囚禁,于明年(一八五八)逝世。但恨他误国的一些中国人大却坚持说,他被英国当作一种奇异的动物,装在木宠之中,运到各国展览。其实这种愤怒不见得公平,如果颟顸的官员都要接受这种待遇的话,大黑暗时代中的千千万万官员,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内,恐怕没有几个不具备被展览的资格。
次年(一八五八),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攻陷大沽,进逼天津。清政府不得不接受修约的原则,由宰相桂良到天津跟随军而来的英法公使谈判。二十八岁的年轻皇帝奕(曼宁的儿子),仍严厉地拒绝外国使节进入北京,而英法坚持非进入北京不可。桂良被挤在夹缝中大为狼狈,于是他企图用国内的官场诈术来解决,在给奕囗的报告上说:“(现
在跟他们签订的条约),并不作为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借这几张纸,暂时打发他们把军舰从港口撤退。将来如果不愿履行,只要说我办理不善,严加治罪。所谓条约,就成为废纸。”
桂良是签字了,这项在签字时清政府就预备背信的《天津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件:
一英法两国派遣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派遣使节驻扎伦敦、巴黎。
二开辟牛庄营口(辽宁营口)、烟台(山东烟台)、台湾(台湾台南)、淡水(台湾台北)、汕头(广东汕头)、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
三中国赔偿英法军费银币六百万两(英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
四英法商船可自由航行中国内河。
五中国重申不得再称呼西洋人为夷狄。
六双方政府批准后,明年(一八五九)在北京换约。
皇帝奕囗对真正丧权辱国如内河航行的条款,毫不在意,独对外国使节进驻北京这件事,认为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所以等到英法联军舰队一走,他就下令迅速重建大沽炮台,指派七年后死于捻军的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他的精锐兵团,沿海布防。
第二年(一八五九),换约时间已到,英法两国公使乘军舰抵达大沽。清政府通知他们,大沽已经设防,不能通行,请改在大沽北面十五公里的北塘登陆。两国公使眼中根本瞧不起清政府的所谓设防,不肯接受劝告,径行在大沽上岸,大沽炮台开炮射击,英法舰队应战,虽然有美国军舰在发现英法舰队情况紧急时,突然参战相助,向中国发炮,但英法舰队仍然失败,其中四艘沉没,六艘重伤,狼狈逃走。
美国军舰这种暴行,清政府连抗议都没有提出,因为它根本不知道美国军舰已违犯国际公法。清政府大小官员像呆瓜一样,白挨了闷棍,还不知道它是闷棍。
然而,无论如何,总算是把英法舰队击退,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使花花大少型的皇帝、叶名琛型的官员和士大夫阶层,雀跃欢呼。一致认为已经重振了天朝的威风,把夷狄制服,从此天下太平。
第二年,一八六○年,英法舰队卷土重来,猛烈的炮火摧毁了大沽炮台,陆军登陆后即攻陷天津。但住在皇宫女人堆里、已三十岁的皇帝奕囗,信心却非常坚强,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国书译文上,有自称“朕”的字样,不禁冷笑,在一旁批注说:“夜郎自大”。下令僧格林沁,要他对英法联军:“迎头痛击,把丑类全部歼灭。”
然而僧格林沁兵团没有力量支持奕囗的冷笑,不断败退,天津与北京间军事重镇杨村(天津武清)失守,英法联军距北京只剩下八十公里,奕囗跟他老爹f宁一样,除了在报告上批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外,别无他法。最后,只好声明愿意接受《天津条约》。可是,当三国正要签字时。英国代表巴夏礼忽然提出“可怕的”条件,那就是在条约批准换约时,所有的国书都要由使节亲自呈送给国家元首。那就是说,外夷蛮官竟然企图跟天朝皇帝面面相对,这简直比使节进驻北京的要求更使得奕囗暴跳如雷,因为那些夷狄在面对面时一定拒绝下跪,而下跪磕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任何有天良有见识的爱国人士,都不允许它受到破坏。
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奕囗的弟弟奕d亲王发现毛餐出在会讲中国话的巴夏礼一个人身上,他认为如果把巴夏礼排除,英法联军便失去了灵魂。于是他下令逮捕巴夏礼。
——跟巴夏礼同时被捕的随从人员,共三十九人,囚在北京监狱。中国传统式的监狱是恐怖的,在一个没有人权思想,没有良好刑事诉讼的社会,必然如此。后来,当清政府被迫把巴夏礼释放时,只剩下三十四人;十数天的囚禁中,五人死于狱卒的酷刑。
逮捕巴夏礼促使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僧格林沁兵团在距北京十五公里的八里桥地方崩溃,奕囗逃出北京,逃到北方为避暑之用的热河(河北承德)。有趣的是,英法联军这时反而停止前进,提议再度谈判,为的是恐怕谈判代表奕d亲王也跟着跑掉,他们便找不到谈判对象了。奕d完全屈服,把巴夏礼释放,在北京城上竖起表示投降的白旗,迎接英法联军入城。这不是北京第一次对外国陷落,却是第一次对欧洲国家陷落,而这敌人的总数不过只有一万六千人。英军为了报复巴夏礼所受的虐待和他的随从们在监狱中的惨死,把一股怒气出到北京郊外中国皇帝豪华别墅圆明园上。纵火焚烧。圆明园是清政府用中国人民的血和泪筑成,作为皇帝一个人和他周围女人们专用的游逛和娱乐场所,现在化成一堆瓦砾。
逃到热河的奕囗羞愧而沮丧,他发现仅只在大臣的奏章上批一些大话不能赢得胜利,他授权给他弟弟奕d亲王,答应英法联军所提出的全部条件,只求联军早日退出北京。奕d,这个二十余岁、面色苍白的青年,又气又怕,终于战战兢兢地跟英法联军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项:
一《天津条约》除赔款一项外,其余继续有效。
二中国赔偿英法军费白银一千六百万两(英法各八百万两)。
三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
四各国使节进驻北京,并觐见皇帝。
五增开镇江(江苏镇江)、汉口(湖北武汉)、江宁(江苏南京)、九江(江西九江)、天津为通商港口。
六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并有权购置房屋田产。
英法彻底胜利,清政府执政下的中国彻底失败。但取得重大利益的英法帝国主义,对太平天国的立场却因之转变,认为太平天国是他们既得利益的最大阻碍,遂转而积极帮助给他们既得利益的清政府;对清政府而言,却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九俄国攫扰十八万平方公里疆土
英国攻陷广州,生擒叶名琛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一八五八年的春天,距广州三千公里外遥远的北方,俄国西伯利亚东部总督木里斐约夫,向中国清政府提出建议,要求准许俄国驻华公使前往北京,跟清政府商谈共同对付英国的策略,一方面也“顺便”商谈重新划定两国的边界。
俄国自从上上世纪(十七)《尼布楚条约》,被中国阻挡,不能前进,到本世纪(十九)止,将近二百年,两国漫长的边界上,一向保持靖宁。然而,中国因大黑暗反扑,日益衰弱——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过分衰弱,就是一种不可原谅的罪恶,因为它能引诱其他国家的侵略狂热。本世纪(十九)四十年代,穆拉维约夫曾派人秘密潜越边界,调查黑龙江沿岸情况。五十年代时,他亲自出马,乘汽船深入中国领土,到黑龙江畔重镇瑷珲城(黑龙江黑河)。在瑷珲城,他亲眼看到中国军队的装备,不禁大吃一惊。瑷珲城当时驻军一千余人,只有少数十七世纪进攻雅克萨城时所用的旧炮,这在西洋各国早已送到博物馆了;也只有少数士兵有鸟枪,大多数士兵都手持长矛,背负弓箭。穆拉维约夫认为,对这种一百六十年之久都不进步的国家,如果不马上发动侵略,简直死不瞑目,俄国沙皇政府支持他的主张。
清政府对所有的外国都不相信,当然不愿接受俄国的建议去对抗英国,至于“顺便”重划边界,清政府声嘶力竭的声明说,《尼布楚条约》是“鸣炮誓天”的万年和约,用不着再谈。可是鉴于拒绝英法修约的后果,对俄国不敢坚持到底,于是命黑龙江军区司令(黑龙江将军)奕山为全权代表。奕山就是十七年前在广州以白银六百万两巨款向英军赎城的那位浑身发抖的满洲权贵,用这种人跟外国办理外交,结果如何,是可以预知的。谈判开始后不久,穆拉维约夫就看出奕山不过是一个脓包,毫无忌惮地告诉奕山说,中国应该交出黑龙江以北土地,两国即以黑龙江为界。然后把用俄文和满文写好的条约交给奕山
,要奕山签字。奕山最初不肯,一味自说自话的重申《尼布楚条约》是万年和约,僵持了两天,穆拉维约夫放下面孔,宣称奕山应负一切谈判破裂的责任,就回到停泊在江心的俄国军舰上睡觉去了。奕山在瑷珲城中心神不宁,夜间登高向江心眺望,只见俄舰上灯火齐明,而耳边又仿佛听到什么地方传来隆隆的炮声,他吓得第二次浑身发抖,好容易盼到天亮,立即派人去请穆拉维约夫驾临瑷珲继续谈判,穆拉维约夫反而端起架子,拒绝见面,只把已写好的条约交给去请他的人带回,奕山更加六神无主,迫不及待的签了字。
这就是著名的中俄《瑷珲条约》,内容只有两条,规定中俄在东方的疆土,以黑龙江为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四万平方公里中国的广大领土,包括中国人为它两次流血并取得决定胜利的雅克萨城在内,不明不白的被俄国诈欺而去。而且又规定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由俄国跟中国共管。
《瑷珲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喜出望外,它发现清政府比它想像的还要愚蠢无知,所以渴望再有机会跟清政府谈判,如果能天天都在谈判,那就更好。
第二次机会闪电般来了。《瑷珲条约》于一八五八年四月签订,五月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趁热闹赶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说,如果把满洲(东北三省)沿海割让给俄国,就可以阻止英法联军进攻满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会中特别表明心迹说:“俄国军队进驻沿海,并不是欺凌中国,而是完全为了中国的利益。”清政府代表桂良稍微表示不敢接受这种帮助,普提雅廷咆哮说:“俄国一心一意为了中国好,如果中国不给面子,我们从此不再管这一类的事。”清政府恐怕俄国参加英法联军,经过讨价还价的谈判,最后终于签订中俄《天津条约》,比劳师动众才获得签字的英法《天津条约》,还早十五天,距《暖浑条约》,也同样只十五天。它的重要内容如下:
一开辟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湾台南)、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七口通商)。
二利益均沾条款适用于俄国。
三中俄两国未定边界,重新勘定(中国西北疆土丧失的伏笔)。
俄国还要求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桂良心神恍惚,口头上连连应允。口头上的应允虽然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但有鼓舞俄国要求再举行谈判的效力。
两年后,一八六○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俄国前任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也狐假虎威,进入北京,向失魂落魄的奕d亲王,表示他有办法使英法联军撤退,但中国必须把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正式割让给俄国,作为酬谢。
英法联军所以发生,跟鸦片战争所以发生一样,都基因于清政府对当代国际社会,连最低的基本常识都没有。英法联军的目的只求清政府履行《天津条约》,并无意打进中国的首都。既然阴差阳错打进了中国首都,一则缺少冬天装备,一则又怕清政府瓦解,妨碍他们的商人做生意。所以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签订和约,早日撤退。清政府官员对这些一无所知,每日忧心忡忡、唯恐英法长期占领。在签约之后,英法联军本要依限撤退,偏因内部一点小事,延缓了几天,奕d就慌了手脚,认为是俄国从中捣鬼,他向皇帝奕囗报告说:“恐怕俄夷之事一天不解决,英夷的兵一天不走。”就又晕晕忽忽地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一、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土地给俄国。
二、中俄两国在中亚,以山脉河流自然形势,和中国哨兵站为边界。
三、俄国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伊犁(新疆伊宁)、塔尔巴哈台(新疆塔城)自由贸易,并有购地建屋,和传教之权。
乌苏里江以东领土有三十四万平方公里,包括海参崴在内,在俄国的诈欺下,又莫名其妙的全部丧失。
中国既没有被俄国打败,俄国也没有费一枪一弹,只凭恐吓和诈术,就硬生生的夺取了九十八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日本面积的两倍半,而且这还是第一批,更多的恐吓和诈骗还在后面。这不像是真实的国际交涉,倒像是一篇童话故事。
十新疆的脱离与收复
太平天国覆亡的那一年(一八六四),西北的新疆地区,又爆发更严重的反抗战争。
陕西回变领袖人物之一的妥明从陕西到了新疆天山北路的重镇乌鲁木齐,住在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参将)索焕章家中,企图发动另一个回变,以打击已失去控制力的清政府。恰巧军区总司令(都统)平瑞正向各县征收捐税,税吏马金、马八都是伊斯兰教徒,贪污暴虐,各县汉人纷纷起来反抗。马金、马八反而倒打一耙,指控这是抗暴的汉人有计划的要消灭伊斯兰教徒,号召伊斯兰教徒用武力对付。古城(新疆奇台)首先发生流血械斗,索焕章乘着混乱,把平瑞杀掉,拥戴妥明当王,建立独立政权。
明年(一八六五),另一位从陕西逃到天山南路的陕西回民领袖金相印,在喀什噶尔(新疆喀什)暴动,把清政府的官员p走。天山西麓,位于中亚的浩罕王国(乌孜别克浩罕)派了它的大将阿古柏,带着维吾尔人伊斯兰教徒领袖大和卓木布士尔克(可怜的张格尔之子),率领强悍善战的安集延(乌孜别克安集延)兵团,进入中国领土,援助金相印。浩罕人也属于维吾尔民族,于是汉人伊斯兰教徒跟维吾尔人伊斯兰教徒合流。
布士尔克在喀什噶尔称王,他既没有才能而又想干预阿古柏的军权,两年后(一八六七),阿古柏政变,把布士尔克逼下宝座,送去阿拉伯半岛麦加朝圣。阿古柏登位,称毕调勒特可汗,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一八七○年,阿古柏北伐,攻陷乌鲁木齐,当了七年王的妥明在逃亡途中死掉,阿古柏遂统一了新疆全境,只伊犁(新疆伊宁)地区除外,伊犁于一八七一年被俄国突击占领。
阿古柏的庞大汗国很快的就跟英俄两国缔结通商条约,又跟当时伊斯兰教教主苏丹所统治下的土耳其帝国,建立密切关系。二百万平方公里的新疆,事实上已与中国脱离。
一八七三年,甘肃回变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向中央要求收复新疆。新疆这时脱离中国已经十年,分裂的形势已经形成,清政府高级官员对这个棘手问题,像对一颗病牙一样,小心翼翼,没有人敢去碰它。如今左宗棠提出收复国土的严正主张,使他们不得不正视现实。当权的高级官员分为两派,一派称海防派,以讨伐捻军的安徽兵团(淮军)首领李鸿章为主,认为中国的外患,来自海洋,所以主张加封阿古柏为国王,使他像朝鲜、越南一样,永作中国的藩属,也就是说,这一派主张把新疆放弃。另一派称塞防派,以湖南兵团(湘军)首领左宗棠为主,他在给中央政府的报告上说:“保卫新疆就是保卫蒙古,保卫蒙古就是保卫北京。”他和他的朋友主张必须收回新疆。
最后塞防派胜利,一八七六年,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攻克乌鲁木齐,天山北路光复。英国驻北京的公使乌亚德要求清政府允许阿古柏独立,以保持中亚的和平。这时清政府已不敢再把外国当作夷狄,而且已逐渐生出一种恰恰相反的自卑感,对所有外国,尤其对英国,心怀畏惧。连中国驻英公使,在当时思想最新最进步的郭嵩焘,也都同意这是一个妥善的办法,以免触怒英国。但左宗棠竭力反对,他说:“英国爱护阿古柏如果出于真心,为什么不把印度割让给他?”
明年(一八七七),左宗棠的西征大军越过高插云霄的天山山脉南下,阿古柏无力抵抗。而浩罕王国在前一年已被俄国并吞,阿古柏也得不到外援,进退失据,就在库尔勒城服毒自尽。他的儿子们跟四世纪大分裂时代后秦天王姚兴的儿子们一样,大敌当前而仍拒绝团结,反而誓不并存,互相残杀。结果在内斗中胜利的一方——阿古柏的两个年轻儿子和三个孙子,被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捕获,用酷刑磔死。
新疆脱离中国版图十四年之后,再入版图。
——回溯十五肚纪交趾省(越南北部)因民变而永远失去的往事,阿古柏跟黎利没有两样。新疆面积十倍于越南北部,最后仍回到中国,主要靠塞防派一批英雄坚定的立场和左宗棠以下将领们卓越的军事指挥。历
史上得失之间,往往间不容发。
——中亚所有的独立王国,在本世纪(十九)全被俄国征服。阿古柏以一个浩罕人在中国国土建立汗国,即令中国同意,我们用历史眼光可以断定,俄国必然的尾追而至。俄国对阿古柏,不会比对哈萨克王国或对浩罕王国更尊重。
十一俄国再攫取六十三万平方公里疆土
然而,伊犁地区仍在俄国军队占领之下。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西北天山主脉跟支脉婆罗科努山之间,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是本世纪(十九)新疆全境耕地最肥沃、工商业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一个矩形平原,清政府统治新疆最高官署“伊犁将军衙门”,就设在伊犁城(新疆伊宁)内。一八七○年,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一八七一年,俄国就发动突袭,占领伊犁地区。对这种明目张胆地侵略行为,它向中国解释说,因为中国已不能在那里行使职权,所以基于朋友的道义,暂时代为管理,以免落到叛军之手;一旦新疆的动乱平息,就双手奉还。俄国认为中国绝不可能再回到新疆,伊犁地区并入俄国,已成定局。
一八七六年,中国竟然回到新疆,俄国大失所望。依它所作的承诺,必须从伊犁撤退。俄国无法拒绝撤退,但要求谈判撤退条件。谈判,是它最喜欢的事了。
我们现在追溯一件十二年前(一八六七)中国在俄国高压下签订的丧失五十八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塔城条约》(或称《勘分西北界约记》)。
根据一八六○年中俄《北京条约》,两国在中亚的边界是:“从沙宾达巴哈的界牌起,顺着山脉河流的形势和中国常驻的哨兵站(卡伦)等处,直到浩罕。”沙宾达巴哈,就是沙宾山口,在外蒙古唐努乌梁海西北,是中俄共同边界上的一个山隘。
一八六二年,外蒙古军区总司令(乌里雅苏台定边将军)满族人明谊,跟俄国代表划界。明谊这才发现,山脉河流形热跟中国常驻的哨兵站是两回事,以山脉河流形势,也就是以分水岭为基准的话,则中国所有的哨兵站,都远在分水岭以西二三百公里之外。《北京条约》签订时,以奕d亲王为首的官员,没有一个人了解中国真正的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明谊认为应该以中国哨兵站为主,因为那表示中国力量实质上就在那里。俄国立刻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界,发动攻击。中国哨兵站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不能抵抗,被迫节节后退,一直退到俄国心目中的地点,然后说:“好吧,就以你们的常驻哨兵站为基准谈吧。”明谊狼狈不堪。
一八六四年,新疆民变爆发,妥明在乌鲁木齐叛变称王,明谊恐怕俄国跟变民结合,就接受俄国的要求,签订了《塔城条约》,俄国再一次从中国手中不动声色的攫取了五十八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一块矩形的有日本一倍半大的广大土地上,包括六千三百平方公里的伊赛克湖和三千平方公里的斋桑泊,以及中亚重镇的阿拉木图城(今哈萨克共和国首都)和皮什别克(今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
然而,俄国仍不满意,七年后(一八七一),《塔城条约》的墨迹方干,俄国乘阿古柏攻陷乌鲁木齐(新疆乌鲁木齐)之际,又出兵占领伊犁(新疆伊宁)。
俄国既要求谈判交还伊犁的条件,中国只好跟它谈判。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满洲权贵崇厚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德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派遣使节到外国首都办理交涉。
崇厚在观念上认为只要收回伊犁城,便算完成任务。而且星象家曾警告他,这一次出国对他非常的不利。所以他急于早日在条约上签字,以便迅速回国,摆脱恶运。因之他到了俄国后,很快就签订了下列的《里华几亚条约》(又称《伊犁条约》):
一俄国把伊犁城(新疆伊宁)交还中国。
二中国赔偿俄国占领费五百万俄元(卢布)(中国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三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及特克斯河流城(三万平方公里)与俄国。
四斋桑泊以东,重新划界(这就是说,还要举行俄国最喜欢的谈判)。
条约的结果是,中国只收回一个伊犁城,城以西和城以南的领土全部丧失,从伊犁到天山南路必须经过的特克斯河,也被切断。这时候清政府对国际事务,开始多少有点了解,再加上英国暗中为中国出主意,于是清政府拒绝批准这个条约,并且宣布崇厚因没有接到训令就擅自返国,把他逮捕,判处死刑(星象家的不祥预言应验了)。
清政府若干大臣还声称要用武力收回伊犁。中国全国的舆论沸腾,左宗棠也集结军队,准备进攻。俄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但那时他们还没有西伯利亚铁路,运兵困难。而且新征服的中亚诸国,有乘机反抗,跟中国合作的危险。最后,中俄两国恢复谈判,清政府这一次没有再派满洲权贵了,而派汉人曾纪泽当全权代表。
一八八一年,签订《圣彼得堡条约》(又称《收回伊犁条约》):
一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二万平方公里)给俄国(总算保住了特克斯河流域三万平方公里)。
二赔偿军费九百万俄元(卢布)(多了四百万俄元,九百万俄元约合中国白银五百万两)。
俄国仍不肯罢休,两年后(一八八三),再跟中国勘定斋桑泊以东边界,签订《科塔条约》(外蒙古科布多与新疆塔城间边界条约),用不着问,吃亏上当,割地如仪的仍是可怜的中国,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约有台湾岛那么大)的斋桑泊地区,再断送给俄国。
俄国对清政府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愚弄,没有一次不得心应手。仅西北边境一隅,中国的失地,就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连以前所割东北边境的领土,至此共达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我们用下表说明详细的内容:这一百六十一万平方公里,有三个法国、或四个日本那么大,都是中国国防上绝对不可以丧失的重地,任何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笔巨债。中国在清政府满洲权贵领导下,被俄国一大块一大块的宰割,却没有惹起当时世界上任何人的注意。比起英国、法国以及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那种开枪开炮、声震四邻的公开抢劫,俄国的手段,更高一级。而最使中国人啼笑皆非的是,俄国每一次攫取中国土地,都在它坚称对中国十分友善和坚称它是中国最好的朋友之后